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微混合與微反應技術(shù)在提升化工安全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8-03-22 10:54

  本文選題:微反應器 切入點:傳熱 出處:《化工進展》2017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現(xiàn)代化工的發(fā)展對工藝過程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在反應安全性上具有獨特優(yōu)勢的微化工技術(shù)提供了機遇。本文從微通道內(nèi)流體流動特點出發(fā),解釋了特征尺度微型化導致的通道內(nèi)傳遞效率、流動行為的變化,同時選取有代表性的文獻結(jié)果和應用實例,分析了微化工技術(shù)在提升工工藝本質(zhì)安全性方面的作用,并將其歸納為3個方面:傳熱傳質(zhì)的強化能夠迅速移除反應放熱并保證物料濃度的均勻分布;對危險物料的約束作用能夠減少有毒、不穩(wěn)定物質(zhì)的暴露風險和易燃物質(zhì)的燃爆風險;對苛刻條件的耐受性能夠保證反應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安全進行。最后,本文從微化工技術(shù)面臨的制造成本高、平行分配難和催化劑擔載方式的創(chuàng)新3個挑戰(zhàn)出發(fā),對其應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afety of the process, and also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the micro-chemical technology which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safety of reac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hange of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flow behavior in channels caused by characteristic scale miniatur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micro-chemical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the essential safety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by selecting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 results and application exampl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an quickly remove the reaction heat release and ensure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restraint on the dangerous material can reduce the toxicity. The exposure risk of unstable substances and the explosion risk of flammable substances, the tolerance to harsh conditions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reac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Finally,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micro-chemical technology is high. There are three challenges in parallel distribution and innovation of catalyst loading mode, and the prospect of its application is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中國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606258)
【分類號】:TQ08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光文,袁權(quán);微化工技術(shù)[J];化工學報;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妍;張宸;吳可君;葉向群;何潮洪;;微通道內(nèi)離子液體萃取硫酸銨水溶液中丁酮肟的研究[J];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17年03期

2 馮斐斐;王曉丹;;氣液微反應器研究及展望[J];當代化工;2017年05期

3 孫冰;朱紅偉;姜杰;石寧;;微混合與微反應技術(shù)在提升化工安全中的應用[J];化工進展;2017年08期

4 陳光巖;李牧松;王英;;過程強化技術(shù)在連續(xù)聚合工藝中的應用進展[J];化工科技;2017年02期

5 陳望全;;微通道反應器在染料合成中的應用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16年10期

6 張宇超;董正亞;趙玉潮;楊梅;陳光文;;微反應器內(nèi)自熱結(jié)晶法制備磷酸二氫銨[J];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2016年05期

7 周云龍;常赫;;蛇形微通道氣液兩相流型的數(shù)值研究[J];高;瘜W工程學報;2016年05期

8 張攀;段繼海;王偉文;陳光輝;李建隆;;基于充分混合、均勻分布準則的化工過程強化:青島科技大學的實踐[J];化工進展;2016年10期

9 劉衛(wèi)鋒;趙玉潮;董正亞;;科學基金研究成果加速微化工由實驗室走向工業(yè)應用[J];中國科學基金;2016年04期

10 劉敏敏;;微化工技術(shù)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6年19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輝,毛秀麗,蓋宏偉,白吉玲,林炳承;芯片毛細管電泳中組分的遷移行為及其特征[J];高等學;瘜W學報;2002年06期

2 陳令新,關亞風;電滲泵在微柱液相色譜上的應用[J];色譜;2002年02期

3 王輝,林炳承;芯片毛細管電泳及其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J];分析化學;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亞鋒,趙陽,辛峰;微反應器研究及展望[J];化工進展;2004年05期

2 劉娟;鄭成;陳永亨;;微反應器的研究與進展[J];廣州化工;2005年06期

3 劉濤;;歐洲微反應器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應用現(xiàn)狀[J];現(xiàn)代化工;2007年10期

4 駱廣生;王凱;呂陽成;徐建鴻;邵華偉;;微反應器研究最新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09年05期

5 龐U_雄;;淺談微反應器的特點及應用[J];科技資訊;2010年24期

6 錢伯章;;微反應器開啟高效精細化工時代[J];化工裝備技術(shù);2011年04期

7 黑瑟爾·沃爾克,勒韋·霍爾格;微反應器研究與應用新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04年07期

8 李斌;;微反應器技術(shù)在精細化工中的應用[J];精細化工;2006年01期

9 姚華堂;于新海;王正東;涂善東;;微反應器中的微制作技術(shù)[J];微細加工技術(shù);2006年02期

10 ;分子篩及其膜原位組裝微反應器[J];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高飛;馬光輝;王平;蘇志國;;生化微反應器的構(gòu)建與應用[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可喜;日本積極發(fā)展“綠色化學”技術(shù)[N];中國建設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e,

本文編號:16483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483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15e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