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配合物及其復合體系的生物活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2-23 08:00
過渡金屬配合物(包括釕、銥、鋨等)具有光學性質豐富、光穩(wěn)定性強、熒光量子產(chǎn)率高、熒光壽命較長等優(yōu)點,同時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廣泛用于生物熒光探針以及抗癌藥物。本論文設計合成了五種不同結構的釕、鋨、銥多吡啶配合物,研究了這些作為生物探針對硫醇分子、溶酶體、人血清蛋白的識別;構建了釕-靶向多肽復合抗腫瘤藥物,系統(tǒng)研究了該靶向藥物對不同腫瘤細胞的靶向治療主要。1、設計了一種含有兩個羥基的多吡啶釕配合物Ru 1,通過EA、1H NMR、ESI-MS對配合物進行了表征;Ru 1能夠特異性地與Cu2+絡合形成穩(wěn)定的Ru-Cu復合體系,并且不受其它金屬離子的干擾。形成Ru-Cu復合體系后,配合物的吸收峰強度下降,熒光減弱;對Ru 1與Cu2+絡合形成Ru-Cu復合體系的作用機制研究表明,Cu2+能夠特異性結合在配體的苯酚氧原子位點與咪唑氮原子之間以及2個苯酚氧原子位點之間,并且Ru 1與Cu2+結合的化學計量比為1:2;該Ru-Cu復合體系作為熒光探針可以實現(xiàn)對GSH、Hcy和Cys...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金屬配合物作為生物探針
1.2.1 金屬配合物的發(fā)光機制
1.2.2 金屬配合物作為DNA探針
1.2.3 金屬配合物作為蛋白質、氨基酸探針
1.2.4 金屬配合物作為金屬離子探針
1.3 金屬配合物在細胞成像上的應用
1.3.1 金屬配合物在細胞核中的定位
1.3.2 金屬配合物在線粒體中的定位
1.3.4 金屬配合物在溶酶體中的定位
1.4 金屬配合物在抗癌治療藥物上的應用
1.5 選題意義
第2章 RU-CU復合體系作為熒光探針用于生物硫醇分子的識別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儀器
2.2.2 實驗試劑
2.2.3 實驗方法
2.2.4 釕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2.3 結果與討論
2.3.1 配體與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2.3.2 Ru-Cu復合體系的光學性質研究
2.3.3 Ru-Cu復合體系在細胞內的定位研究
2.3.4 Ru-Cu復合體系的細胞毒性研究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OS(II)配合物用于溶酶體跟蹤和光動力治療的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儀器
3.2.2 實驗試劑
3.2.3 實驗方法
3.2.4 配合物與配體的合成
3.3 結果與討論
3.3.1 配體與配合物的表征
3.3.2 Ru2和Os2光學性質研究
3.3.3 Ru2和Os2細胞毒性實驗
3.3.4 Ru2和Os2在細胞中的分布研究
3.3.5 Ru2和Os2在細胞中的定位研究
3.3.6 Ru2和Os2的穩(wěn)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釕配合物-靶向多肽復合體系的構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實驗儀器
4.2.2 實驗試劑
4.2.3 實驗方法
4.3 結果與分析
4.3.1 釕配合物-靶向多肽復合體系的合成與表征
4.3.2 Ru-Ala-FQHPSFI的穩(wěn)定性測試
4.3.3 釕配合物-靶向多肽復合體系細胞毒性實驗
4.3.4 AO/EB雙染實驗
4.3.5 Alexafluor?488annexinV/PI雙染分析
4.3.6 釕配合物的細胞攝取研究
4.3.7 Caspase3活性檢測
4.3.8 3D腫瘤細胞球的Calcein-AM染色實驗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IR(II)配合物用于識別HSA的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實驗儀器
5.2.2 實驗試劑
5.2.3 實驗方法
5.2.4 配合物的合成
5.3 結果與討論
5.3.1 配體與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5.3.2 Ir1的單晶結構解析
5.3.3 Ir1光學性質研究
5.3.4 Ir1與HSA特異性結合位點研究
5.3.5 凝膠電泳實驗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相關經(jīng)歷
本文編號:3907306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金屬配合物作為生物探針
1.2.1 金屬配合物的發(fā)光機制
1.2.2 金屬配合物作為DNA探針
1.2.3 金屬配合物作為蛋白質、氨基酸探針
1.2.4 金屬配合物作為金屬離子探針
1.3 金屬配合物在細胞成像上的應用
1.3.1 金屬配合物在細胞核中的定位
1.3.2 金屬配合物在線粒體中的定位
1.3.4 金屬配合物在溶酶體中的定位
1.4 金屬配合物在抗癌治療藥物上的應用
1.5 選題意義
第2章 RU-CU復合體系作為熒光探針用于生物硫醇分子的識別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儀器
2.2.2 實驗試劑
2.2.3 實驗方法
2.2.4 釕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2.3 結果與討論
2.3.1 配體與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2.3.2 Ru-Cu復合體系的光學性質研究
2.3.3 Ru-Cu復合體系在細胞內的定位研究
2.3.4 Ru-Cu復合體系的細胞毒性研究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OS(II)配合物用于溶酶體跟蹤和光動力治療的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實驗儀器
3.2.2 實驗試劑
3.2.3 實驗方法
3.2.4 配合物與配體的合成
3.3 結果與討論
3.3.1 配體與配合物的表征
3.3.2 Ru2和Os2光學性質研究
3.3.3 Ru2和Os2細胞毒性實驗
3.3.4 Ru2和Os2在細胞中的分布研究
3.3.5 Ru2和Os2在細胞中的定位研究
3.3.6 Ru2和Os2的穩(wěn)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釕配合物-靶向多肽復合體系的構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實驗儀器
4.2.2 實驗試劑
4.2.3 實驗方法
4.3 結果與分析
4.3.1 釕配合物-靶向多肽復合體系的合成與表征
4.3.2 Ru-Ala-FQHPSFI的穩(wěn)定性測試
4.3.3 釕配合物-靶向多肽復合體系細胞毒性實驗
4.3.4 AO/EB雙染實驗
4.3.5 Alexafluor?488annexinV/PI雙染分析
4.3.6 釕配合物的細胞攝取研究
4.3.7 Caspase3活性檢測
4.3.8 3D腫瘤細胞球的Calcein-AM染色實驗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IR(II)配合物用于識別HSA的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實驗儀器
5.2.2 實驗試劑
5.2.3 實驗方法
5.2.4 配合物的合成
5.3 結果與討論
5.3.1 配體與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
5.3.2 Ir1的單晶結構解析
5.3.3 Ir1光學性質研究
5.3.4 Ir1與HSA特異性結合位點研究
5.3.5 凝膠電泳實驗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相關經(jīng)歷
本文編號:39073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90730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