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1異質自沖鉚接頭力學性能及失效機理
本文選題:自沖鉚 切入點:TA鈦合金 出處:《材料導報》2017年2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通過自沖鉚接對比試驗獲得接頭最優(yōu)鉚接參數(shù),并以此制備TA1鈦合金板分別與Al5052鋁合金板和H62銅合金板的異質自沖鉚接頭。通過靜力學實驗和疲勞實驗研究異質接頭的力學性能,并運用疲勞三參數(shù)經驗公式擬合S-N曲線,最后利用掃描電鏡和能譜儀進行斷口分析和能譜分析進而研究接頭的疲勞失效機理。結果表明,TA1-H62(STH)接頭靜失效載荷優(yōu)于TA1-Al5052(STA)接頭;且前者在低載荷下疲勞壽命優(yōu)于后者,STA接頭則在高載荷下優(yōu)勢明顯。STA接頭疲勞失效模式為下板斷裂,STH接頭則出現(xiàn)了兩種失效模式;兩板間及鉚釘與上下板之間接觸區(qū)域發(fā)生的劇烈微震磨損是導致疲勞裂紋萌生的主要原因。
[Abstract]:The optimum riveting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by contrast test of self-impact riveting. The heterogeneity self-impact riveting head of TA1 titanium alloy plate with Al5052 aluminum alloy plate and H62 copper alloy plate was prepar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heterogeneous joint were studied by static and fatigue experiments, and S-N curves were fitted by fatigue three-parameter empirical formula. The fatigu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joint was studied by SEM and E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c failure load of TA1-H62STH) join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A1-Al5052Sta joint.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former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under low load. The fatigue failure mode of the STA joint is obvious under high load. The main cause of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is the violent microseismic wear between the two plates and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rivets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es.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565023;51565022) 國家留學基金委(201500090194)
【分類號】:TG9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文孝;;“碳遷移”對鍋爐管子焊縫性能的影響——20鋼異種接頭熱處理方案的試驗小結[J];焊接;1976年04期
2 郭鴻年;薛繼仁;劉書華;;鋼軌閃光焊接缺陷及其對接頭性能的影響[J];焊接技術;1991年06期
3 趙勇;付娟;張培磊;嚴鏗;蔣成禹;;焊接方法對6061鋁合金接頭性能影響的研究[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4 余寶海,成亞男;焊縫多次返修對接頭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J];壓力容器;1989年01期
5 潘慶春;陳志良;;聚脂網(wǎng)帶鋼扣接頭的研制與性能測試分析[J];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2期
6 ;鋁銅接頭性能對比試驗[J];中小型電機技術情報;1977年04期
7 劉衛(wèi)紅,孫大謙,賈樹盛,邱小明,吳建紅;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擴散連接研究進展[J];吉林工業(yè)大學學報(工學版);2002年03期
8 馮靜,王玉,陳中中;淺談用神經網(wǎng)絡預測摩擦焊接頭性能[J];大眾科技;2005年08期
9 馬彩霞;巴路軍;劉小文;李文亞;藺成效;;摩擦擠壓焊接鋁-鋼接頭的組織與性能研究[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10 朱政強,陳立功,饒德林,倪純珍,盧立香,許立興;振動調制電渣焊工藝參數(shù)與接頭性能相關性[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駱瑞雪;李爭顯;;微電阻脈沖釬焊鈦接頭性能的研究[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朱軍;Anke Pyzalla;J.Bruckner;;鋼鋁熔釬復合接頭的結構分析[A];科技、工程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吳圣川;余嘯;;激光-電弧復合焊7075-T6鋁合金接頭服役性能表征[A];第十六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回麗;王巖;王磊;周松;張瑩瑩;;鋁鋰合金攪拌摩擦焊接頭性能研究[A];第16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會議程序冊[C];2012年
5 趙莉萍;楊慧;趙勇桃;;TC4鈦合金的焊接實驗研究[A];第二屆全國背散射電子衍射(EBSD)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全國材料科學與圖像科技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林國標;黃繼華;毛建英;李海剛;;SiC陶瓷連接的研究進展[A];第十一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2005年
7 毛唯;何劍雄;葉雷;張學軍;陳波;;BNi82CrSiB釬料釬焊K403合金接頭的性能[A];第十一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1冊)[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東;Al-12.7Si-0.7Mg合金MIG焊與FSW接頭微觀組織與力學性能[D];東北大學;2014年
2 楊瑾;鋁鋼異種材料激光焊接工藝與機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3 汪曉勇;AZ31B鎂合金/Q235低碳鋼異種金屬MIG焊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4 趙運強;超高強鋁合金非對稱回填式FSSW成形特征與接頭組織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張心怡;2060鋁鋰合金激光焊接組織及力學性能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李佳;TiC金屬陶瓷與304不銹鋼的連接工藝及相關理論研究[D];重慶大學;2016年
7 劉飛;鎂/鋁異種金屬焊接焊縫金屬間化合物的調控與微觀組織優(yōu)化[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8 劉威;激光重熔微小接頭中金錫化合物的演化及抑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9 李洪梅;TiNi形狀記憶合金與不銹鋼異種材料激光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楊敏;Si_3N_4/Inconel600部分液相擴散連接研究[D];山東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霍海龍;鋁合金中厚板等離子-MIG復合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熊延金;高氮鋼電子束焊接工藝及組織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邵陽;Zn對Sn/Al界面結構及接頭耐蝕性能影響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劉昂;高氮鋼MIG焊焊縫增氮及接頭組織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鄭瑞青;C/SiC復合材料與TC4鈦合金的釬焊工藝及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張帆;鍍層對高強鋼光纖激光焊接過程及接頭性能的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7 彭遲;基于電子束焊的異種金屬熔焊連接機理[D];南昌航空大學;2015年
8 付強;表面狀態(tài)對超彈性鈹青銅薄片微電阻點焊接頭性能的影響[D];南昌航空大學;2015年
9 鄭勇;激光焊接AZ31B-304不銹鋼三明治板T型接頭工藝及界面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10 楊艷;Steel/CFRP異質材料膠結工藝及接頭性能的仿真與實驗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888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1588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