射彈兩次打擊混凝土介質的累積侵徹效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9 08:18
彈丸對目標的侵徹效應是軍事和防護領域一項重要的研究。對于深埋于地下的堅固軍事工程,單發(fā)彈丸打擊仍極難摧毀目標,多彈重復打擊成為毀傷目標的重要方式之一。侵徹試驗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財力,在適量試驗的基礎上采用數(shù)值模擬,對試驗現(xiàn)象進行補充。主要研究內容如下:通過對比不同侵深經(jīng)驗公式,分析了彈丸初速、靶板強度、靶板厚度、彈頭形狀以及先后彈丸軸距對侵徹過程的影響,并使用Forrestal公式對試驗侵深進行了預估。設計了彈體侵徹混凝土靶試驗的彈丸和混凝土靶板,通過高速攝影儀得到侵徹過程中彈丸初速,通過研究彈丸侵徹后靶板破壞現(xiàn)象,得到彈丸侵徹半無限混凝土靶板的過程。通過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得到先后兩發(fā)彈丸以不同軸距侵徹靶板時,二次侵徹侵深增量和偏轉角度的規(guī)律,并分析了二次侵深增量和偏轉原因。使用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了卵形彈丸侵徹混凝土靶的過程,在一次侵徹破壞后的靶板模型基礎上,采用二次建模并較為真實的表征了試驗中一次侵徹破壞之后,靶板的大致破壞情況,并仿真得出先后彈丸在不同軸距下二次侵徹侵深增量和偏轉角度的規(guī)律。對比分析得出仿真結果與試驗數(shù)據(jù)規(guī)律較為一致。
【文章來源】: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6發(fā)彈丸重復打擊仿真結果圖??51
然后根據(jù)結構面的分布,采用貪婪算法,進行自動空間建模,建立了非均質巖石??空間塊體結構模型,并采用該模型,對多彈重復打擊巖體進行了大量數(shù)值模擬分析,??仿真結果如圖1.1,該模型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相吻合,兩者都表明,因受殘余彈片、命中??點偏差以及巖體非均質特性等諸多因素影響,多彈重復打擊侵徹破壞深度存在一個極??限值。??_??圖1.1?6發(fā)彈丸重復打擊仿真結果圖??J.T.Gomez等[51]進行了多彈侵徹混凝土靶實驗研究。采用d)6.4mm、長徑比為10??的卵形彈丸。將步槍槍管安裝在鋼容器上垂直發(fā)射,混凝土靶采用邊長為0.41米的立??方體懸浮在濕砂中并放置在鋼箱內,如圖1.2所示。測試了彈丸初速為200?600m/s兩??次侵徹同一點的侵徹深度,并在Forrestal公式基礎上發(fā)展了兩次侵徹半無限靶板的經(jīng)??驗公式,提出強度因子&?=糾-0.4465111⑷+?1),?為侵徹次數(shù)。??Vertical?(run??Aiiion?mikI?Barrel??/?X?Steel?Conlainmenl??X?('hamher??/?1?X/??|?C?oncrelt????n??,?i.?j?Targcl??.??...?y?'??龜^?^^Wet?Sand??*?*???-r-?^?z??;[?-?????????*?*???■
賴建中等采用普通混凝土靶澆注成形工藝和養(yǎng)護措施,得到了抗壓強度為??120?250MPa的超高性能水泥基復合材料,在靜態(tài)力學性能較好的試塊基礎上,分別??對6中不同材料的混凝土靶進行了多次彈丸侵徹同一點研究,侵徹試驗布置如圖1.3??所示。實驗分析了兩次侵徹過程中混凝土靶的破壞形態(tài),并根據(jù)多次彈丸侵徹深度,??在J.?T.?Gomez等[51]提出的兩次侵徹模型的基礎上,修正了與靶體抗壓強度有關的兩次??侵徹深度計算經(jīng)驗方程。重新提出是否含粗骨料靶體強度因子*s?表達式如下:???S?=?32.5?—0.20乂.?+?4.0xl(T7t2?不含粗骨料靶體?(1_1)??5?=?96.8-0.75乂+0.002乂2?含有粗骨料靶體?(1.2)??其中:為靶板靜態(tài)抗壓強度。??Gun?Ti,rf'??Tin?taiiict?/r—\??—-?()??T??V?i@l??Speed?me;i<;iirinp?device??圖1.3兩次侵徹實驗布置圖??1.2.2混凝土的破壞準則??彈丸對混凝土的破壞主要分為彈丸撞擊混凝土和沖擊波形成的破壞作用,在彈丸??侵徹混凝土靶過程中,使得與彈九頭部接觸周圍的混凝土材料受到壓縮和剪切破壞,??導致混凝土靶面形成裂縫,彈丸頭部進入混凝土靶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剪應力會造成靶面??混凝土材料大塊破碎,從而形成類似漏斗形狀的開坑區(qū)域,彈丸隨著侵深的增加,彈??丸和混凝土材料的接觸面積增大
本文編號:2906580
【文章來源】: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6發(fā)彈丸重復打擊仿真結果圖??51
然后根據(jù)結構面的分布,采用貪婪算法,進行自動空間建模,建立了非均質巖石??空間塊體結構模型,并采用該模型,對多彈重復打擊巖體進行了大量數(shù)值模擬分析,??仿真結果如圖1.1,該模型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相吻合,兩者都表明,因受殘余彈片、命中??點偏差以及巖體非均質特性等諸多因素影響,多彈重復打擊侵徹破壞深度存在一個極??限值。??_??圖1.1?6發(fā)彈丸重復打擊仿真結果圖??J.T.Gomez等[51]進行了多彈侵徹混凝土靶實驗研究。采用d)6.4mm、長徑比為10??的卵形彈丸。將步槍槍管安裝在鋼容器上垂直發(fā)射,混凝土靶采用邊長為0.41米的立??方體懸浮在濕砂中并放置在鋼箱內,如圖1.2所示。測試了彈丸初速為200?600m/s兩??次侵徹同一點的侵徹深度,并在Forrestal公式基礎上發(fā)展了兩次侵徹半無限靶板的經(jīng)??驗公式,提出強度因子&?=糾-0.4465111⑷+?1),?為侵徹次數(shù)。??Vertical?(run??Aiiion?mikI?Barrel??/?X?Steel?Conlainmenl??X?('hamher??/?1?X/??|?C?oncrelt????n??,?i.?j?Targcl??.??...?y?'??龜^?^^Wet?Sand??*?*???-r-?^?z??;[?-?????????*?*???■
賴建中等采用普通混凝土靶澆注成形工藝和養(yǎng)護措施,得到了抗壓強度為??120?250MPa的超高性能水泥基復合材料,在靜態(tài)力學性能較好的試塊基礎上,分別??對6中不同材料的混凝土靶進行了多次彈丸侵徹同一點研究,侵徹試驗布置如圖1.3??所示。實驗分析了兩次侵徹過程中混凝土靶的破壞形態(tài),并根據(jù)多次彈丸侵徹深度,??在J.?T.?Gomez等[51]提出的兩次侵徹模型的基礎上,修正了與靶體抗壓強度有關的兩次??侵徹深度計算經(jīng)驗方程。重新提出是否含粗骨料靶體強度因子*s?表達式如下:???S?=?32.5?—0.20乂.?+?4.0xl(T7t2?不含粗骨料靶體?(1_1)??5?=?96.8-0.75乂+0.002乂2?含有粗骨料靶體?(1.2)??其中:為靶板靜態(tài)抗壓強度。??Gun?Ti,rf'??Tin?taiiict?/r—\??—-?()??T??V?i@l??Speed?me;i<;iirinp?device??圖1.3兩次侵徹實驗布置圖??1.2.2混凝土的破壞準則??彈丸對混凝土的破壞主要分為彈丸撞擊混凝土和沖擊波形成的破壞作用,在彈丸??侵徹混凝土靶過程中,使得與彈九頭部接觸周圍的混凝土材料受到壓縮和剪切破壞,??導致混凝土靶面形成裂縫,彈丸頭部進入混凝土靶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剪應力會造成靶面??混凝土材料大塊破碎,從而形成類似漏斗形狀的開坑區(qū)域,彈丸隨著侵深的增加,彈??丸和混凝土材料的接觸面積增大
本文編號:29065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290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