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摻雜型石墨烯量子點的溶液法制備及性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6 15:36
本文關鍵詞:幾種摻雜型石墨烯量子點的溶液法制備及性質研究
【摘要】:發(fā)光石墨烯量子點(Graphene Quantum Dot,GQDs),由于其顯著的熒光特性受到廣泛的關注,理論和實驗證明,GQDs除了具備石墨烯自身獨特的性質外,還具備更強的量子限域效應和邊緣效應,其在光電器件、傳感器、生物成像等方面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不足的是,目前合成的GQDs活性位點相對較少、熒光量子產率不高、選擇性較差,這嚴重限制了GQDs的推廣、應用。研究表明,異原子進入石墨烯結構,既可以有效的引入帶隙,又可以增加石墨烯的缺陷和局域的反應活性,從而誘發(fā)許多特殊的理化特性。目前,摻雜型GQDs的制備及其機理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探究摻雜型GQDs的制備以及摻雜對GQDs的結構及性能的調控具有極大的科研意義和應用價值。本論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工作:1、以乙炔黑為碳源,通過回流法成功制備出單分散的氮摻雜石墨烯量子點(N-GQDs)和硫摻雜石墨烯量子點(S-GQDs)。在254 nm和365 nm紫外燈照射下,N-GQDs分別發(fā)出藍光和綠光,S-GQDs分別發(fā)出紫光和藍光。經透射電鏡(TEM)和原子力顯微鏡(AFM)表征,表明回流法制備的兩種摻雜GQDs的形貌均呈球形,平均粒徑均在5 nm以內(d N-GQDs=3.3 nm,d S-GQDs=4.3 nm)。經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和X-射線衍射(XRD)表征,證實N和S成功地摻雜進入了石墨烯結構。經光致發(fā)光實驗(PL和PLE)和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V-vis)表征,表明引入N和S有效地調節(jié)了GQDs的電子結構和光學性能。2、以乙炔黑為碳源,通過水熱法成功制備出單分散的鋰摻雜石墨烯量子點(Li-GQDs)和鋅摻雜石墨烯量子點(Zn-GQDs)。在254 nm和365 nm紫外燈照射下,Li-GQDs分別發(fā)出紫光和綠光,Zn-GQDs分別發(fā)出紫光和藍光。經TEM和AFM表征,表明Li-GQDs呈球形,Zn-GQDs呈橢球形,粒徑d Li-GQDs=3.5 nm、d Zn-GQDs=4.8 nm。經XPS、FTIR、XRD和Raman表征,證實Li和Zn成功地摻雜進入了石墨烯結構。經PL、PLE和UV-vis表征,表明引入Li和Zn有效地調節(jié)了GQDs的電子結構和光學性能。
【關鍵詞】:摻雜型石墨烯量子點 乙炔黑 回流法 水熱法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13.71;TB383.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緒論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1-14
- 1.2.1 摻雜GQDs的研究進展11-14
- 1.2.2 摻雜GQDs的應用14
- 1.3 本文的研究內容14-17
- 1.3.1 主要研究內容14-15
- 1.3.2 研究方案15-17
- 第2章 實驗原理與方法17-24
- 2.1 實驗原理17-18
- 2.1.1 回流法17
- 2.1.2 水熱法17-18
- 2.2 實驗設備與材料18
- 2.2.1 主要設備18
- 2.2.2 主要材料18
- 2.3 性能表征18-24
- 2.3.1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19-20
- 2.3.2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20
- 2.3.3 原子力顯微鏡(AFM)20-21
- 2.3.4 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21
- 2.3.5 X射線衍射(XRD)21
- 2.3.6 拉曼(Raman)散射光譜21-22
- 2.3.7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22
- 2.3.8 光致發(fā)光實驗(熒光發(fā)射譜和PLE譜)22-23
- 2.3.9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V-Vis)23-24
- 第3章 回流法制備摻雜型石墨烯量子點的研究24-41
- 3.1 氮摻雜石墨烯量子點的制備及其表征24-33
- 3.1.1 引言24
- 3.1.2 實驗部分24-25
- 3.1.2.1 實驗裝置24
- 3.1.2.2 實驗步驟24-25
- 3.1.2.3 表征技術25
- 3.1.3 實驗結果與討論25-32
- 3.1.3.1 形貌表征25-28
- 3.1.3.2 結構表征28-31
- 3.1.3.3 光學性能表征31-32
- 3.1.4 結論32-33
- 3.2 硫摻雜石墨烯量子點的制備及其表征33-41
- 3.2.1 引言33
- 3.2.2 實驗部分33
- 3.2.2.1 實驗裝置33
- 3.2.2.2 實驗步驟33
- 3.2.2.3 表征技術33
- 3.2.3 實驗結果與討論33-40
- 3.2.3.1 形貌表征34-36
- 3.2.3.2 結構表征36-39
- 3.2.3.3 光學性能表征39-40
- 3.2.4 結論40-41
- 第4章 水熱法制備摻雜型石墨烯量子點的研究41-61
- 4.1 鋰摻雜石墨烯量子點的制備及其表征41-51
- 4.1.1 引言41
- 4.1.2 實驗部分41-43
- 4.1.2.1 實驗裝置41-42
- 4.1.2.2 實驗步驟42-43
- 4.1.2.3 表征技術43
- 4.1.3 實驗結果與討論43-51
- 4.1.3.1 形貌表征43-46
- 4.1.3.2 結構表征46-49
- 4.1.3.3 光學性能表征49-51
- 4.1.4 結論51
- 4.2 鋅摻雜石墨烯量子點的制備及其表征51-61
- 4.2.1 引言51
- 4.2.2 實驗部分51-52
- 4.2.2.1 實驗裝置52
- 4.2.2.2 實驗步驟52
- 4.2.2.3 表征技術52
- 4.2.3 實驗結果與討論52-60
- 4.2.3.1 形貌表征52-56
- 4.2.3.2 結構表征56-58
- 4.2.3.3 光學性能表征58-60
- 4.2.4 結論60-61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61-64
- 5.1 主要結論61-63
- 5.1.1 回流法制備N-GQDs和S-GQDs61-62
- 5.1.2 水熱法制備Li-GQDs和Zn-GQDs62-63
- 5.2 論文創(chuàng)新點63
- 5.3 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63-64
- 參考文獻64-70
- 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70-71
- 致謝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娟霞;徐華;張錦;;拉曼光譜在石墨烯結構表征中的應用[J];化學學報;2014年03期
,本文編號:5770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57707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