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激勵超聲橢圓振動滾壓裝置設計及實驗研究
【學位單位】:南昌航空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G663;TG305
【部分圖文】:
1-工件 2-超聲電源 3-滾壓工具頭 4-變幅桿 5-換能器圖 1-1 超聲滾壓加工系統(tǒng)示意圖加工是反復沖擊式滾壓加工方式,超聲電源提供一定器轉化為機械振動,通過變幅桿放大并傳遞到滾壓工生超聲機械振動,再對旋轉工件進行滾壓加工,完成中,滾壓工具頭施加一定壓力在工件表面上,并沿工時把高頻機械振動通過滾壓工具頭施加在工件表面上工具頭在高頻振動下,間歇性的與工件接觸和分離,的處理,高頻機械振動能量由表面導入材料內部,導變形[21]。加工后,工件表層發(fā)生塑性流動令表面微觀使得工件的表面更加光潔,粗糙度值減;避免了傳壓在工件表面上,在刀具前方未強化的工件表面有堆具頭上,類似積屑瘤,由此產生切刮現象;防止工件避免了傳統(tǒng)滾壓加工后工件表層容易脫落的問題。
1-工件 2-超聲電源 3-滾壓工具頭 4-變幅桿 5-換能器圖 1-1 超聲滾壓加工系統(tǒng)示意圖超聲滾壓加工是反復沖擊式滾壓加工方式,超聲電源提供一定功率的高頻電振蕩,經換能器轉化為機械振動,通過變幅桿放大并傳遞到滾壓工具頭上,使得滾壓工具頭產生超聲機械振動,再對旋轉工件進行滾壓加工,完成超聲滾壓加工過程[20]。滾壓過程中,滾壓工具頭施加一定壓力在工件表面上,并沿工件軸向以一定速度進給,同時把高頻機械振動通過滾壓工具頭施加在工件表面上,進行周期性的撞擊滾壓,工具頭在高頻振動下,間歇性的與工件接觸和分離,強化了對微小原子運動變形的處理,高頻機械振動能量由表面導入材料內部,導致工件的表層產生彈、塑性變形[21]。加工后,工件表層發(fā)生塑性流動令表面微觀上的“凸峰”填入“凹谷”,使得工件的表面更加光潔,粗糙度值減;避免了傳統(tǒng)滾壓過程中工具頭始終緊壓在工件表面上,在刀具前方未強化的工件表面有堆積凸起物產生,部分附著在工具頭上,類似積屑瘤,由此產生切刮現象;防止工件表面的硬化層分層的出現,避免了傳統(tǒng)滾壓加工后工件表層容易脫落的問題。
1-工件 2-超聲電源 3-滾壓工具頭 4-變幅桿 5-換能器圖 1-1 超聲滾壓加工系統(tǒng)示意圖超聲滾壓加工是反復沖擊式滾壓加工方式,超聲電源提供一定功率的高頻電振蕩,經換能器轉化為機械振動,通過變幅桿放大并傳遞到滾壓工具頭上,使得滾壓工具頭產生超聲機械振動,再對旋轉工件進行滾壓加工,完成超聲滾壓加工過程[20]。滾壓過程中,滾壓工具頭施加一定壓力在工件表面上,并沿工件軸向以一定速度進給,同時把高頻機械振動通過滾壓工具頭施加在工件表面上,進行周期性的撞擊滾壓,工具頭在高頻振動下,間歇性的與工件接觸和分離,強化了對微小原子運動變形的處理,高頻機械振動能量由表面導入材料內部,導致工件的表層產生彈、塑性變形[21]。加工后,工件表層發(fā)生塑性流動令表面微觀上的“凸峰”填入“凹谷”,使得工件的表面更加光潔,粗糙度值減;避免了傳統(tǒng)滾壓過程中工具頭始終緊壓在工件表面上,在刀具前方未強化的工件表面有堆積凸起物產生,部分附著在工具頭上,類似積屑瘤,由此產生切刮現象;防止工件表面的硬化層分層的出現,避免了傳統(tǒng)滾壓加工后工件表層容易脫落的問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紅亮;韓玉杰;牛濤;曲海濤;;超聲波技術在塑性成形方面的應用[J];航空制造技術;2015年17期
2 張勤儉;王會英;劉月明;曹建國;;30CrMoA車軸材料超聲表面擠壓強化技術研究[J];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15年S1期
3 羅傲梅;;縱-扭復合振動超聲深滾表面粗糙度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5年01期
4 羅傲梅;郭偉;;軸類零件縱-扭復合振動超聲深滾加工運動學研究[J];機械制造;2014年11期
5 殷振;李華;汪幫富;曹自洋;;非對稱結構單激勵超聲橢圓振動車削系統(tǒng)振子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4年11期
6 朱有利;王燕禮;邊飛龍;侯帥;謝俊峰;;金屬材料超聲表面強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機械工程學報;2014年20期
7 張旭;李新和;何霞輝;;超聲滾壓裝置中變幅器的仿真設計[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3年08期
8 陳天馳;楊海峰;趙恩蘭;郝敬賓;錢濟國;朱華;;超聲振動車削的研究現狀[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3年07期
9 鄭建新;羅傲梅;劉傳紹;;超聲表面強化技術的研究進展[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2年10期
10 劉宇;王立君;王東坡;王穎;;超聲表面滾壓加工40Cr表層的納米力學性能[J];天津大學學報;2012年07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桑永杰;大尺寸壓電超聲換能器的特性研究及有限元仿真[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宋寧霞;超聲金屬表面納米化及摩擦磨損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3 朱寅;新型壓電致動網孔式霧化器設計[D];東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553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285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