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化對Al-Zn-Mg-Cu合金重要相、界面及微觀組織演變與性能影響的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G146.21
【圖文】:
鋁合金按照工藝特點的分類情況
圖 1-2Al-Zn-Mg-Cu 系鋁合金發(fā)展歷程與方向[8]Fig.1-2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trend of Al-Zn-Mg-Cu series aluminum alloys20 世紀 30 年代后期,日本研究者在 Al-Zn-Mg-Cu 合金的基礎上引進 Cr、Mn 和Mo 等合金化元素,成功開發(fā)了一種 Al-7.5Zn-1.5Mg-2Cu-0.6Mn-0.25Cr 的高強 ESD 合金,該合金的抗拉強度高達 600 MPa 以上,同時還兼有較好的抗應力腐蝕性能[10]。1943 年美國研發(fā)出了 7075 合金,因其具有明顯的時效硬化特性而擁有較高的強度,微合金化元素 Cr、Mn 和 Ti 在晶內形成大量提高該合金強度的彌散相,降低合金再結晶百分數,從而大大提高強度[11,12]。隨后,美國還研發(fā)出良好抗應力腐蝕性能的 7079 和 7001 合金,7079 合金曾應用在 B-52 轟炸機上,但飛機在服役過程中暴露出抗大氣腐蝕性能較差的特點,對環(huán)境要求苛刻。1968 年,為了能使得飛機更加輕量化且強度更高,美國研究者們開發(fā)出了牌號為 7008 的鋁合金,應用在機翼蒙皮上[13]。同年,美國鋁業(yè)公司從調整合金成分入手,提高 Zn/Mg 比值,同時降低其他合金化成分的含量來提高合金的韌性和
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450℃且在高于 70℃或低于 70℃長時間時效下才':一般認為 η'是 Al-Zn-Mg-Cu 系合金的主要強的 MgZn2相,直徑約 10-20nm,厚度約幾納米相,只是 GP II 區(qū)比 GP I 區(qū)穩(wěn)定,由于 GP I 區(qū)比 相與鋁合金基體的取向關系為η Al{0001} / /{111} 496 nm,c=1.402 nm,與基體保持半共格關系。晶界直接析出,不管哪一種的析出方式,這種的強化相,可大大的提高合金的力學性能[30]。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興志;楊劍冰;湛永鐘;許世文;陸茂森;陳遠攀;;稀土Ho對Al-Zn-Mg-Cu系高強鋁合金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J];廣西科學;2015年05期
2 李茂華;楊延清;馮宗強;黃斌;羅賢;婁菊紅;汝繼剛;;Al-Zn-Mg-Cu合金在時效過程中η相沿小角晶界的析出序列(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4年07期
3 王建國;王祝堂;;航空航天變形鋁合金的進展(1)[J];輕合金加工技術;2013年08期
4 武榮召;陳曉;;RE對鑄造Al-Zn-Mg-Cu合金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012年12期
5 梅飛強;王少華;房燦峰;孟令剛;賈非;郝海;張興國;;Gd含量對Al-Zn-Mg-Cu-Zr合金微觀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2年09期
6 肖政兵;鄧運來;唐建國;陳祺;張新明;;Al-Ti-C與Al-Ti-B晶粒細化劑的Zr中毒機理[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2年02期
7 王祝堂;張新華;;汽車用鋁合金[J];輕合金加工技術;2011年02期
8 李國鋒;張新明;朱航飛;;微量Er,Y對Al-Zn-Mg-Cu-Zr合金均勻化的影響[J];航空材料學報;2010年06期
9 李錫武;熊柏青;張永安;李志輝;朱寶宏;劉紅偉;;時效對新型Al-Zn-Mg-Cu合金力學及應力腐蝕性能的影響[J];稀有金屬;2010年04期
10 韓逸;鄧楨楨;李煉;樂永康;張新明;;含稀土鉺元素Al-Zn-Mg-Cu合金微觀組織及力學性能的研究[J];鑄造;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祝堂;;鋁板帶軋制原理基礎[A];2013年全國鋁加工技術及應用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文義;7085鋁合金熱加工力學行為及微觀組織演變規(guī)律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2 劉文軍;Al-Zn-Mg-Cu鋁合金淬火析出行為及淬火敏感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李文斌;含Sc的超高強Al-Zn-Cu-Mg-Zr合金微觀組織與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880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2788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