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鑄造論文 >

鍛造和熱處理工藝對TC21鈦合金靜動態(tài)力學性能和抗彈性能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7 19:15

  本文關鍵詞:鍛造和熱處理工藝對TC21鈦合金靜動態(tài)力學性能和抗彈性能影響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TC21鈦合金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一種新型高強高韌兩相鈦合金,本文以鈦合金作為裝甲防彈的應用背景展開研究,研究了不同鍛造及熱處理工藝下TC21鈦合金的靜、動態(tài)力學性能及抗彈性能,并對12.7mm穿甲燃燒彈沖擊條件下不同組織的靶板損傷特征進行分析,得出微觀組織結構對材料力學性能、抗彈性能以及宏微觀損傷規(guī)律的影響。主要研究結論如下:經α+β區(qū)鍛造的TC21鈦合金為雙態(tài)組織,經β區(qū)鍛造的TC21鈦合金為片層組織。在動態(tài)壓縮條件下,α+β區(qū)鍛造的雙態(tài)組織TC21鈦合金較之β區(qū)鍛造的片層組織TC21鈦合金具有更高的動態(tài)強度;而β區(qū)鍛造的TC21鈦合金臨界斷裂應變更大,具有更好的動態(tài)塑性變形能力。在12.7mm AP的侵徹條件下,α+β區(qū)和β區(qū)鍛造的TC21鈦合金靶板的抗彈性能相近。對TC21鈦合金靶板的宏微觀損傷分析表明,α+β區(qū)鍛造的雙態(tài)組織靶板的宏觀損傷模式為塑性擴孔所導致的背部崩落破壞模式,β區(qū)鍛造的片層組織靶板的損傷模式為脆性破碎模式;兩種組織靶板的失效破壞均為絕熱剪切帶和其誘發(fā)的裂紋所導致。制定不同的熱處理制度得到四種微觀組織,900℃/1h/AC+600℃/4h/AC雙態(tài)組織(B1)、925℃/1h/FC+600℃/4h/AC雙態(tài)組織(B2)、900℃/6h/SFC等軸組織(E)、1000℃/1h/FC片層組織(L)。準靜態(tài)加載條件下,雙態(tài)組織B1的強度最高,等軸組織的塑性最好,片層組織的強度和塑性最差,在雙態(tài)組織B1、B2和等軸組織試樣中均觀察到了頸縮現(xiàn)象,而片層組織試樣未出現(xiàn)頸縮。動態(tài)加載條件下,等軸組織和片層組織發(fā)生絕熱剪切斷裂失效的臨界應變率最高,等軸組織發(fā)生絕熱剪切斷裂前吸收的能量最多,片層組織次之,高于雙態(tài)組織B1、B2;四種組織均觀察到了應變率強化效應。帽形試樣的動態(tài)剪切試驗表明,等軸組織和片層組織的絕熱剪切敏感性低于雙態(tài)組織B1、B2。對四種組織TC21鈦合金的抗彈性能研究表明,片層組織的抗彈性能最為優(yōu)異,等軸組織次之,雙態(tài)組織B1的抗彈性能最差。四種組織的宏觀損傷模式以均沖塞破壞形式為主,片層組織由于塑性低,塞塊在與靶板分離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碎化。所有四種組織靶板中均觀察到絕熱剪切帶,其延伸的深度均較淺,只局限在彈坑壁附近位置。
【關鍵詞】:TC21鈦合金 微觀組織 力學性能 抗彈性能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146.23;TG319;TG166.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緒論11-27
  • 1.1 研究意義和目的11
  • 1.2 鈦及鈦合金概述11-14
  • 1.2.1 鈦及鈦合金發(fā)展概況11-12
  • 1.2.2 鈦合金的分類12-13
  • 1.2.3 TC21鈦合金13-14
  • 1.3 α+β 鈦合金的組織、工藝與性能14-18
  • 1.3.1 α+β 鈦合金的顯微組織14-16
  • 1.3.2 α+β 鈦合金的鍛造工藝16-17
  • 1.3.3 α+β 鈦合金的熱處理工藝17-18
  • 1.4 鈦合金動態(tài)力學行為研究現(xiàn)狀18-20
  • 1.5 靶板抗彈性能及損傷行為研究進展20-25
  • 1.6 TC21鈦合金動態(tài)力學性能和抗彈性能研究中存在的問題25-26
  • 1.7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26-27
  • 第2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27-33
  • 2.1 實驗材料27
  • 2.2 微觀組織分析27-28
  • 2.3 力學性能實驗28-29
  • 2.3.1 準靜態(tài)力學性能實驗28
  • 2.3.2 動態(tài)壓縮力學性能實驗28-29
  • 2.4 強迫剪切實驗29-30
  • 2.5 終點彈道侵徹實驗30-33
  • 第3章 鍛造工藝對TC21鈦合金靜動態(tài)力學性能和抗彈性能的影響33-39
  • 3.1 微觀組織分析33
  • 3.2 準靜態(tài)力學性能33-34
  • 3.2.1 準靜態(tài)力學實驗結果33-34
  • 3.2.2 拉伸斷口形貌分析34
  • 3.3 動態(tài)力學性能34-35
  • 3.4 抗彈性能和宏微觀損傷特征的分析35-38
  • 3.4.1 不同鍛造態(tài)TC21鈦合金的抗彈性能35-36
  • 3.4.2 宏觀損傷對TC21鈦合金抗彈性能的影響36-37
  • 3.4.3 微觀損傷對TC21鈦合金抗彈性能的影響37-38
  • 3.5 本章小結38-39
  • 第4章 熱處理工藝對TC21鈦合金靜動態(tài)力學性能和抗彈性能的影響39-63
  • 4.1 熱處理工藝及微觀組織分析39-41
  • 4.2 準靜態(tài)力學性能41-44
  • 4.2.1 準靜態(tài)力學實驗結果41-42
  • 4.2.2 拉伸斷口形貌分析42-44
  • 4.3 動態(tài)力學性能44-49
  • 4.3.1 四種組織TC21鈦合金的動態(tài)強度45-46
  • 4.3.2 四種組織TC21鈦合金的動態(tài)塑性46-47
  • 4.3.3 四種組織TC21鈦合金高應變率下的吸能47-49
  • 4.4 絕熱剪切敏感性49-51
  • 4.5 抗彈性能和宏微觀損傷特征的分析51-60
  • 4.5.1 四種組織TC21鈦合金的抗彈性能51-52
  • 4.5.2 靜、動態(tài)力學性能對TC21鈦合金抗彈性能的影響52-54
  • 4.5.3 宏觀損傷對TC21鈦合金抗彈性能的影響54-56
  • 4.5.4 微觀損傷對TC21鈦合金抗彈性能的影響56-60
  • 4.6 本章小結60-63
  • 結論63-6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與研究成果清單65-67
  • 參考文獻67-73
  • 致謝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梓文;;高抗彈性能疊層多重裝甲[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13年06期

2 宮平;王慧軍;李華;金子明;鐘蔚華;曲志敏;;玻璃纖維復合材料抗彈性能的研究[J];高科技纖維與應用;2007年01期

3 武海玲;武新;胡麗萍;李樹濤;苗成;鐘濤;;不同約束面板的陶瓷復合靶抗彈性能試驗研究[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10年02期

4 楊超,陳炯;陶瓷塊復合材料抗彈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03年02期

5 肖紅亮;李曉源;時捷;韓峗;曹文全;雍岐龍;;傾角效應對高強度鋼板抗彈性能的影響[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11年06期

6 崔琳,肖佳嘉,寧俊生,邢志媛,閆樹;疊層裝甲材料的聲阻抗匹配與抗彈性能的關系研究[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01年06期

7 Z.Rosenberg ,閔恩澤;以使用厚背板為基礎的脆性材料抗彈性能新定義[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1988年02期

8 張俊;郭銳;劉榮忠;胡志鵬;孫學武;;金屬桁架增強陶瓷復合裝甲抗彈性能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9 袁克儉,金蓮,劉志娟,鄭威,包忠平;芳綸復合材料抗彈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1995年03期

10 羨夢梅;鋁合金靶板中絕熱剪切現(xiàn)象與抗彈性能的關系[J];兵工學報;198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戴耀;董耀國;劉凱;鄭召全;;不同彈性模量和厚度比對復合裝甲抗彈性能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2 陳巍;劉燕林;;氧化鋁基陶瓷抗彈性能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C];2004年

3 張明;何煌;曾首義;;連結狀況對陶瓷復合裝甲抗彈性能的影響[A];計算爆炸力學進展[C];2006年

4 彭剛;曲英章;馮家臣;劉原棟;;陶瓷/纖維混雜復合材料板抗彈性能表征評價研究[A];第四屆全國爆炸力學實驗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戴耀;董耀國;王磊;鄭召全;;不同入射角和間隙對復合裝甲抗彈性能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王艷玲;鈦合金動態(tài)力學性能與抗彈性能關系研究[D];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楊凱文;鍛造和熱處理工藝對TC21鈦合金靜動態(tài)力學性能和抗彈性能影響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2 李聰;剛玉球/鋁合金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抗彈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鍛造和熱處理工藝對TC21鈦合金靜動態(tài)力學性能和抗彈性能影響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42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3742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e3e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