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式車銑加工中心幾何精度分析及關鍵零部件改進
【圖文】:
對機床的虛擬樣機模型進行反復修改以及改變整體的設計方案,直到其工作性能得到設計滿足,最大限度地縮短設計周期和減少企業(yè)開發(fā)成本[9]。通過對虛擬樣機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的分析結果,為機床的合理化設計提供了更為方便的方法。1.2 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的結構及原理在已有的“MJ-520MC 車削中心”基礎上,研制出 MJ-520MC/Y 型斜床身加工中心,這種型號的技術水平與原機型進行對比,是一種全新的更為高檔的產(chǎn)品[6]。1.2.1 主要用途及規(guī)格MJ-520MC/Y 是一種兼具銑削、鉆削、車削等功能的車銑復合加工中心[10],其配置刀架為臥式回輪動力型,通過直接驅動 X 進給軸,形成虛擬 Y 軸[11]。圖 1.1 為外觀照片,圖 1.2 為結構布局圖[11]。
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圖 1.2 機床結構布局圖1.2.2 機床的主要優(yōu)點傳統(tǒng)車銑復合加工中多數(shù)利用極坐標插補的方式進行銑削加工工件,加工效率低下、適用范圍窄,屬于比較低端的產(chǎn)品[12-16]。目前常用結構大部分是伺服電動機驅動滾珠絲杠及 Y 軸滑板,實現(xiàn)直線進給,從而形成直接的 Y 軸運動,形成較大 Y 軸行程。但結構自身不足較多,主要為:加工表面精度低,受力不合理,加工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二是機床結構尺寸較大,需要的加工材料多、占地面積大[17-19]。虛擬“Y”軸結構較好的彌補了上述缺點,,其滿足上述功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為“Y”軸的復合運動的結構構成,主要是相互配合實現(xiàn),其結構布局決定了其機床剛性。當機床進行強力車削加工時,這種優(yōu)點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有更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20-24]。機床的實際加工過程中,加工出精度較高的
【學位授予單位】: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G6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子堯;昃向博;呂守堂;公培強;鮑紅生;鄧濤;;機床床身模態(tài)分析及結構改進[J];現(xiàn)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6年12期
2 馬軍旭;趙萬華;張根保;;國產(chǎn)數(shù)控機床精度保持性分析及研究現(xiàn)狀[J];中國機械工程;2015年22期
3 吳玉厚;任宇航;王卿源;;HTM125車銑復合加工中心主軸箱的動力學特性[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2期
4 王建軍;李文祥;楊紅軍;李小飛;;基于插補Y軸的車銑復合加工中心總體結構布局設計及性能分析[J];機械工程師;2014年10期
5 易逢春;;采用車銑復合加工提高生產(chǎn)率[J];金屬加工(冷加工);2013年21期
6 包華明;劉江;蔡鳴;;基于ADAMS的VTD350進給伺服系統(tǒng)的仿真與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3年03期
7 劉慶杰;高宏力;張永勝;;數(shù)控機床精度動態(tài)評估技術研究[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2年09期
8 楊偉偉;劉德平;高建設;;加工中心精度可靠性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2年03期
9 李繼中;;改善數(shù)控機床精度的方法探索與分析[J];工具技術;2012年01期
10 吳寶海;嚴亞南;羅明;張定華;;車銑復合加工的關鍵技術與應用前景[J];航空制造技術;2010年1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商鵬;基于球桿儀的高速五軸數(shù)控機床綜合誤差建模與檢測方法[D];天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帥;HTM40100h車銑復合加工中心關鍵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2 田恒;CX8075進給系統(tǒng)的靜動態(tài)分析及優(yōu)化[D];鄭州大學;2014年
3 王井;車銑復合加工機床虛擬樣機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4 白文吉;xk2120數(shù)控機床動力學建模與分析[D];東北大學;2010年
5 苗壯;臥式車銑復合加工中心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6 劉秀臣;臥式車銑復合機床的精度檢測和誤差補償[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7 王玨;高速精密五軸聯(lián)動加工中心結構設計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801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258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