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進港航道人工開挖段回淤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3-29 11:25
為保障洋山深水港的正常運營,近年來進港航道每年都會開展維護性疏浚;2017—2019年期間的水深資料,統(tǒng)計分析了航道人工開挖段的淺區(qū)分布與回淤特征。結(jié)果表明:在常風天航道回淤呈現(xiàn)"春夏沖淤基本平衡且局部沖刷,秋冬淤積為主"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臺風天航道回淤較為明顯,淤積程度主要與臺風風力和移動路徑有關(guān)。結(jié)合水文資料初步探討了航道回淤原因,為洋山進港航道今后的疏浚施工安排提供技術(shù)支撐。
【文章來源】:水運工程.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工程位置
本工程海域的潮波振動主要由太平洋潮波引起的諧振動形成,由外海沿NW~SE向近岸傳播。潮流類型屬規(guī)則半日淺海潮流性質(zhì),潮流運動呈典型的往復(fù)流形態(tài),漲、落潮平均流向為114°~292°,與航道軸線方向基本一致,見圖2。潮流作用強勁,2018年6月實測資料顯示漲潮流速在0.85~1.92 m?s,平均為1.28 m?s;落潮流速在0.77~2.05 m?s,平均為1.33 m?s?傮w表現(xiàn)為落潮流速大于漲潮流速。1.2.2 波浪
1998—2008年月平均含沙量變化曲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海洋山深水港區(qū)海域海床演變分析[J]. 吳明陽,劉國亭. 海岸工程. 2015(02)
[2]杭州灣灣口水體含沙量的時空分布[J]. 吳明陽,許家?guī)?馮玉林. 泥沙研究. 2011(01)
[3]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泥沙問題研究綜述[J]. 楊華,李蓓,吳明陽,趙洪波,左書華. 水道港口. 2010(05)
[4]洋山深水港區(qū)主航道回淤分析[J]. 戚秀蓮,丁健. 水運工程. 2009(12)
[5]長江口南匯咀近岸水域泥沙輸移途徑[J]. 陳吉余,陳沈良,丁平興,楊世倫.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01(02)
[6]高含沙量島嶼海域沖刷槽的成因及其建港意義——以杭州灣灣口北部洋山海域為例[J]. 徐元. 海洋工程. 2001(01)
[7]上海洋山港區(qū)和進港航道水域泥沙特性及回淤分析研究[J]. 楊華,馮學英. 水道港口. 2000(03)
[8]崎嶇列島海區(qū)的水文泥沙及其峽道效應(yīng)[J]. 陳沈良.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0(03)
[9]臺風對長江口北槽航槽挖槽段回淤影響的初步分析[J]. 顧偉浩. 水運工程. 1986(09)
博士論文
[1]洋山海域峽道效應(yīng)對于工程的綜合響應(yīng)[D]. 萬新寧.華東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07467
【文章來源】:水運工程.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工程位置
本工程海域的潮波振動主要由太平洋潮波引起的諧振動形成,由外海沿NW~SE向近岸傳播。潮流類型屬規(guī)則半日淺海潮流性質(zhì),潮流運動呈典型的往復(fù)流形態(tài),漲、落潮平均流向為114°~292°,與航道軸線方向基本一致,見圖2。潮流作用強勁,2018年6月實測資料顯示漲潮流速在0.85~1.92 m?s,平均為1.28 m?s;落潮流速在0.77~2.05 m?s,平均為1.33 m?s?傮w表現(xiàn)為落潮流速大于漲潮流速。1.2.2 波浪
1998—2008年月平均含沙量變化曲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海洋山深水港區(qū)海域海床演變分析[J]. 吳明陽,劉國亭. 海岸工程. 2015(02)
[2]杭州灣灣口水體含沙量的時空分布[J]. 吳明陽,許家?guī)?馮玉林. 泥沙研究. 2011(01)
[3]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泥沙問題研究綜述[J]. 楊華,李蓓,吳明陽,趙洪波,左書華. 水道港口. 2010(05)
[4]洋山深水港區(qū)主航道回淤分析[J]. 戚秀蓮,丁健. 水運工程. 2009(12)
[5]長江口南匯咀近岸水域泥沙輸移途徑[J]. 陳吉余,陳沈良,丁平興,楊世倫.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01(02)
[6]高含沙量島嶼海域沖刷槽的成因及其建港意義——以杭州灣灣口北部洋山海域為例[J]. 徐元. 海洋工程. 2001(01)
[7]上海洋山港區(qū)和進港航道水域泥沙特性及回淤分析研究[J]. 楊華,馮學英. 水道港口. 2000(03)
[8]崎嶇列島海區(qū)的水文泥沙及其峽道效應(yīng)[J]. 陳沈良.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0(03)
[9]臺風對長江口北槽航槽挖槽段回淤影響的初步分析[J]. 顧偉浩. 水運工程. 1986(09)
博士論文
[1]洋山海域峽道效應(yīng)對于工程的綜合響應(yīng)[D]. 萬新寧.華東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074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0746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