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浸潤多孔金屬材料油水分離特性及耐久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超浸潤多孔金屬材料油水分離特性及耐久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石油工業(yè)、制造業(yè)、餐飲行業(yè)等所產(chǎn)生的含油污水越來越多,尤其是含有多種表面活性劑的乳化油穩(wěn)定性非常強,如果不及時處理將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如何經(jīng)濟高效的進行油水分離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超浸潤性表面由于對油和水具有不同的潤濕性,從而能夠有效分離油水混合物,多孔材料的孔徑大小及其表面微納米結構穩(wěn)定性對分離不同性質的含油污水及分離的持久性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開展多孔金屬材料表面改性、孔徑調(diào)控和耐久性研究,對實現(xiàn)高效油水分離具有重要意義。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本文重點開展了以下研究:以孔徑為450μm的泡沫銅為基底,采用陽極氧化、一步法生長ZnO納米椎、兩步法生長ZnO納米棒、電沉積預粗糙化后生長ZnO納米棒等四種工藝構建了不同的表面形貌,經(jīng)氟化獲得良好的超浸潤性及油水分離性能。研究了結構形貌對耐久性的作用規(guī)律,并深入分析影響結構穩(wěn)定性的因素。實驗發(fā)現(xiàn),Cu(OH)2納米線結構細長,易傾倒折斷:ZnO納米椎結構與基底結合不牢,受液體或顆粒物的沖刷,易被損傷,甚至脫落;ZnO納米棒陣列規(guī)整,與基底結合面積大,穩(wěn)定性好;然而,與平滑的基底相比,粗糙化后增大了膜基結合力,連續(xù)油水分離30次,表面仍保持超疏水性,分離效率在99.81%以上。在磁力攪拌和雙陽極條件下,成功地對泡沫銅的微孔結構參數(shù)進行了調(diào)控。研究表明,隨著電沉積時間的延長和電流密度的增大,沉積的銅顆粒越來越多,沉積層逐漸變厚,從而達到增粗骨架、縮小孔徑的目的。通過以上技術實現(xiàn)了泡沫銅孔徑在50-450μm之間有效調(diào)控,在其表面構建粗糙結構并氟化,獲得99.8%的油水分離效率。以孔徑為5μm的不銹鋼纖維氈為基底,預刻蝕粗糙化后生長ZnO結構,氟化后獲得超疏水超親油性,對層狀油水混合物的分離效率可達99.9%,并可有效分離穩(wěn)定的油包水乳液,分離后乳液中水滴粒徑均在0.1μm以下。然而其對水包油乳液僅有部分分離效果,因此探索了利用PVA-SiO2與不銹鋼纖維氈的復合技術,進一步縮小纖維氈的孔徑至1μm左右,借助于PVA的親水性,有望分離水包油乳液。通過以上研究發(fā)現(xiàn),基底表面粗糙度、納米結構生長狀態(tài)、整體的比表面積是影響結構穩(wěn)定性及油水分離耐久性的關鍵因素。過濾材料的孔徑大小、表面潤濕狀態(tài)是能否分離乳化油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超浸潤性 油水分離 孔徑調(diào)控 乳化油 耐久性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146.11;TB383.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25
- 1.1 引言9-10
- 1.2 油水分離技術的研究背景及現(xiàn)狀10-13
- 1.2.1 含油污水的來源及危害10
- 1.2.2 含油污水的特點及處理方法10-12
- 1.2.3 現(xiàn)有油水分離技術的局限性12-13
- 1.3 超浸潤多孔材料在油水分離中的應用13-24
- 1.3.1 超浸潤多孔材料的分離原理13-15
- 1.3.2 超浸潤多孔材料的研究進展15-21
- 1.3.3 超浸潤多孔材料耐久性研究21-22
- 1.3.4 油水乳化液的分離現(xiàn)狀22-23
- 1.3.5 目前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23-24
- 1.4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及內(nèi)容24-25
- 1.4.1 研究目的24
- 1.4.2 研究內(nèi)容24-25
- 第二章 試驗材料與方法25-39
- 2.1 工藝路線25-26
- 2.2 試驗材料與儀器26-28
- 2.2.1 試驗材料26-27
- 2.2.2 試驗儀器27-28
- 2.3 超浸潤多孔金屬材料改性技術28-32
- 2.3.1 超浸潤泡沫銅制備工藝28-29
- 2.3.2 超浸潤泡沫銅孔徑調(diào)控技術29-31
- 2.3.3 超浸潤金屬纖維氈改性技術31-32
- 2.4 超浸潤多孔金屬材料耐久性研究32-33
- 2.4.1 機械耐久性測試32-33
- 2.4.2 連續(xù)油水分離耐久性33
- 2.5 乳化液的制備及穩(wěn)定性研究33-36
- 2.5.1 水包油型乳化液33-35
- 2.5.2 油包水型乳化液35-36
- 2.6 超浸潤多孔金屬材料性能表征36-39
- 2.6.1 形貌表征與成分分析36
- 2.6.2 表面潤濕性測試36
- 2.6.3 尺寸參數(shù)表征36-37
- 2.6.4 油水分離性能37-39
- 第三章 超浸潤泡沫銅構建技術及耐久性研究39-53
- 3.1 不同工藝制備的結構形貌及潤濕性39-40
- 3.1.1 結構形貌39-40
- 3.1.2 潤濕性40
- 3.2 油水分離特性40-43
- 3.3 超浸潤泡沫銅耐久性研究43-48
- 3.3.1 超聲破壞試驗43-44
- 3.3.2 水沖擊試驗44-46
- 3.3.3 砂洗試驗46-48
- 3.4 納米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48-51
- 3.4.1 外力破壞對納米結構影響48-49
- 3.4.2 連續(xù)油水分離對納米結構影響49-51
- 3.5 本章小結51-53
- 第四章 泡沫銅孔徑電沉積調(diào)控技術及其油水分離特性53-67
- 4.1 電流密度對微孔結構參數(shù)的影響53-55
- 4.2 電沉積時間對微孔結構參數(shù)的影響55-58
- 4.2.1 低電流密度55-56
- 4.2.2 高電流密度56-58
- 4.3 電沉積結構調(diào)控機理58-59
- 4.4 電沉積泡沫銅油水分離特性59-65
- 4.4.1 化學法構建ZnO納米椎結構60-63
- 4.4.2 層狀油水混合物分離特性63-65
- 4.5 本章小結65-67
- 第五章 超浸潤金屬纖維氈改性技術及油水分離特性67-91
- 5.1 超浸潤金屬纖維氈改性技術67-72
- 5.1.1 預刻蝕粗糙化67-70
- 5.1.2 化學法構建ZnO納米椎結構70-72
- 5.2 改性金屬纖維氈油水分離特性72-86
- 5.2.1 層狀油水混合物72-74
- 5.2.2 含表面活性劑的油包水型乳化液74-79
- 5.2.3 水包油型乳化液79-86
- 5.3 乳化液分離機理探究86-87
- 5.4 超浸潤多孔材料復合技術87-89
- 5.5 本章小結89-91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91-93
- 參考文獻93-99
- 致謝99-10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其成果10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栗恒祥;;油水分離技術的基礎理論探討[J];建筑技術通訊(給水排水);1988年03期
2 岳繼紅,齊春海;井下油水分離技術最新進展[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3年11期
3 孫其華;;高效油水分離系統(tǒng)[J];石油化工環(huán)境保護;2005年03期
4 崔玲珉;船用油水分離實驗與檢驗設備的研究[J];交通環(huán)保;1984年04期
5 費守思;船用油水分離裝置的改裝淺析[J];交通環(huán)保;1991年04期
6 ;化學所在連續(xù)高效油水分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J];河南化工;2013年15期
7 隋智慧,秦煜民;油水分離技術的研究進展[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2年06期
8 王衛(wèi)強;李朝陽;馬貴陽;高巖;張晗;;油水分離技術優(yōu)化研究[J];節(jié)能技術;2011年05期
9 陳彬;劉閣;張賢明;;溫度對油水分離的影響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4年02期
10 齊魯;新型除砂及油水分離裝置[J];石油機械;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史仕熒;吳應湘;許晶禹;劉敏;羅昌華;王勝;;導流片型管道式分離器油水分離結構優(yōu)化[A];第十三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六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論文集——E工業(yè)流體力學[C];2014年
2 王珂?zhèn)?;基于膜技術進行油水分離過程特性研究[A];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潤滑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溫州)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鵬;;現(xiàn)代油水分離技術[A];2003年11省區(qū)市機械工程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蔡文斌;薄啟煒;李兆敏;;井下油水分離旋流器室內(nèi)實驗研究[A];第二十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7年
5 強光初;;論表面工程行業(yè)的油水分離[A];2002北京電鍍行業(yè)清潔生產(chǎn)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李琳;劉兆閱;;具有光催化自清潔和水下超疏油性質的油水分離膜[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1分會:光化學[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記者 朱斌斌;我市企業(yè)攻克油水分離難題[N];舟山日報;2011年
2 唐曉偉 張永琴;哈工程大發(fā)明高效油水分離裝置[N];中國船舶報;2013年
3 本報通訊員 戴敬凱 見習記者 楊濤利;發(fā)現(xiàn)油水分離新材料[N];中國環(huán)境報;2013年
4 記者 李泳溈;油水分離技術研制成功[N];吉林日報;2009年
5 李明泰邋趙亮;井下油水分離技術攻關獲重大突破[N];中國石化報;2007年
6 記者 馬昭 實習生 楊問俠;油水分離裝置未安裝到位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N];西安日報;2010年
7 科信;新型油水分離網(wǎng)膜材料研制成功[N];中國化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桂龍;疏水親油有機無機復合乳液的制備及其在油水分離濾紙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沖;銅基底特殊浸潤性雙向油水分離膜的制備及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朱錦龍;具有微納復合仿生結構的油水分離膜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新疆大學;2015年
3 蔣約林;環(huán)境響應型紡織基吸附材料用于高效油水分離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4 劉燦;超浸潤油水分離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5 高曉佳;柔性二硫化鉬海綿的制備及其油水分離和吸附性能研究[D];湘潭大學;2016年
6 李東霖;油水分離功能化表面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7 高琳;超浸潤多孔金屬材料油水分離特性及耐久性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8 秦福濤;超疏水分離膜的制備與油水分離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9 陳文征;波紋板油水分離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10 陸啟富;超疏水膜油水分離裝置的設計與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超浸潤多孔金屬材料油水分離特性及耐久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45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26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