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M技術的缺陷識別與量化反演系統(tǒng)設計及試驗
發(fā)布時間:2021-08-05 16:31
交流電磁場檢測技術((Alternating current field measurement,簡稱ACFM)是電磁無損檢測領域興起的一種新型無損檢測技術,它能實現(xiàn)金屬工件表面和近表面裂紋智能識別和尺寸量化反演,具有檢測速度快、效率高、檢測靈敏、非接觸檢測、易定量等優(yōu)勢,已成為一項非常具有發(fā)展前景的電磁無損檢測技術,在金屬材料的檢測評估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被檢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識別和尺寸量化反演技術的研究一直是檢測領域的焦點,它對提高產(chǎn)品質量、促進安全生產(chǎn)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實現(xiàn)被檢工件表面缺陷的實時智能識別和尺寸量化反演,提高金屬表面缺陷的檢測精度和效率,本文從ACFM檢測技術原理出發(fā),以ACFM技術的缺陷識別與尺寸量化反演系統(tǒng)設計為重點,對ACFM技術的缺陷識別與尺寸量化反演算法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并成功設計了基于Java和MySQL開發(fā)平臺的ACFM技術缺陷識別與尺寸量化反演系統(tǒng),主要研究內(nèi)容如下:首先,分析了ACFM技術的檢測原理,根據(jù)ACFM技術在金屬板材缺陷檢測中的特點,得出了缺陷計算的理論模型,為表面缺陷的定性和定量檢測提供了理論基礎。其次,為實現(xiàn)缺陷的實時人...
【文章來源】:南昌航空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圖文】:
ACFM技術原理示意圖
航空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二章 ACFM 的工作原理及其理論模型1.3 裂紋尺寸工件表面磁場分布關系根據(jù) ACFM 技術檢測原理,在進行信號提取的過程中,一般分析表面內(nèi)與工表面垂直的 z 方向的磁感應強度(Bz)和表面內(nèi)與裂紋方向平行的 x 方向的磁感強度(Bx)。在圖 2-2 中,對于裂紋的左半邊區(qū)域,感應電流是以逆時針流動的方改變的,而對于裂紋右半邊區(qū)域,感應電流的流動方向剛好相反,是按順時針向流動的。在對其信號處理的過程中,一般人為規(guī)定感應電流順時針流動方向生的信號值為正值,而逆時針方向流動產(chǎn)生的信號值為負值。這樣,對于 Bz 信特征曲線,剛好裂紋的起始點和終止點對應著曲線上的峰谷位置。由安培定理得出工件表面電流產(chǎn)生的感應磁場形式,如圖 2-2(d)所示。
學位論文 第二章 ACFM 的工作原理及紋計算理論模型檢測系統(tǒng)實際物理模型產(chǎn)生的交變電流均勻的流經(jīng)導體表面時,若工件內(nèi)部流在工件上流動不均,感應電流將會在表層聚集,而越電流密度會不斷減小,這種現(xiàn)象叫做“趨膚效應”。ACFM 技術只能檢測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對于較深的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ACFM焊縫體積型和簇群型缺陷檢測仿真分析[J]. 周兆明,張露露,楊克龍. 測試技術學報. 2019(01)
[2]基于LabVIEW的幅頻特性測試系統(tǒng)軟件設計[J]. 葉文,關成準,祁德元. 測控技術. 2019(02)
[3]基于交流電磁場裂紋缺陷識別仿真研究[J]. 周兆明,張佳,谷翠琳. 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 2018(12)
[4]基于Qt的微波輻射計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上位機軟件設計[J]. 黃邑燊. 電子設計工程. 2018(24)
[5]基于Android的健康監(jiān)護系統(tǒng)設計和開發(fā)[J]. 藺瑩,張引根,王珂,何繼愛. 測控技術. 2018(12)
[6]基于Qt的自動化分裝熱室控制界面設計[J]. 張少偉,葛斌,張磊,魏凌軒,伍進平. 計算機系統(tǒng)應用. 2018(09)
[7]基于交流電磁場檢測技術的裂紋缺陷信號識別方法[J]. 孫長保,胡春陽,董艷沖. 無損檢測. 2018(07)
[8]交流電磁場對幾種金屬腐蝕行為的影響[J]. 王大成,曹生現(xiàn),呂昌旗. 腐蝕與防護. 2018(03)
[9]三維成像聲納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J]. 于滌非,黃海寧,張春華,吳長瑞. 現(xiàn)代電子技術. 2018(03)
[10]基于C#的超聲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上位機軟件設計[J]. 李鳴謙,藍若明,翟光杰. 電子設計工程. 2017(22)
博士論文
[1]基于交流電磁場和渦流激勵熱成像的復合檢測技術研究[D]. 賀敏.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7
[2]基于線結構光掃描的三維表面缺陷在線檢測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 吳慶華.華中科技大學 2013
[3]電磁無損檢測缺陷識別與評估新方法研究[D]. 何赟澤.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2
[4]集成渦流無損檢測系統(tǒng)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D]. 胡祥超.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基于人工智能的管道漏磁內(nèi)檢測缺陷識別方法研究[D]. 岳明星.沈陽工業(yè)大學 2018
[2]基于缺陷報告和源代碼的相似缺陷識別方法[D]. 董美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3]機動車事故責任糾紛智能輔助審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彭煜.南京大學 2018
[4]基于云技術的大容量運輸車輛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究[D]. 何宇寰.北京郵電大學 2018
[5]基于漏磁空間變化率和交變電場檢測的無損檢測新方法研究[D]. 蘇令鋅.廈門大學 2017
[6]基于Java的農(nóng)村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葉婷.中北大學 2017
[7]公路工程地勘可視化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李智超.吉林大學 2017
[8]基于Qt的視頻監(jiān)控客戶端的設計和研究[D]. 陳瑩穎.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6
[9]便攜式交變電磁場檢測儀器的研制及試驗[D]. 周留賜.南昌航空大學 2016
[10]旋轉電磁場無損檢測技術原理與方法研究[D]. 閆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6
本文編號:3324086
【文章來源】:南昌航空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圖文】:
ACFM技術原理示意圖
航空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第二章 ACFM 的工作原理及其理論模型1.3 裂紋尺寸工件表面磁場分布關系根據(jù) ACFM 技術檢測原理,在進行信號提取的過程中,一般分析表面內(nèi)與工表面垂直的 z 方向的磁感應強度(Bz)和表面內(nèi)與裂紋方向平行的 x 方向的磁感強度(Bx)。在圖 2-2 中,對于裂紋的左半邊區(qū)域,感應電流是以逆時針流動的方改變的,而對于裂紋右半邊區(qū)域,感應電流的流動方向剛好相反,是按順時針向流動的。在對其信號處理的過程中,一般人為規(guī)定感應電流順時針流動方向生的信號值為正值,而逆時針方向流動產(chǎn)生的信號值為負值。這樣,對于 Bz 信特征曲線,剛好裂紋的起始點和終止點對應著曲線上的峰谷位置。由安培定理得出工件表面電流產(chǎn)生的感應磁場形式,如圖 2-2(d)所示。
學位論文 第二章 ACFM 的工作原理及紋計算理論模型檢測系統(tǒng)實際物理模型產(chǎn)生的交變電流均勻的流經(jīng)導體表面時,若工件內(nèi)部流在工件上流動不均,感應電流將會在表層聚集,而越電流密度會不斷減小,這種現(xiàn)象叫做“趨膚效應”。ACFM 技術只能檢測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對于較深的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ACFM焊縫體積型和簇群型缺陷檢測仿真分析[J]. 周兆明,張露露,楊克龍. 測試技術學報. 2019(01)
[2]基于LabVIEW的幅頻特性測試系統(tǒng)軟件設計[J]. 葉文,關成準,祁德元. 測控技術. 2019(02)
[3]基于交流電磁場裂紋缺陷識別仿真研究[J]. 周兆明,張佳,谷翠琳. 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 2018(12)
[4]基于Qt的微波輻射計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上位機軟件設計[J]. 黃邑燊. 電子設計工程. 2018(24)
[5]基于Android的健康監(jiān)護系統(tǒng)設計和開發(fā)[J]. 藺瑩,張引根,王珂,何繼愛. 測控技術. 2018(12)
[6]基于Qt的自動化分裝熱室控制界面設計[J]. 張少偉,葛斌,張磊,魏凌軒,伍進平. 計算機系統(tǒng)應用. 2018(09)
[7]基于交流電磁場檢測技術的裂紋缺陷信號識別方法[J]. 孫長保,胡春陽,董艷沖. 無損檢測. 2018(07)
[8]交流電磁場對幾種金屬腐蝕行為的影響[J]. 王大成,曹生現(xiàn),呂昌旗. 腐蝕與防護. 2018(03)
[9]三維成像聲納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設計[J]. 于滌非,黃海寧,張春華,吳長瑞. 現(xiàn)代電子技術. 2018(03)
[10]基于C#的超聲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上位機軟件設計[J]. 李鳴謙,藍若明,翟光杰. 電子設計工程. 2017(22)
博士論文
[1]基于交流電磁場和渦流激勵熱成像的復合檢測技術研究[D]. 賀敏.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7
[2]基于線結構光掃描的三維表面缺陷在線檢測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 吳慶華.華中科技大學 2013
[3]電磁無損檢測缺陷識別與評估新方法研究[D]. 何赟澤.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2
[4]集成渦流無損檢測系統(tǒng)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D]. 胡祥超.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基于人工智能的管道漏磁內(nèi)檢測缺陷識別方法研究[D]. 岳明星.沈陽工業(yè)大學 2018
[2]基于缺陷報告和源代碼的相似缺陷識別方法[D]. 董美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3]機動車事故責任糾紛智能輔助審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彭煜.南京大學 2018
[4]基于云技術的大容量運輸車輛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究[D]. 何宇寰.北京郵電大學 2018
[5]基于漏磁空間變化率和交變電場檢測的無損檢測新方法研究[D]. 蘇令鋅.廈門大學 2017
[6]基于Java的農(nóng)村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葉婷.中北大學 2017
[7]公路工程地勘可視化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李智超.吉林大學 2017
[8]基于Qt的視頻監(jiān)控客戶端的設計和研究[D]. 陳瑩穎.浙江工業(yè)大學 2016
[9]便攜式交變電磁場檢測儀器的研制及試驗[D]. 周留賜.南昌航空大學 2016
[10]旋轉電磁場無損檢測技術原理與方法研究[D]. 閆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6
本文編號:33240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33240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