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方體納米氧化亞銅修飾的安培型葡萄糖生物傳感器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立方體納米氧化亞銅修飾的安培型葡萄糖生物傳感器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立方體納米氧化亞銅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電催化 生物傳感器
【摘要】:將合成的立方體納米氧化亞銅用于修飾玻碳電極,在其上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構建了高靈敏的安培型葡萄糖生物傳感器。采用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鏡(SEM)對合成的立方體納米氧化亞銅及其修飾電極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合成的納米氧化亞銅為均勻的立方體形狀。采用循環(huán)伏安法(CV)、交流阻抗譜(EIS)、差分脈沖伏安法(DPV)及計時電流法(CA)考察了修飾電極的電化學行為。在含0.1 mmol/L葡萄糖的磷酸鹽緩沖溶液(p H 7.4)中研究了立方體納米氧化亞銅修飾電極的循環(huán)伏安(CV)響應,實驗結果表明,此修飾電極對葡萄糖顯示出良好的電催化性能。DPV響應電流與葡萄糖的濃度在5.0×10~(-6)~4.0×10~(-3)mol/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相關系數(shù)R~2=0.9983,檢出限為6.8×10~(-7)mol/L(S/N=3)。CA實驗結果表明,尿酸、抗壞血酸、D-果糖對傳感器不產生干擾。本傳感器具有較好的重現(xiàn)性和穩(wěn)定性,可用于實際樣品中葡萄糖的檢測。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學院;廣西民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廣西林產化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廣西高校食品安全與藥物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立方體納米氧化亞銅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電催化 生物傳感器
【基金】:廣西自然科學基金(No.2015GXNSFAA13904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s.21175037,21277042)資助~~
【分類號】:O657.1;TP212
【正文快照】: 1引言葡萄糖濃度的準確檢測在臨床醫(yī)學、生物學、環(huán)境科學、食品分析等領域極為重要[1]。目前,測定葡萄糖濃度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2]、熒光檢測法[3]、高效液相色譜法[4]及毛細管電泳法[5]等,這些方法大多數(shù)靈敏度低或耗時長、成本較高。電化學傳感器具有靈敏度高、響應時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逸曾;;生物傳感器[J];化學通報;1988年06期
2 汪瑾;張萍萍;;利用生物傳感器測定多巴胺[J];化學傳感器;1989年02期
3 高秀麗;李毓琦;尹光華;;兔胸腺—腺苷生物傳感器的研制和應用[J];化學傳感器;1990年03期
4 章竹君,馬望百,李建中;光導纖維光譜法——Ⅵ.光導纖維生物傳感器[J];分析試驗室;1991年06期
5 鄧家祺;方躍;蔡蓉暉;;生物傳感器研究——Ⅱ.香蕉組織兒茶酚電極的研制[J];分析化學;1991年09期
6 王昌益;;生物傳感器組織電極的進展-Ⅰ[J];云南化工;1991年04期
7 劉思華;李素群;郭鼎力;;尿素刀豆生物傳感器的研制[J];化學研究與應用;1992年02期
8 孫長清,宋文波,高倩,杜文媛,許宏鼎;離子結合物在二茂鐵介體電流型葡萄糖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1993年08期
9 章竹君;馬望百;;光導纖維化學發(fā)光乳酸生物傳感器研究[J];科學通報;1993年03期
10 張琳;張穎欣;唐芳瓊;江龍;;葡萄糖酶生物傳感器血液相容性的研究[J];化學傳感器;199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羅立新;王紅娟;余皓;彭峰;;GOD/MWNTs/GC生物傳感器對葡萄糖的電化學檢測[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岳紅彥;常靖;張虹;高鑫;張建交;林軒宇;;三維泡沫石墨烯用于高靈敏度、高選擇性多巴胺生物傳感器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3 黃君冉;郭良宏;;電化學發(fā)光免疫生物傳感器高通量快速檢測雌二醇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2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汪莉;;新型葡萄糖電化學傳感平臺的設計及制備[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美鶴;基于納米復合材料構建電致化學發(fā)光膽固醇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2 王韜懿;納米復合材料在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3 姜曉妍;新型復合生物傳感器平臺的構建及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高強;一次性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劉明;納米材料/聚(3,,4-乙撐二氧噻吩)復合物抗壞血酸生物傳感器的構建及性能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2年
6 胡曉煒;基于氧化石墨烯/聚苯胺的生物傳感器[D];安徽大學;2013年
7 王曉麗;納米材料修飾電極及其在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亮;基于細菌表面展示脫氫酶新型單糖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研制及應用[D];青島科技大學;2013年
9 徐競;基于咪唑類離子液體的生物電極構筑及其傳感性能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10 楊衛(wèi)云;過氧化氫酶及人工過氧化物酶直接電化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944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79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