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狀錳酸鋰的摻雜改性及新制備工藝研究
本文關鍵詞:層狀錳酸鋰的摻雜改性及新制備工藝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鋰離子電池在工業(yè)領域是發(fā)展速度最快的高能量存儲設備,而電極材料的發(fā)展是鋰離子電池發(fā)展的關鍵。作為能量來源,其廣泛應用于電子設備,甚至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而正極材料能量密度和功率的最大化將大大促進這些技術的應用。鋰錳氧化物因其污染小、儲量大、價格低,特別是不存在過充安全性問題,成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正極材料。但LiMnO_2的研究目前對還僅限于實驗室,制備成本高、制備效率低,結構不穩(wěn)定、電化學循環(huán)性能差等缺點,嚴重阻礙了LiMnO_2的商品化。本文通過優(yōu)化成熟工藝、對LiMnO_2的元素摻雜進行研究,發(fā)現并研究新型制備工藝,為LiMnO_2盡早實現商品化、改善電化學性能提供理論依據。具體研究內容如下:(1)單斜層狀m-LiMnO_2,合成方法單一且苛刻。為降低其成本及合成復雜性,以NaMnO_2為研究對象,用高溫固相法將Mn_2O_3和無水Na_2CO_3合成α-NaMnO_2,在此研究鈉與錳的濃度不同、煅燒溫度不同、保溫時間不同、有無碳粉保護的不同對α-NaMnO_2結構的影響。以得到的α-NaMnO_2為前驅體探究通過水熱-離子交換法在不同條件下得到m-LiMnO_2,并對水熱-離子交換法進行優(yōu)化探索,效果優(yōu)于目前的回流蒸餾法。(2)本文基于水熱合成法,對不同元素(Cr,Mg,V,Y,Ce,La,Ti,Fe,Ni,Al,S),不同摻雜步驟,不同控制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針對不同摻雜元素得出了理想的摻雜工藝,在水熱合成法的優(yōu)點之上實現了稀土摻雜,一元摻雜,二元摻雜,陰離子摻雜,甚至陰陽離子摻雜。并對產物進行了精確的晶格測定,在驗證摻雜改變晶格常數的同時得出了最優(yōu)摻雜比例。(3)純凈的o-LiMnO_2熱分解溫度在370℃左右。不同元素摻雜后的樣品的熱分解溫度均高于400℃,有的甚至達到了480℃。雙元摻雜確實比單元摻雜在穩(wěn)定性提高方面更出色。陰離子摻雜同樣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具有強氧化性元素或雙元協(xié)調性摻雜對o-LiMnO_2的熱穩(wěn)定性改善更為顯著。(4)選取了Cr、Y、Mg、Al、Ni摻雜試樣并摻雜分析,得出了最優(yōu)摻雜條件。在此實驗基礎之上,以正交晶系法式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精確測定了o-LiMnO_2最優(yōu)摻雜量(原子比4at%Cr、4at%Y、4at%Al、4at%Ni)的晶格常數,驗證了對主體晶格的影響,與理論相吻合。并且,通過計算Mg的不同摻雜量引起的晶格常數變化逆向證明了該方法的可靠性,得出對于層狀結構6at%Mg為最優(yōu)摻雜比例。(5)在無氣體保護的室溫條件下采用機械合金化法制備出了正交結構的o-LiMnO_2。研究了球料比、Li/Mn摩爾比、球磨過程控制劑、球磨時間、溫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結果表明,機械合金化法在球料比為40:1、Li/Mn摩爾比為1.5:1、過程控制劑(PCA)為去離子水、球磨時間為10 h、溫度在42℃左右條件下制備出了顆粒細小親切均勻,同時有著小的晶格常數的純凈o-LiMnO_2。
【關鍵詞】:層狀錳酸鋰 摻雜和理論計算 水熱-離子交換法 機械合金化法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Q131.1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27
- 1.1 引言11-12
- 1.2 鋰離子電池簡介12-14
- 1.2.1 鋰離子電池發(fā)展概況12
- 1.2.2 鋰離子電池的結構及工作原理12-14
- 1.3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14-18
- 1.3.1 鈷酸鋰正極材料14-15
- 1.3.2 鎳酸鋰正極材料15
- 1.3.3 三元正極材料15-16
- 1.3.4 尖晶石型錳酸鋰正極材料16-17
- 1.3.5 橄欖石型磷酸亞鐵鋰正極材料17-18
- 1.4 層狀錳酸鋰研究進展18-24
- 1.4.1 LiMnO_2的結構18-19
- 1.4.2 LiMnO_2的制備方法19-22
- 1.4.3 LiMnO_2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22-24
- 1.5 水熱-離子交換法的簡介及應用24
- 1.6 機械合金化法簡介及應用24-25
- 1.7 本課題研究內容、目的及意義25-27
- 1.7.1 本課題選題目的及意義25-26
- 1.7.2 本課題研究內容26-27
- 第二章 水熱-離子交換法制備單斜層狀錳酸鋰27-37
- 2.1 引言27-28
- 2.2 水熱-離子交換發(fā)合成法制備m-LiMnO_228-30
- 2.2.1 實驗所用試劑28
- 2.2.2 實驗所用儀器28-29
- 2.2.3 合成方法29-30
- 2.3 實驗結果與分析30-35
- 2.3.1 α-NaMnO_2的組成分析、表征與對比優(yōu)化30-33
- 2.3.2 m-LiMnO_2的組成分析、表征與對比優(yōu)化33-35
- 2.4 本章小結35-37
- 第三章 正交層狀錳酸鋰的制備及摻雜研究37-56
- 3.1 引言37-38
- 3.2 水熱合成法制備o-LiMnO_2及摻雜研究38-55
- 3.2.1 實驗所用試劑38
- 3.2.2 實驗所用儀器38-39
- 3.2.3 摻雜工藝39-42
- 3.2.4 結果與討論42-52
- 3.2.5 差熱分析摻雜o-LiMnO_2的熱穩(wěn)定性52-55
- 3.3 本章小結55-56
- 第四章 正交層狀錳酸鋰的摻雜的理論計算56-72
- 4.1 引言56
- 4.2 水熱合成法制備摻雜改性LiMnO_256-62
- 4.2.1 實驗所用試劑56-57
- 4.2.2 實驗所用儀器57-58
- 4.2.3 制備與摻雜工藝58-59
- 4.2.4 結果與討論59-62
- 4.3 正交晶系法系方程62-63
- 4.4 最小二乘法在精確測定o-LiMnO_2摻雜中的應用63-68
- 4.4.1 o-LiMnO_2摻雜Y的計算63-65
- 4.4.2 o-LiMnO_2摻雜Cr的計算65-66
- 4.4.3 o-LiMnO_2摻雜Al的計算66-67
- 4.4.4 o-LiMnO_2摻雜Ni的計算67-68
- 4.5 晶格的逆向計算68-70
- 4.6 本章小結70-72
- 第五章 機械合金化制備正交層狀錳酸鋰72-88
- 5.1 引言72-73
- 5.2 機械合金化法制備層狀錳酸鋰o-LiMnO_273-86
- 5.2.1 實驗試劑73
- 5.2.2 實驗儀器73
- 5.2.3 合成方法73-74
- 5.2.4 結果與分析74-86
- 5.3 本章小結86-88
- 第六章 結論88-90
- 參考文獻90-100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100-101
- 致謝101-10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宇亭;郝曉劍;潘保武;;水熱-離子交換法制備m-LiMnO_2及工藝優(yōu)化[J];電源技術;2016年03期
2 鄭宇亭;郝曉劍;牛甲明;胡慧中;潘保武;;最小二乘法在精確測定o-LiMnO_2摻雜中的應用[J];材料導報;2015年S2期
3 石西昌;張志兵;陳白珍;楊喜云;徐徽;周定方;肖湘;;固相法制備正交層狀LiMnO_2[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2期
4 米麗班;吐爾遜.巴克;粟智;;軟化學法合成正交結構LiMnO_2及其電化學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4期
5 粟智;劉叢;徐茂文;;單斜層狀結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Y_xMn_(1-x)O_2的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J];應用化學;2010年02期
6 趙桂網;何建平;張傳香;潘科亮;周建華;;稀土鑭摻雜層狀錳酸鋰正極材料的制備與性能[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8年04期
7 范廣新;曾躍武;呂光烈;陳榮升;;流變相法一步合成正交LiMnO_2的結構和性能[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1期
8 屠小燕;呂光烈;曾躍武;舒康穎;;層狀LiMnO_2的水熱合成[J];中國計量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王承位;高德淑;丁燕懷;劉黎;蔣晶;;熔融法合成層狀錳酸鋰及改性研究[J];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6年04期
10 伊廷鋒;霍慧彬;陳輝;胡信國;高昆;;鋰離子蓄電池LiMn_2O_4正極材料容量衰減機理分析[J];電源技術;2006年07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陳永昌;第一性原理研究鋰離子電池中的離子動力學性能[D];蘭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薛明明;單斜NaMnO_2的結構表征及性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何平;鋰離子電池用層狀錳酸鋰正極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層狀錳酸鋰的摻雜改性及新制備工藝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82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37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