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磁流變—超聲波綜合技術拋光氧化鋯陶瓷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6 20:35
  磁流變液(MRF)作為一種新型智能材料,可在瞬時內(nèi)發(fā)生可逆的狀態(tài)轉(zhuǎn)化:在磁場作用下呈現(xiàn)出類固體態(tài)而在無磁場作用下呈現(xiàn)出液態(tài);谶@種特殊的性能,磁流變液有很多方面的應用,磁流變拋光(MRFF)就是其中之一。磁流變拋光是一種柔性精密加工技術,能夠顯著地提高工件加工后的表面質(zhì)量,而超聲波拋光是一種非接觸式的加工方法,易于加工脆硬性材料,同時也能夠提高材料去除的效率。為了能夠同時提高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質(zhì)量,本文將磁流變拋光和超聲波拋光結(jié)合起來拋光氧化鋯陶瓷(10mm?(37)34mm),為此得到了以下研究結(jié)果:首先對磁流變液的組分、穩(wěn)定性、配制等進行了研究分析。通過流變儀研究了磁流變液的流變性能,得到了磁流變液的Bingham塑性模型曲線、H-B模型曲線和Casson模型曲線。分析發(fā)現(xiàn),H-B模型曲線和Casson模型曲線與實測曲線更為接近,能夠較好地表征磁流變液的流變性;研究了電流大小、羥基鐵粉濃度、溫度等對剪切應力?和粘度η的影響。其次,研究了磁流變-超聲波綜合拋光機理;分析并建立了兩種磨料磨損模型;建立了磁流變-超聲波綜合拋光過程中材料去除的力學模型(正壓力P和剪切力s

【文章來源】:長春工業(yè)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磁流變—超聲波綜合技術拋光氧化鋯陶瓷的研究


磁流變拋光基本原理圖

磁流變拋光,材料去除


第 1 章 緒 論1.2 磁流變拋光原理在磁流變拋光過程中,通過磁流變液流體流動產(chǎn)生的流體動力來實現(xiàn)材料的去除,如圖 1.1 所示。與傳統(tǒng)的拋光方式相比,拋光力是通過可以精確控制的表面剪切應力提供的[9]。為了進一步與傳統(tǒng)拋光方式進行比較,Kordonski 等提出磁流變拋光過程中材料去除的剪切模型,如圖 1.2 所示,磁流變液被運動的轉(zhuǎn)動輪從右側(cè)帶到左側(cè),在拋光區(qū)域與工件表面接觸。高剪切強度的薄層接近工件表面,這種強剪切力能夠使非磁性磨料拋光工件。流體的粘度、速度、外施加磁場大小和工件位置決定了剪切應力的分布和大小,而這些是可以高精度控制的。剪切力主要起微觀切削的作用[10]。

流體噴射


圖 1.3 MR 流體噴射拋光系統(tǒng)[13]圖 1.4 微觀切削的金字塔模型[13]由于氧化性等原因使得羥基鐵粉在磁流變液中產(chǎn)生腐蝕變質(zhì),這對拋光過程和效果產(chǎn)生不利影響。J W Lee,K P Hong,M W Cho 和 S H Kwon 等解決了這個問題[14]。他們在磁流變液中加入甲基丙烯酸(PMMA)來保護羥基鐵粉,如圖 1.5 所示,并對BK7 光學玻璃進行拋光實驗,最后得到較好的表面質(zhì)量,其 Ra=0.86nm。Manchester大學的 Chunlin Miao,John C. Lambropoulos 等研究了工藝參數(shù)對拋光硼硅酸鹽玻璃時的材料去除率的影響[15]。他們發(fā)現(xiàn)剪切應力與納米金剛石粉末濃度,滲透深度,磁場強度和工件與旋轉(zhuǎn) MR 流體緞帶之間的相對速度無關,而主要由材料的機械性能決定。體積去除率(VRR)隨滲透深度而增加,但對磁場強度不敏感。正如 Preston 方程所預期的,VRR 與緞帶和工件之間的相對速度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氧化鋯陶瓷磨削加工的研究現(xiàn)狀[J]. 侯永改,田久根,路繼紅,馬加加.  中國陶瓷. 2014(09)
[2]氮化硅陶瓷滾子磁流變與超聲波復合拋光技術[J]. 張占立,張運瑞,葉秀玲,王恒迪,鄧四二.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4)
[3]環(huán)帶式磁流變拋光裝置設計[J]. 陳智利,楊紹培,陽志強,郭忠達,劉衛(wèi)國.  兵工自動化. 2014(05)
[4]電火花線切割型腔模具的磁流變拋光方法[J]. 陳偉,韓福柱,王津,徐成.  電加工與模具. 2014(02)
[5]磁流變數(shù)控拋光技術研究[J]. 袁志剛,唐才學,鄭楠,鐘波.  制造業(yè)自動化. 2013(02)
[6]工程陶瓷加工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 羅志海,楊潤澤.  陶瓷. 2010(10)
[7]精密磁流變拋光裝置的設計與應用[J]. 楊建國,李中會,李蓓智,陶曉峰.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0(09)
[8]機床定位精度對磁流變拋光的影響分析[J]. 謝超,李圣怡,彭小強,宋辭.  航空精密制造技術. 2009(04)
[9]光學元件拋光亞表面損傷實驗研究[J]. 劉志軍,李圣怡,王卓,彭小強.  航空精密制造技術. 2008(05)
[10]超聲加工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趨勢[J]. 曹鳳國,張勤儉.  電加工與模具. 2005(S1)

博士論文
[1]磁流變拋光液的研制及去除函數(shù)穩(wěn)定性研究[D]. 白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2015
[2]液體磁性磨具光整加工技術研究[D]. 孫桓五.太原理工大學 2008
[3]超聲波磁流變復合拋光關鍵技術研究[D]. 王慧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7
[4]確定性磁流變拋光的關鍵技術研究[D]. 彭小強.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4
[5]磁流變拋光技術的研究[D]. 張峰.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2000

碩士論文
[1]超聲波磁流變復合拋光面形誤差修正技術研究[D]. 林永勇.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0
[2]KDP晶體的磁流變拋光技術研究[D]. 馬彥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7
[3]超聲波磁流變復合拋光實驗裝置研制及工藝研究[D]. 陳亞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1421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31421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bb4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