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高速續(xù)補裝置結構及動力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21:39
隨著現代戰(zhàn)爭的發(fā)展,面對未來防空反導作戰(zhàn)新形勢,特別是對付各種視距外武器平臺發(fā)射的各種智能化攻擊武器,如巡航導彈、制導炸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等,特別是跨入新世紀,超音速、超低空、高突防、高損傷,反艦導彈出現如許的特性,末端防御系統(tǒng)—小口徑艦炮,面臨空前嚴峻的挑戰(zhàn)。為了應對挑戰(zhàn),需要提高小口徑艦炮的射速,而彈箱的備彈數有限,此外現役的小口徑艦炮仍采用人工補給方式,補給時間長,在一個爭分奪秒的戰(zhàn)場上,顯然無法滿足現代戰(zhàn)爭抗飽和打擊要求。本文正是基于此,提出設計一種智能高速續(xù)補裝置,來滿足現代化續(xù)補彈要求。文章首先以模塊化設計思想為設計核心概念,將整個機構分成幾個模塊,每個模塊實現特定的功能,通過模塊與模塊之間的對接,實現系統(tǒng)的功能要求。本文提出了續(xù)補彈系統(tǒng)的結構設計方案,具體利用三維建模軟件Solidworks建立了續(xù)補裝置系統(tǒng)中的倉儲單元、輸送單元和提升單元的三維模型,并將上述三個子系統(tǒng)進行了總體裝配,建立智能高速續(xù)補裝置整體三維模型。然后基于整體裝置三維模型,應用鍵合圖理論建立續(xù)補裝置復雜系統(tǒng)的動力學模型,使用鍵合圖軟件得出系統(tǒng)動力學仿真結果曲線。最后利用ADAMS軟件對交接部分進行運動學分析。一方面通過對補彈系統(tǒng)動力學仿真,從理論上對補彈系統(tǒng)運行的力學規(guī)律和物理特性進行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對交接部分進行運動學仿真,結果表明補彈系統(tǒng)的結構原理上可行,能夠為小口徑艦炮補彈技術研究和運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學位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TJ39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1.2 智能續(xù)補彈系統(tǒng)國內外發(fā)展現狀
1.2.1 國外發(fā)展研究現狀
1.2.2 國內發(fā)展現狀
1.3 多領域仿真技術
1.4 本文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2 續(xù)補裝置結構
2.1 續(xù)補彈系統(tǒng)的模塊化設計思想
2.2 總體結構
2.2.1 智能化補彈原理
2.2.2 總體結構布局
2.3 倉儲單元結構和工作原理
2.4 公共傳輸單元、提升單元結構和傳動系統(tǒng)
2.4.1 直線單元的結構
2.4.2 扇形單元的結構
2.4.3 公共傳輸通道整體結構
2.4.4 提升單元結構
2.4.5 傳動系統(tǒng)
2.5 本章小結
3 機械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理論
3.1 機械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方法
3.2 鍵合圖理論
3.2.1 鍵和通口以及廣義變量
3.2.2 鍵合圖基本元件的定義
3.2.3 基本二通口元件的定義
3.2.4 基本多通口元件
3.2.5 鍵合圖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驟
3.2.6 鍵合圖因果關系的確定
3.2.7 系統(tǒng)狀態(tài)方程的列寫
3.3 本章小結
4 關鍵交接單元的仿真分析
4.1 多剛體動力學基本理論
4.1.1 多剛體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和步驟
4.1.2 多剛體系統(tǒng)動力學的基礎理論
4.1.3 ADAMS多剛體的坐標系統(tǒng)
4.1.4 剛體的自由度
4.1.5 ADAMS多剛體動力學方程
4.1.6 多剛體算法
4.2 虛擬樣機技術
4.3 交接單元的虛擬樣機模型
4.3.1 出彈交接單元的工作原理
4.3.2 出彈交接單元的虛擬樣機模型
4.4 出彈交接單元仿真分析
4.5 倉儲單元與公用傳輸通道之間的交接仿真分析
4.6 公共傳輸通道中直線單元與扇形單元的交接分析
4.7 本章小結
5 系統(tǒng)動力學建模和仿真結果分析
5.1 續(xù)補裝置整體機構的動力學模型
5.2 工作時高速續(xù)補裝置的動力學模型
5.3 狀態(tài)方程的推導
5.4 鍵合圖仿真軟件簡介
5.5 鍵合圖仿真軟件的作用和特色
5.6 仿真軟件鍵合圖模塊使用
5.7 鍵合圖仿真結果和分析
5.8 零部件剛強度分析
5.8.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5.8.2 有限元結果及分析
5.9 本章小結
6 總結與展望
6.1 總結
6.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相似文獻】
本文編號:2867602
【學位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TJ39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1.2 智能續(xù)補彈系統(tǒng)國內外發(fā)展現狀
1.2.1 國外發(fā)展研究現狀
1.2.2 國內發(fā)展現狀
1.3 多領域仿真技術
1.4 本文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2 續(xù)補裝置結構
2.1 續(xù)補彈系統(tǒng)的模塊化設計思想
2.2 總體結構
2.2.1 智能化補彈原理
2.2.2 總體結構布局
2.3 倉儲單元結構和工作原理
2.4 公共傳輸單元、提升單元結構和傳動系統(tǒng)
2.4.1 直線單元的結構
2.4.2 扇形單元的結構
2.4.3 公共傳輸通道整體結構
2.4.4 提升單元結構
2.4.5 傳動系統(tǒng)
2.5 本章小結
3 機械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理論
3.1 機械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方法
3.2 鍵合圖理論
3.2.1 鍵和通口以及廣義變量
3.2.2 鍵合圖基本元件的定義
3.2.3 基本二通口元件的定義
3.2.4 基本多通口元件
3.2.5 鍵合圖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驟
3.2.6 鍵合圖因果關系的確定
3.2.7 系統(tǒng)狀態(tài)方程的列寫
3.3 本章小結
4 關鍵交接單元的仿真分析
4.1 多剛體動力學基本理論
4.1.1 多剛體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和步驟
4.1.2 多剛體系統(tǒng)動力學的基礎理論
4.1.3 ADAMS多剛體的坐標系統(tǒng)
4.1.4 剛體的自由度
4.1.5 ADAMS多剛體動力學方程
4.1.6 多剛體算法
4.2 虛擬樣機技術
4.3 交接單元的虛擬樣機模型
4.3.1 出彈交接單元的工作原理
4.3.2 出彈交接單元的虛擬樣機模型
4.4 出彈交接單元仿真分析
4.5 倉儲單元與公用傳輸通道之間的交接仿真分析
4.6 公共傳輸通道中直線單元與扇形單元的交接分析
4.7 本章小結
5 系統(tǒng)動力學建模和仿真結果分析
5.1 續(xù)補裝置整體機構的動力學模型
5.2 工作時高速續(xù)補裝置的動力學模型
5.3 狀態(tài)方程的推導
5.4 鍵合圖仿真軟件簡介
5.5 鍵合圖仿真軟件的作用和特色
5.6 仿真軟件鍵合圖模塊使用
5.7 鍵合圖仿真結果和分析
5.8 零部件剛強度分析
5.8.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5.8.2 有限元結果及分析
5.9 本章小結
6 總結與展望
6.1 總結
6.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相似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明亮;智能高速續(xù)補裝置結構及動力學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2 劉勇兵;《訂訛類編 續(xù)補》所涉語言文字若干條目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676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6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