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楔形裝藥反應裝甲對聚能射流干擾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6 15:25
【摘要】:在軍事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反裝甲彈藥經(jīng)過幾代的發(fā)展都具備高智能、大口徑、大殺傷、大威力的特性,與此同時對裝甲車輛防護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取理論分析、仿真模擬、試驗驗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進行系統(tǒng)論證分析,在傳統(tǒng)反應裝甲結構的基礎上,改變裝藥結構,設計出了四種不同結構的雙層楔形裝藥反應裝甲。之后通過模擬彈靶對抗過程中飛板的運行狀態(tài)、頭部射流速度和偏轉情況、杵體斷裂情況、侵徹靶板深度和分布等,對雙層楔形裝藥反應裝甲進行結構優(yōu)化,同時分析射流侵徹法向角和著靶點對其防護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1)由第一層ERA下楔和第二層ERA上楔組成的雙層楔形裝藥結構對聚能射流的干擾效果最理想;(2)隨著聚能射流侵徹法向角的增大,雙層楔形裝藥反應裝甲對聚能射流的干擾能力逐漸增強,當侵徹法向角為68o時,干擾效果最佳,與傳統(tǒng)雙層反應裝甲一致;(3)著靶點位于雙層楔形裝藥反應裝甲上40mm-160mm之間時,反應裝甲的防護能力理想,當著靶點位于160mm處時,干擾效果最佳,與傳統(tǒng)雙層反應裝甲不太一致;(4)當400mm標準破甲彈在著靶點160mm處、以68o法向角侵徹最佳結構雙層楔形裝藥反應裝甲時,兩次的侵徹深度分別減少了56.72%和44.12%,與傳統(tǒng)雙層平板裝藥爆炸反應裝甲相比,具有更佳的綜合防護能力;(5)數(shù)值分析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較好,為新型反應裝甲結構的研究、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圖文】:
在該時期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經(jīng)濟格局逐漸演變?yōu)槊馈⑷、西歐三足鼎立局面軍事對抗持續(xù)加強,科技的進步促使反坦克火箭筒的改造升級,第三代反坦克火箭應運而生,第三代反坦克火箭筒制導系統(tǒng)依靠激光、光電成像制導,一旦目標確定導彈在飛行過程中不需要進一步人為引導,操作人員可自行撤退,該型導彈更容易用和操作,例如美國的“蝮蛇”式火箭筒、俄制 RPG-7 單兵火箭筒、臺灣 Apilas 火箭彈諾貝爾公司研制的“鐵拳 3”60mm 紅箭筒、法國丘辟特 ACL300 式 70mm 火箭筒、俄斯“塞子”反坦克導彈等等。1954 年由法國率先投入裝備和使用反坦克武器裝備,隨后的幾十年間世界各國對該項技術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進行研制。反坦克導彈主要由 4 部分組成,分為聚能戰(zhàn)斗部、推進裝置、引導裝置和殼體。一種是使用高能炸藥和雙錐鍛造成形型罩,以提高聚能射流的穿透效率。另一種是使用自鍛破片戰(zhàn)斗部攻擊目標的頂部甲。
圖 1.2 蘇聯(lián)“接觸 1”爆炸反應裝甲結構圖爆炸反應裝甲是掛在主裝甲外面,依靠夾層炸藥被引爆后產(chǎn)生的爆炸產(chǎn)物動飛板對聚能射流形成干擾作用的裝甲防護裝置。爆炸反應裝甲的基本類單層“三明治”結構爆炸反應裝甲、多層平行平板裝藥和多層變角度爆炸反層平行平板裝藥和多層變角度爆炸反應裝甲均由 “三明治”結構的爆炸反板裝藥組合而成。聚能裝藥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聚能裝藥爆炸后產(chǎn)生急速聚能定條件下射流引爆夾層炸藥,爆轟波驅(qū)動飛板沿法線方向飛散,過程中與用,運動中的飛板截斷射流或使其發(fā)生偏移,從而大幅度降低射流對靶板4]。單層反應裝甲對射流的干擾作用有限,無法消除聚能射流對主靶板的只有對單層反應裝甲進行適當?shù)寞B加或者組合才能發(fā)揮其巨大功效,因此應裝甲層數(shù)可增加反應裝甲對聚能射流的干預強度和作用時間,聚能射流層反應裝甲,夾層裝藥被射流引爆,爆轟波驅(qū)動第一層反應裝甲的上、下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J810.38
【圖文】:
在該時期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經(jīng)濟格局逐漸演變?yōu)槊馈⑷、西歐三足鼎立局面軍事對抗持續(xù)加強,科技的進步促使反坦克火箭筒的改造升級,第三代反坦克火箭應運而生,第三代反坦克火箭筒制導系統(tǒng)依靠激光、光電成像制導,一旦目標確定導彈在飛行過程中不需要進一步人為引導,操作人員可自行撤退,該型導彈更容易用和操作,例如美國的“蝮蛇”式火箭筒、俄制 RPG-7 單兵火箭筒、臺灣 Apilas 火箭彈諾貝爾公司研制的“鐵拳 3”60mm 紅箭筒、法國丘辟特 ACL300 式 70mm 火箭筒、俄斯“塞子”反坦克導彈等等。1954 年由法國率先投入裝備和使用反坦克武器裝備,隨后的幾十年間世界各國對該項技術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進行研制。反坦克導彈主要由 4 部分組成,分為聚能戰(zhàn)斗部、推進裝置、引導裝置和殼體。一種是使用高能炸藥和雙錐鍛造成形型罩,以提高聚能射流的穿透效率。另一種是使用自鍛破片戰(zhàn)斗部攻擊目標的頂部甲。
圖 1.2 蘇聯(lián)“接觸 1”爆炸反應裝甲結構圖爆炸反應裝甲是掛在主裝甲外面,依靠夾層炸藥被引爆后產(chǎn)生的爆炸產(chǎn)物動飛板對聚能射流形成干擾作用的裝甲防護裝置。爆炸反應裝甲的基本類單層“三明治”結構爆炸反應裝甲、多層平行平板裝藥和多層變角度爆炸反層平行平板裝藥和多層變角度爆炸反應裝甲均由 “三明治”結構的爆炸反板裝藥組合而成。聚能裝藥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聚能裝藥爆炸后產(chǎn)生急速聚能定條件下射流引爆夾層炸藥,爆轟波驅(qū)動飛板沿法線方向飛散,過程中與用,運動中的飛板截斷射流或使其發(fā)生偏移,從而大幅度降低射流對靶板4]。單層反應裝甲對射流的干擾作用有限,無法消除聚能射流對主靶板的只有對單層反應裝甲進行適當?shù)寞B加或者組合才能發(fā)揮其巨大功效,因此應裝甲層數(shù)可增加反應裝甲對聚能射流的干預強度和作用時間,聚能射流層反應裝甲,夾層裝藥被射流引爆,爆轟波驅(qū)動第一層反應裝甲的上、下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J810.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清華;李如江;楊s,
本文編號:26416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ngguansheji/264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