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熒光/納米探針的生物分析新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6-13 06:53
針對體內(nèi)重要的生物分子、離子等,建立準確、快速、便攜的生物分析新方法,對疾病的檢測和預防具有重要的意義;谄p衍生物分子優(yōu)良的光學特性,本論文從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一是基于聚磷酸誘導苝衍生物探針集聚檢測堿性磷酸酶,二是基于苝衍生物納米粒子的熒光猝滅檢測Cu2+;诰哿姿崮軌蛘T導帶正電荷的苝衍生物探針集聚,設(shè)計了一種熒光Turn-on檢測堿性磷酸酶的方法。聚磷酸能夠誘導Probe-1探針集聚,熒光猝滅。當加入堿性磷酸酶時,聚磷酸被水解,探針釋放,熒光恢復。該方法檢出限能夠達到0.5 mU/mL。本文合成了一種表面帶有負電荷的苝衍生物熒光納米粒子。該納米粒子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具有較好的水分散性和較強的激基締合物發(fā)光特性。該納米粒子的熒光能夠被Cu2+特異性的猝滅,從而實現(xiàn)對Cu2+的檢測,其檢出限可達到20 nM。
【文章來源】: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熒光
1.1.1 熒光的研究進展
1.1.2 熒光分子的識別機理
1.1.3 熒光探針在生物分析中的應(yīng)用
1.2 苝衍生物概述
1.2.1 苝衍生物的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
1.2.2 苝衍生物的 π–π 相互作用
1.2.3 苝衍生物的超分子自組裝
1.2.4 苝衍生物在生物分析中的應(yīng)用
1.3 有機熒光納米粒子
1.3.1 基于芴的熒光納米粒子
1.3.2 基于苝的熒光納米粒子
1.4 論文研究的目的和內(nèi)容
1.4.1 論文研究的目的
1.4.2 論文研究的內(nèi)容
第二章 聚磷酸誘導苝衍生物可控集聚檢測堿性磷酸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主要儀器和試劑
2.2.2 試驗方法
2.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2.3.1 堿性磷酸酶的檢測原理
2.3.2 聚磷酸誘導探針Probe-1 的可控集聚
2.3.3 實驗的可行性和條件優(yōu)化
2.3.4 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
2.3.5 選擇性分析
2.3.6 在血清中檢測堿性磷酸酶的活性
2.3.7 堿性磷酸酶抑制劑的篩選
2.4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基于苝納米粒子的熒光猝滅檢測銅離子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主要儀器和試劑
3.2.2 試驗方法
3.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3.3.1 Probe-2 納米粒子的合成與表征
3.3.2 Probe-2 納米粒子的光譜性質(zhì)
3.3.3 水溶液中Cu~(2+)的檢測
3.3.4 Cu~(2+)檢測的特異性
3.3.5 在人血清中檢測Cu~(2+)
3.4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碩士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227227
【文章來源】: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熒光
1.1.1 熒光的研究進展
1.1.2 熒光分子的識別機理
1.1.3 熒光探針在生物分析中的應(yīng)用
1.2 苝衍生物概述
1.2.1 苝衍生物的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
1.2.2 苝衍生物的 π–π 相互作用
1.2.3 苝衍生物的超分子自組裝
1.2.4 苝衍生物在生物分析中的應(yīng)用
1.3 有機熒光納米粒子
1.3.1 基于芴的熒光納米粒子
1.3.2 基于苝的熒光納米粒子
1.4 論文研究的目的和內(nèi)容
1.4.1 論文研究的目的
1.4.2 論文研究的內(nèi)容
第二章 聚磷酸誘導苝衍生物可控集聚檢測堿性磷酸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主要儀器和試劑
2.2.2 試驗方法
2.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2.3.1 堿性磷酸酶的檢測原理
2.3.2 聚磷酸誘導探針Probe-1 的可控集聚
2.3.3 實驗的可行性和條件優(yōu)化
2.3.4 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
2.3.5 選擇性分析
2.3.6 在血清中檢測堿性磷酸酶的活性
2.3.7 堿性磷酸酶抑制劑的篩選
2.4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基于苝納米粒子的熒光猝滅檢測銅離子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主要儀器和試劑
3.2.2 試驗方法
3.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3.3.1 Probe-2 納米粒子的合成與表征
3.3.2 Probe-2 納米粒子的光譜性質(zhì)
3.3.3 水溶液中Cu~(2+)的檢測
3.3.4 Cu~(2+)檢測的特異性
3.3.5 在人血清中檢測Cu~(2+)
3.4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碩士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2272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2272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