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素酶Cel7A中“間隔供水機制”的分子動力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纖維素酶Cel7A中“間隔供水機制”的分子動力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纖維素酶 催化水解反應 過程性內切酶 分子動力學模擬 結合自由能計算 間隔供水機制
【摘要】:來自埃默森藍狀菌的Cel7A是糖苷水解酶7家族中的過程性內切酶的一種。我們運用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得到了Cel7A中底物糖鏈的還原末端位于不同位置的優(yōu)化后的滑行和水解兩種構象。同時,通過研究底物與蛋白之間的氫鍵來分析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滑動構象中,-5至+1的糖環(huán)位點與受體蛋白之間具有輔助底物鏈滑動的9個氫鍵,而在水解構象中則是-4至+2糖環(huán)位點與受體蛋白之間具有固定底物作用的6個氫鍵。此外,在研究配體與受體之間的氫鍵作用的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4個重要的疏水殘基,它們在堵塞了底物結合通道并且阻止外部水分子從其他通道到達水解位置。在本文中,域互關聯(lián)映射(Domain Cross-correlation Map)的分析顯示了蛋白質內部運動相關的位置,包括了殘基的自相關。均方根波動(Root Mean Square Fluctuations)分析代表了兩個構象的不同片段的波動靈活性。為了進一步的為關鍵殘基組的研究提供支持,我們還比較了在糖環(huán)+1和-1位置對應正下方的兩個β折疊上得所有殘基的位置變化情況,主要通過對于這兩個構象中每個殘基與選定位置的距離變化,進而發(fā)現(xiàn)關鍵殘基的區(qū)別,通過比較這兩個構象揭示了Cel7A的選擇性供水機制。機制可以被描述為當?shù)孜锏倪原末端由滑動位置運動到水解位置時,His225由于底物的滑動被觸動,發(fā)生了下推并且旋轉,His225的變化通過反平行β折疊中的氫鍵傳遞給與之相鄰股上的Glu209,并導致Glu209的平移。同時,由于Glu209與Asp211在蛋白β折疊的同一股上,所以Glu209的位置改變導致了Asp211的位置的改變,進一步使得當構象處于水解構象位置時Asp211接近水解中心,將在滑動構象中結合在其羧基上的水分子提供給水解位置的糖苷鍵。在水解反應完成之后,水解產(chǎn)物的產(chǎn)品纖維二糖將被排出蛋白之外,而底物會重新處于之前的滑動的構象的底物位置上,這樣,Asp211恢復到水解發(fā)生之前的位置上,也就是其初始位置,周而復始發(fā)生水解。總之,Asp211作為研究的最主要的殘基,可以比喻成一個運輸水分子的電梯,將蛋白外部的水分子通過交替運輸?shù)男问竭\送到水解位置的糖苷鍵進而參與酶的催化水解反應。
【關鍵詞】:纖維素酶 催化水解反應 過程性內切酶 分子動力學模擬 結合自由能計算 間隔供水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29.8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6
- 1.1 纖維素酶的特點及分類及研究意義10-12
- 1.2 纖維素酶家族和族系12
- 1.3 過程性內切纖維素酶的特點和功能簡介12-13
- 1.4 纖維素酶的兩種水解機制13-14
- 1.5 主要的研究內容14-16
- 第二章 理論基礎和計算方法簡介16-19
- 2.1 分子動力學16-17
- 2.2 結合自由能17-19
- 第三章 間隔性供水機制在ReCel7A水解中的研究19-44
- 3.1 簡介:過程性內切纖維素酶Cel7A的結構特點水解模式和關鍵殘基19-22
- 3.2 模擬結構的獲得與實驗操作22-24
- 3.2.1 初始結構的獲得與處理22-24
- 3.2.2 常規(guī)分子動力學參數(shù)設置24
- 3.3 結果與討論24-42
- 3.3.1 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取樣及兩個構象的對比24-27
- 3.3.2 底物與周圍殘基形成的氫鍵及殘基的作用27-31
- 3.3.3 運用域互關聯(lián)映射(Domain Cross-correlation Map)與均方根波動(Root Mean Square Fluctuations)分析整體蛋白和相關位點31-34
- 3.3.4 推測“間隔性供水機制”和關鍵殘基的作用機理34-39
- 3.3.5 間隔性供水機制39-40
- 3.3.6 進水通道40-42
- 3.4 總結42-44
- 參考文獻44-50
- 個人簡介及科研成果50-51
- 致謝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葉東,韓yN君,張金龍;纖維素酶的研究、生產(chǎn)及其在紡織上的應用[J];激光生物學報;2000年02期
2 汪測生;纖維素酶[J];山東紡織科技;2000年04期
3 汪多仁;纖維素酶在紡織工業(yè)中的應用[J];四川化工與腐蝕控制;2000年05期
4 孟雷,陳冠軍,王怡,高培基;纖維素酶的多型性[J];纖維素科學與技術;2002年02期
5 張威;新一代的纖維素酶[J];國外紡織技術;2004年06期
6 劉桂榮,張鑫,鄭明珠;纖維素酶的生產(chǎn)及應用前景[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4年01期
7 韓韞,蔡俊鵬;產(chǎn)纖維素酶海洋菌株的篩選及鑒定[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05年03期
8 王菁莎,王頡,劉景彬;纖維素酶的應用現(xiàn)狀[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5年05期
9 趙榮樂;;纖維素酶研究進展[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10 農(nóng)向;伍紅;秦天鶯;向會耀;;纖維素酶的研究進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東海;周巖民;李如治;;飼用纖維素酶及其應用研究進展[A];酶制劑在飼料工業(yè)中的應用[C];2005年
2 陳清華;馮欽龍;周輝;;纖維素酶生產(chǎn)的研究進展[A];酶制劑在飼料工業(yè)中的應用[C];2005年
3 楊家華;郭志宏;;纖維素酶在反芻動物生產(chǎn)上的應用[A];中國奶牛協(xié)會2007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4 曾濤;曾會才;陳漢清;;海南省部分纖維素酶高產(chǎn)菌株的分離與鑒定[A];2009年海南省微生物學檢測及質量保證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王鳳超;陳冠軍;劉巍峰;;環(huán)境基因組文庫的構建及纖維素酶基因的篩選[A];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王娟;李欣;吳松剛;黃建忠;;長梗木霉外切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達[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9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7 王驥;丁明;李燕紅;陳清西;許根俊;趙輔昆;;動物內源性纖維素酶:福壽螺(Ampullaria crossean)多功能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3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8 馮文英;;固體纖維素酶的浸漬條件優(yōu)化及其特性研究[A];中國造紙學報2003年增刊——中國造紙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趙輔昆;王驥;陳清西;許根俊;;纖維素酶的研究進展[A];第七屆全國酶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姚強;黃琰;陳冠軍;;產(chǎn)耐堿性纖維素酶絲狀真菌的篩選及研究[A];山東微生物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平遠 譯;纖維素酶可提高秸稈飼料利用率[N];福建科技報;2004年
2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孫洪新邋甄二英;纖維素酶在動物營養(yǎng)中的應用[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8年
3 王菁莎 王頡 劉景彬;纖維素酶的應用現(xiàn)狀[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9年
4 劉國信;開發(fā)纖維素酶制劑大有可為[N];經(jīng)理日報;2004年
5 陸慕寒 整理;35項印染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先進技術——助劑篇(二)[N];中國紡織報;2008年
6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王紀亭;飼料原料資源匱乏出路何在[N];中國畜牧報;2003年
7 ;2009年印染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優(yōu)秀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推介[N];中國紡織報;2009年
8 馮衛(wèi)東;科技將這樣改變我們的生活[N];科技日報;2008年
9 ;高活力纖維素酶生產(chǎn)技術 [N];中國化工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李曉巖;生物煉制:突破纖維素利用瓶頸[N];中國化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慶;瑞氏木霉纖維素酶降解模式及其功能多樣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張聰;Cytophaga hutchinsoni纖維素酶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韓超;嗜熱真菌新的熱穩(wěn)定纖維素酶的克隆、表達和功能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4 呂新星;里氏木霉纖維素酶基因轉錄調控因子Xyr1功能研究及銅離子響應高效表達體系的建立[D];山東大學;2015年
5 王俊玲;嗜熱內切纖維素酶AcCel12B的酶學性質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6 華梅;長白山森林土壤纖維素酶基因多樣性分析及基因克隆與表達[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7 郭紅;高固體系纖維素酶水解與回收強化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8 劉奎美;纖維素酶轉錄調控因子及纖維素酶應用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9 周峻沛;云斑天牛胃腸道內共生細菌來源的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的初步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0年
10 韋小敏;斜臥青霉胞外蛋白質組學分析與纖維素酶合成調控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耿月姍;纖維素酶在幾種咪唑類離子液體中活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2 錢文佳;南極細菌產(chǎn)低溫纖維素酶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舒勤;嗜堿性芽孢桿菌Bacillus sp.AC-2產(chǎn)纖維素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趙燕;高效纖維素酶高產(chǎn)菌的篩選及相關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3年
5 李娜;耐熱真菌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6 田海嬌;纖維素酶生產(chǎn)菌的篩選、誘變及產(chǎn)酶機制的初步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7 訾曉雪;不同底物誘導下樺剝管菌纖維素酶活和蛋白質組學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8 譚玲;高效水解甘油有機溶劑預處理麥草纖維素酶制劑的選擇和復配[D];江南大學;2015年
9 李靖一;pGAP調控下的內切纖維素酶組成型表達及酶制劑的制備[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10 王帥;纖維素酶活性架構及TrCel12A關鍵亞位點氨基酸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7661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76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