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酯交換法制備基于“非張力環(huán)”γ-丁內酯脂肪族共聚物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06:34
脂肪族聚酯是一種技術上重要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而被廣泛地應用于包裝、生物醫(yī)藥和組織工程等領域。環(huán)內酯的開環(huán)聚合是制備高分子量脂肪族聚酯的有效方法,但受到環(huán)內酯單體種類的限制。不同的環(huán)酯的開環(huán)共聚(ROC)為調整聚酯的性能和功能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γ-丁內酯(γ-BL)可由生物質轉化合成得到,具有可再生的綠色來源,價格低廉,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共聚單體。然而,由于γ-BL的五元環(huán)結構張力小,與其他“張力環(huán)”內酯存在著很大的活性差異,這導致“非張力環(huán)”γ-BL和“張力環(huán)”內酯的共聚難度大。本文針對這一挑戰(zhàn),通過發(fā)展酯交換策略,成功制備了一系列基于γ-BL的脂肪族共聚酯:首先,我們從聚乙醇酸(PGA)的均聚物出發(fā),發(fā)現(xiàn)當以金屬配合物La[N(TMS)2]3為酯交換催化劑時,可高效的制備聚(乙醇酸-co-4-羥基丁酸)[Poly(GA-co-BL)]共聚物;相比其他的制備方法,通過酯交換法合成的共聚物其序列結構更為可控,表現(xiàn)出更好的熱穩(wěn)定性(≥44℃),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熱穩(wěn)定性的提高起源于共聚物中單獨的乙醇酸序列。并且這...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可降解高分子概述
1.2 脂肪族聚酯
1.3 非張力環(huán)內酯γ-BL
1.4 γ-BL的開環(huán)聚合
1.5 γ-BL的共聚
1.6 序列結構對聚合物性能的影響
1.7 課題提出
第2章 酯交換合成P(GA-co-BL)共聚物
2.1 研究背景
2.2 結果與討論
2.2.1 γ-丁內酯與乙交酯開環(huán)共聚
2.2.2 P(GA-co-BL)的合成
2.2.3 共聚物核磁及序列結構
2.2.4 序列結構對熱力學性質的影響
2.2.5 序列結構對熱穩(wěn)定性影響的理論計算
2.2.6 PBL的末端改性實驗
2.2.7 聚合物的化學回收
2.3 實驗部分
2.3.1 主要試劑及廠家
2.3.2 聚合物表征
2.3.3 實驗步驟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酯交換合成P(VL-co-BL)和P(CL-co-BL)共聚物
3.1 研究背景
3.2 結果與討論
3.2.1 PVL與 γ-BL酯交換
3.2.2 PCL與 γ-BL酯交換
3.2.3 TBD/TU(U)催化的酯交換反應的機理研究
3.2.4 共聚物的微觀結構
3.2.5 共聚物的熱力學性質
3.3 實驗部分
3.3.1 主要試劑及廠家
3.3.2 聚合物表征
3.3.3 實驗步驟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 中英文對照表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149169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可降解高分子概述
1.2 脂肪族聚酯
1.3 非張力環(huán)內酯γ-BL
1.4 γ-BL的開環(huán)聚合
1.5 γ-BL的共聚
1.6 序列結構對聚合物性能的影響
1.7 課題提出
第2章 酯交換合成P(GA-co-BL)共聚物
2.1 研究背景
2.2 結果與討論
2.2.1 γ-丁內酯與乙交酯開環(huán)共聚
2.2.2 P(GA-co-BL)的合成
2.2.3 共聚物核磁及序列結構
2.2.4 序列結構對熱力學性質的影響
2.2.5 序列結構對熱穩(wěn)定性影響的理論計算
2.2.6 PBL的末端改性實驗
2.2.7 聚合物的化學回收
2.3 實驗部分
2.3.1 主要試劑及廠家
2.3.2 聚合物表征
2.3.3 實驗步驟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酯交換合成P(VL-co-BL)和P(CL-co-BL)共聚物
3.1 研究背景
3.2 結果與討論
3.2.1 PVL與 γ-BL酯交換
3.2.2 PCL與 γ-BL酯交換
3.2.3 TBD/TU(U)催化的酯交換反應的機理研究
3.2.4 共聚物的微觀結構
3.2.5 共聚物的熱力學性質
3.3 實驗部分
3.3.1 主要試劑及廠家
3.3.2 聚合物表征
3.3.3 實驗步驟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 中英文對照表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1491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14916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