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鎳基高溫合金微銑削力試驗
本文選題:微銑削力 切入點:單晶高溫合金 出處:《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以單晶鎳基高溫合金DD98為研究對象,從單晶高溫合金微觀組織分析材料去除機理,得出DD98滑移面為密排面{111},滑移向為密排方向110,克服阻力最小,最易滑移.采用雙刃微銑刀對單晶鎳基高溫合金DD98進行正交試驗,通過極差分析比較獲得切削參數(shù)對微銑削力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主軸轉(zhuǎn)速的影響最大,進給速度其次,銑削深度最小.通過優(yōu)化獲得理想的切削參數(shù)為:主軸轉(zhuǎn)速36 000 r/min,銑削深度5μm,進給速度20μm/s,此時微銑削力最小.并對其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為單晶高溫合金的微加工理論的機理揭示提供理論參考和試驗依據(jù).
[Abstract]:Taking the single crystal nickel base superalloy DD98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moval mechanism of the material was analyzed from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The slip plane {111} and the slip direction of the DD98 were found to be the dense row plane {111} and the direction of slip was 110, and the resistance was minimized. It is easy to slip. The orthogonal test of single crystal nickel-based superalloy DD98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two-edge micro-milling cutter. The influence of cutting parameters on the micro-milling force is obtained by means of rang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indle speed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feed speed is the second. The optimum cutting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s: spindle speed 36000 r / min, milling depth 5 渭 m, feed speed 20 渭 m / s.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micromachining theory of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作者單位】: 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遼寧工業(yè)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7508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項目(51505073)
【分類號】:TG132.3;TG5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高奇;鞏亞東;周云光;;單晶Ni_3Al基高溫合金微銑削表面粗糙度試驗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16年06期
2 陳明君;陳妮;何寧;倪海波;劉戰(zhàn)強;李亮;;微銑削加工機理研究新進展[J];機械工程學報;2014年05期
3 季德生;黃雪紅;;高速車削Inconel 718切削力的試驗研究[J];工具技術;2012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史振宇;基于最小切除厚度的微切削加工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園偉;Inconel 718高速銑削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D];山東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吟飛;鐘蠡;李亮;郝秀清;何寧;;適用于多種材料陣列微槽加工的聚晶金剛石銑槽刀制備[J];中國機械工程;2017年11期
2 呂宋;郭鐘寧;周兵高;張會;;基于納秒激光的316L不銹鋼直寫微細溝槽實驗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17年04期
3 高奇;鞏亞東;周云光;溫雪龍;;單晶鎳基高溫合金微銑削力試驗[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4期
4 楊正杰;張勇斌;徐凌羿;王英英;;整體式硬質(zhì)合金微銑刀的幾何結構優(yōu)化與在位放電制備[J];電加工與模具;2017年S1期
5 高奇;鞏亞東;周云光;溫雪龍;;單晶鎳基高溫合金DD98微銑削表面質(zhì)量試驗[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3期
6 高奇;鞏亞東;蔡明;;不同晶粒度材料微銑削力的仿真與試驗[J];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2017年02期
7 唐景平;王標;陳樹彬;陳偉;胡麗麗;;激光釹玻璃連續(xù)熔煉技術[J];光學精密工程;2016年12期
8 黃意新;尹青峰;趙陽;;微細立銑刀動力學分析的Chebyshev譜方法[J];振動與沖擊;2016年18期
9 高奇;蔡明;;高速微尺度銑削單晶鋁表面粗糙度試驗研究[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6年09期
10 朱錕鵬;李科選;梅濤;施云高;;微銑削力建模研究進展[J];機械工程學報;2016年1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馬晶;淬硬鋼模具硬態(tài)銑削機理及精加工過程優(yōu)化[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年
2 賴敏;單晶鍺納米切削機理和切削極限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3 龐迎春;微切削尺寸效應及微細銑削力建模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4 馬利平;微細刀具脈沖磁場強化處理方法及機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5 劉冰;基于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納米切削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6 趙孟;微細銑削尺寸效應基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曉亮;鎳鋁基高溫材料切削加工的有限元仿真與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2 寧福達;鎳基高溫合金高速銑削切屑形成機理與表面粗糙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3 曲云松;基于切削力的鎳基高溫合金曲面高速銑削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4 張嵐;Inconel625換熱管板焊接工藝及焊縫組織性能研究[D];遼寧石油化工大學;2014年
5 李光俊;鎳基高溫合金微細銑削過程切削力建模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6 孫大瑋;陶瓷刀具車削GH4169切削過程優(yōu)化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明君;陳妮;何寧;倪海波;劉戰(zhàn)強;李亮;;微銑削加工機理研究新進展[J];機械工程學報;2014年05期
2 程祥;高斌;楊先海;劉軍營;田忠強;;微細塑性銑削單晶硅實驗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3 曹自洋;何寧;李亮;;微銑刀幾何結構優(yōu)化設計研究[J];工具技術;2010年11期
4 陳小麗;;硬脆性材料復合加工技術綜述[J];航空發(fā)動機;2010年03期
5 徐林紅;江征風;Jan-Eric Sthl;;鎳基合金Inconel718可切削加工性的試驗研究[J];現(xiàn)代制造工程;2010年02期
6 謝留傳;陳建民;;先進硬脆性材料復合加工技術的發(fā)展[J];國防制造技術;2009年06期
7 王晉生;鞏亞東;GABRIEL Abba;史家順;蔡光起;;微銑刀刀刃軌跡預測模型及影響因素分析[J];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2009年05期
8 曹自洋;何寧;李亮;;刀具切削刃鈍圓對微細切削加工尺寸效應影響的有限元模擬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9年02期
9 李迎;;微銑削加工技術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電子機械工程;2008年06期
10 張霖;趙東標;張建明;楊志甫;;微細端銑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8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吳繼華;基于應變梯度塑性理論的正交微切削變形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唐志濤;航空鋁合金殘余應力及切削加工變形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3 付秀麗;高速切削航空鋁合金變形理論及加工表面形成特征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董輝躍;航空整體結構件加工過程的數(shù)值仿真[D];浙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緒平;數(shù)控加工切削參數(shù)優(yōu)化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勇,劉雄偉;在Matlab/Simulink環(huán)境下的動態(tài)銑削力仿真[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2 石莉;賈春德;孫玉龍;;應用小波研究動態(tài)銑削力及預報銑削顫振[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10期
3 蒲金鵬;莊海軍;;基于曲率的圓周銑削銑削力建模[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9年04期
4 劉暢;王焱;;鈦合金動態(tài)銑削力預測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航空制造技術;2010年22期
5 孫燕華;張臣;方記文;郭松;周來水;;不銹鋼0Cr18Ni9銑削力建模與實驗研究[J];機床與液壓;2010年19期
6 王保升;左健民;汪木蘭;;瞬時銑削力建模與銑削力系數(shù)的粒子群法辨識[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2年03期
7 劉璨;吳敬權;李廣慧;譚光宇;;基于單刃銑削力峰值的銑刀偏心辨識[J];機械工程學報;2013年01期
8 李斌;劉曉龍;劉紅奇;毛新勇;;基于驅(qū)動電流的動態(tài)銑削力估計方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6期
9 陳章燕;銑削力的計算[J];機床;1979年05期
10 周慶國;銑削力合理計算的分析與探討[J];機械;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李初曄;王海濤;王增新;;銑削力的理論計算與軟件仿真[A];全國先進制造技術高層論壇暨第十屆制造業(y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悅琴;肖海波;;銑削力測試及試驗設計[A];2003年11省區(qū)市機械工程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秦曉杰;李亮;何寧;單以才;;螺旋銑孔銑削力研究[A];2010年“航空航天先進制造技術”學術交流論文集[C];2010年
4 鄭金興;張銘鈞;孟慶鑫;;面向數(shù)控加工物理仿真的銑削力建模與仿真[A];先進制造技術論壇暨第五屆制造業(y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5 楊斌;徐九華;傅玉燦;耿國勝;蘇林林;;高速銑削鈷基高溫合金的銑削力研究[A];2010年“航空航天先進制造技術”學術交流論文集[C];2010年
6 羅五四;王林;夏志剛;毛履國;張漢就;;基于Win98的銑削力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的設計[A];面向21世紀的生產(chǎn)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紀的生產(chǎn)工程”學術會議暨企業(yè)生產(chǎn)工程與產(chǎn)品創(chuàng)新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科選;微銑削加工銑削力建模及刀具磨損規(guī)律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2 齊鳳蓮;花崗巖銑削刀具加工效能的系統(tǒng)研究[D];東北大學;2015年
3 王保升;瞬時銑削力模型參數(shù)辨識及其試驗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4 戚厚軍;低剛度擺線輪緣高速銑削變形與銑削力建模方法[D];天津大學;2009年
5 曹清園;基于銑削力建模的復雜曲面加工誤差補償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李成鋒;介觀尺度銑削力與表面形貌建模及工藝優(yōu)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7 蔣永翔;復雜制造系統(tǒng)加工穩(wěn)定性在線監(jiān)測及尋優(yōu)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8 魏兆成;球頭銑刀曲面加工的銑削力與讓刀誤差預報[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郭強;復雜曲面高性能側銑加工技術與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中寶;基于切削圖形的動態(tài)銑削力建模[D];天津理工大學;2011年
2 劉曉龍;基于驅(qū)動電流的銑削力高精度實時估計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3 馮薇薇;激光輔助微銑削中銑削力及其與刀尖圓弧半徑的關系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李全寶;基于電流與振動信號的銑刀磨損監(jiān)測方法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5年
5 江振偉;螺桿指形銑刀動力學分析及刀具齒形優(yōu)化[D];重慶大學;2015年
6 季景蘭;高速銑削RoyAlloy模具鋼銑削力及表面質(zhì)量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7 李斌宇;銑削力與殘余應力耦合作用下的壁板加工變形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8 康學洋;Cr13不銹鋼插銑加工過程顫振穩(wěn)定性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年
9 張芮;基于銑削力控制的曲面加工軌跡規(guī)劃方法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年
10 吳迪;淬硬鋼模具銑削拐角銑削力預測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565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155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