銠催化碳氫鍵官能團化反應機理與選擇性的理論研究
【學位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O621.251
【部分圖文】:
圖 1.6 銠催化苯并喹啉的 C-H 鍵氨基化反應ig 1.6 Rhodium(III)-catalyzed C H amination using anthranil as the aminating reage同金屬化去質子化機理也適用于銠催化苯并喹啉的 C-H 鍵氨基化反所李興偉研究團隊開發(fā)了以氨基苯甲醚為胺化試劑的氨基化反應體-H 鍵官能化,得到了 D3 的氨基產(chǎn)物(圖 1.6)。[34]其中苯并喹啉的離子配位, C-H 鍵斷裂通過過渡態(tài) D4-ts 可以形成 Rh-C 鍵。C-H 鍵由能為 14.8 kcal/mol,表明該反應中的 C-H 鍵活化很容易通過 CMD其他導向基團的銠催化的 C-H 鍵斷裂相比,苯并喹啉過程的活化自,這可能歸因在過渡態(tài) D4-ts 中,苯并喹啉與銠的配位處于一個準平
圖 1.9 銠催化劑 C-H 鍵活化加氫甲;磻。g 1.9 σ-CAM mechanism for C H bond cleavage in dimeric rhodium(II)-catalyC(sp3) H oxygenation.,C-H 鍵可以通過氧化加成機制被一價銠催化劑活化。如圖 1其同事報道了應變烯烴的轉移加氫甲;磻,這使得甲醛基 轉移到烯烴 F2。我們的計算研究表明,該反應是通過甲;闹苯拥 C-C 鍵活化發(fā)生的。[44,45]通過三元環(huán)狀過渡態(tài) F6-ts,中 C-H 鍵與銠(I)的氧化加成可以生成;櫄浠衔铮▓D 1.自由能為 24.7 kcal/mol。然而通過 C-C 鍵直接氧化加成的過渡態(tài)壘高,從而排除了丁醛 C-C 鍵裂解的機理。研究表明,C-H 鍵是低價銠催化下活性甲酰 C(sp2)-H 鍵活化的較好方法。
24圖 2.1 DFT 結構優(yōu)化方法和基組對比圖 2.1 Distribution of DFT methods (a and b) and basis sets (c and d) employed in 2008 20092013 2014 for geometry optimization. Dataare based on all reviewed computational studieluded in the following Pd, Ni, Rh, and Ir sections. Only the 10 most popular methods and 5 popular basis sets (employed in the computational studies reviewed herein) are accounted fo正如 Martin 及其同事的一項研究說明,目前還沒有通用的計算方法對于有機化合物。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圖 2.1 總結了最受歡迎的用于鈀,鎳,銥和銠部T 方法。與 2008 - 2009 年相似,B3LYP 是最常用于鈀,鎳,銥和銠物種的。 然而,隨著可行性的增加,像 ωB97X-D,M06 等其他方法也被運用合物的優(yōu)化中,B3LYP 的優(yōu)勢似乎正在衰落。有趣的是,對于基組的選擇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在相關的文獻和綜述中的計算過渡金屬優(yōu)化會選擇 LANL2DZ 為贗勢基組,而其他的主族原子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文輝;;硝基苯還原反應的機理探討[J];化學教育;2016年24期
2 盧世剛,李群,劉慶國,路春,黨兵,楊漢西;氫氣在貯氫合金電極上析出反應機理的研究[J];電化學;1998年03期
3 賀燦欣;;反應機理的新表示體系[J];大學化學;1993年04期
4 邱體孝;劉錫蘭;;水—醇混合溶劑中[Co(N_3)(NH_3)_5]~(2+)與[Fe(H_2O)_6]~(2+)間電子轉移反應機理[J];南充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01期
5 侯軍,翟純;AlPO_4-5分子篩與NaF反應機理的研究[J];波譜學雜志;1988年04期
6 張益友;Hammett方程為反應機理提供信息[J];婁底師專學報;1988年02期
7 許臨曉,于同隱,陶鳳崗,吳世暉;超聲波作用下偕二鹵環(huán)丙烷與金屬反應機理的探討[J];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物學 農(nóng)學 醫(yī)學 地學);1988年02期
8 楊祖望,馬淳安;活性碳化鎢的研制——反應機理及實驗驗證[J];稀有金屬;1988年02期
9 汪鏡亮;以雜多酸形式光度法測定磷的進展[J];分析測試通報;1988年03期
10 俞明興;谷豐;;異丙基-4-氯苯酮肟的合成和反應機理[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浩;于建國;;理論研究從絲/蘇氨酸蛋白磷酸酶到紫色酸性磷酸酶的反應機理進化[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全國量子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4年
2 王全德;王繁;李象遠;;基于直接關系圖方法的丁酸甲酯燃燒反應機理的框架簡化[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41分會:燃料與燃燒化學[C];2014年
3 李穎麗;李軍;李象遠;;高碳烴燃燒復雜反應機理的自動生成方法[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全國量子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4年
4 付雪峰;禹蒙蒙;劉良會;
本文編號:28237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82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