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石墨烯基復合薄膜的制備與電容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柔性石墨烯基復合薄膜的制備與電容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柔性超級電容功率密度大、循環(huán)壽命遠大于二次電池,在柔性器件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但是,如何進一步提高柔性電極材料的倍率性能和比容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本文首先制備出石墨烯/炭黑(RGO/CB)復合薄膜,研究炭黑含量對石墨烯基復合薄膜的組織結構與電化學性能的影響;進而在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表面通過恒流電沉積制備氧化錳薄膜,研究電沉積時間對氧化錳薄膜的組織形貌與電化學性能的影響,以此為基礎制備并評價非對稱器件的性能。 研究結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中炭黑的相對含量影響比容量與倍率性能。當氧化石墨烯/炭黑質量比為5:1.5時(RGO/CB-1.5)復合薄膜的比容量為83F/g,石墨烯薄膜的倍率性能和循環(huán)壽命顯著提高。 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在0.5M硫酸鈉與1M硫酸電解液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規(guī)律,RGO/CB-0.5在0.5M的硫酸鈉電解液中性能最優(yōu)異。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在兩種電解液中的不同性能取決于電解液與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中孔洞的配合。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中炭黑含量越高,片層之間的接觸電阻越小,,形成的孔洞也越小。硫酸中的水和氫離子半徑小于硫酸鈉中的水和鈉離子半徑,因此氫離子可以在更小的孔洞中運動。因此,在硫酸當中,當炭黑含量為1.5mg時性能最佳,而在硫酸鈉中炭黑含量為0.5mg時性能最佳。 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的炭黑含量越高,經烘箱干燥之后的體積收縮越明顯,炭黑阻塞石墨烯片層之間的孔洞也越明顯。干燥后的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中炭黑對倍率性能提高不明顯,反而降低了比容量。 以0.1M醋酸錳為電解液,在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表面通過恒流電沉積制備石墨烯/炭黑/氧化錳三元復合薄膜。電沉積10min時石墨烯/炭黑/氧化錳三元復合薄膜在三電極體系中,以0.5M的硫酸鈉為電解液,掃描速率為5mV/s時比容達到108F/g,但電沉積15min后,比容下降到102F/g,電沉積時間越長,倍率性能越差。 兩電極體系中,電沉積10min的三元復合薄膜在5mV/s掃描速率下比容達到141F/g,顯著高于未電沉積的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67F/g)。此外,在500mV/s的掃描速率內,電沉積10min的三元復合薄膜的比容均高于石墨烯/炭黑二元復合薄膜。 以石墨烯/炭黑/氧化錳三元復合薄膜為正極材料,以石墨烯/炭黑二元復合薄膜為負極材料制備復合薄膜非對稱超級電容,使其工作電位區(qū)間提高到1.6V。在1.6V的工作電壓下,能量密度提高到5.98Wh/kg,功率密度達到1183W/kg。將兩個超級電容器并聯(lián)組裝后,點亮了額定電壓為3.2V的LED燈泡。
【關鍵詞】:石墨烯 炭黑 復合薄膜 超級電容 氧化錳 倍率性能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O613.71;TB383.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緒論11-27
- 1.1 課題研究背景11-12
- 1.2 超級電容簡介12-14
- 1.3 石墨烯簡介14-15
- 1.4 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分類15-21
- 1.4.1 碳材料15-18
- 1.4.1.1 石墨15-16
- 1.4.1.2 炭氣凝膠16
- 1.4.1.3 碳納米管16-17
- 1.4.1.4 石墨烯17-18
- 1.4.2 過渡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18-21
- 1.4.2.1 氧化釕18-19
- 1.4.2.2 氧化錳19-20
- 1.4.2.3 氧化鎳20
- 1.4.2.4 其他氧化物20-21
- 1.4.3 導電聚合物電極材料21
- 1.4.4 復合電極材料21
- 1.5 柔性超級電容電極材料的研究進展21-25
- 1.5.1 絕緣支撐體柔性電極材料21-22
- 1.5.2 碳纖維基柔性電極材料22
- 1.5.3 石墨烯基柔性電極材料22-25
- 1.6 課題研究內容25-27
- 第2章 試驗材料及方法27-33
- 2.1 試驗材料及試劑27-28
- 2.2 物理化學表征方法28-29
- 2.2.1 X 射線衍射物相分析(XRD)28
- 2.2.2 X 射線光電子譜儀(XPS)28
- 2.2.3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28-29
- 2.2.4 拉曼光譜29
- 2.3 電化學表征方法29-33
- 2.3.1 超級電容器的組裝29-30
- 2.3.2 循環(huán)伏安測試(CV)30-31
- 2.3.3 恒流充放電測試31
- 2.3.4 電化學阻抗譜(EIS)31-33
- 第3章 柔性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超級電容電極材料33-61
- 3.1 引言33
- 3.2 柔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備33-38
- 3.2.1 不同還原時間的石墨烯薄膜制備33
- 3.2.2 不同還原時間石墨烯薄膜的性能表征33-38
- 3.3 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的制備與性能38-54
- 3.3.1 炭黑的分散38-39
- 3.3.2 制備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39-40
- 3.3.3 石墨烯、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的截面形貌分析40-43
- 3.3.4 復合薄膜的電化學性能43-49
- 3.3.5 復合薄膜在硫酸鈉電解液中的性能49-54
- 3.4 干燥對復合薄膜的性能影響54-59
- 3.4.1 干燥后的石墨烯/炭黑復合薄膜的形貌變化54-56
- 3.4.2 干燥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水凝膠薄膜的拉曼光譜分析56
- 3.4.3 干燥的復合薄膜的電化學性能56-59
- 3.5 本章小結59-61
- 第4章 石墨烯/炭黑/氧化錳超級電容電極材料61-75
- 4.1 引言61
- 4.2 石墨烯/炭黑/氧化錳復合薄膜的制備61
- 4.3 氧化錳薄膜的組織結構分析61-65
- 4.4 三元復合薄膜的電化學性能65-71
- 4.4.1 三元復合薄膜三電極體系性能65-68
- 4.4.2 三元復合薄膜兩電極體系性能68-71
- 4.5 復合薄膜非對稱超級電容器71-73
- 4.5.1 復合薄膜非對稱超級電容器的結構71
- 4.5.2 復合薄膜非對稱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71-73
- 4.6 本章小結73-75
- 結論75-76
- 參考文獻76-8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81-83
- 致謝8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魯建東;賈淵;;復合塑料薄膜透濕方程的研究[J];中國印刷與包裝研究;2010年S1期
2 胡嘉鵬;耐高壓殺菌的復合薄膜袋裝食品的生產和標準化[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1978年05期
3 陳式康;新型包裝薄膜及其性能介紹[J];塑料工業(yè);1986年05期
4 金子大助;相島孝范;內海誠;楊聲卿;;SZ薄膜,交叉復合薄膜[J];國外塑料;1986年03期
5 溫偉祥,胡社軍,曾鵬,吳起白,謝光榮,黃拿燦,胡顯奇,盛鋼,盛忠;RF/DC濺射316L/SiO_2復合膜力學性能與顯微結構的研究[J];真空;2001年02期
6 儲艷秋,黃峰,秦啟宗;脈沖激光沉積非晶態(tài)Ni-V_2O_5復合薄膜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J];化學物理學報;2002年03期
7 劉紅日,劉國營,羅時軍;鐵電-磁性復合薄膜的溶膠-凝膠法制備[J];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8 項尚林;項小東;;N-甲基吡咯烷酮對復合薄膜用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響[J];包裝工程;2007年01期
9 謝謙;;多鐵性復合薄膜的結構及2-2型雙層復合磁電薄膜的制備方法[J];材料開發(fā)與應用;2010年02期
10 譚麟;趙建青;曾鈁;劉述梅;程曉樂;;低介電常數(shù)聚酰亞胺/多金屬氧酸鹽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J];高;瘜W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俊英;;PAN/ZnO復合薄膜的光致發(fā)光性能的研究[A];2004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寧廷銀;陳聰;張東香;王燦;周岳亮;陳正豪;楊國楨;;Au/CaCu_3Ti_4O_(12)復合薄膜的三階非線性光學性質研究[A];第八屆全國光學前沿問題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3 許素云;龐山;程軻;杜祖亮;;CIS/TiO_2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光電性質[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徐雪青;沈輝;胡蕓菲;;WO_3-SiO_2復合薄膜結構和氣致變色性能研究[A];第一屆全國納米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5 柯滿竹;陳文;王俊峰;石兢;;聚合物修飾V_2O_5納米復合薄膜的性能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6 許華娟;宋根萍;郭榮;;仿生超疏水聚苯胺/聚苯乙烯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2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7 蔣建清;;Ti-Al-C-N高硬度復合薄膜的研究[A];2010年海峽兩岸功能性復合材料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馮硯艷;辜敏;;Cu/SiO_2復合薄膜的電化學-溶膠凝膠制備及其非線性光學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0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9 陳曉東;阮家聲;付桂華;蔡彥;陳蘭蓀;;復合薄膜用聚氨酯膠粘劑的研制[A];中國聚氨酯工業(yè)協(xié)會第十次年會論文集[C];2000年
10 吳艷香;蔣新;陳喜明;;SiO_2-V_2O_5-TiO_2復合薄膜光誘導超親水性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力;聚多巴胺基復合薄膜研究獲得新進展[N];中國包裝報;2010年
2 趙世亮;復合薄膜的曲率與材料的熱收縮率差異[N];中國包裝報;2011年
3 ;如何獲得挺性好的復合薄膜[N];中國包裝報;2002年
4 趙世亮;關于檢測復合薄膜柔軟度指標的探討[N];中國包裝報;2009年
5 楊林;新型陶瓷復合薄膜研制出[N];廣東建設報;2009年
6 林其水;常用軟包材的特性和應用[N];中國包裝報;2007年
7 陳昌杰;聚乙烯醇在復合薄膜中的應用[N];中國包裝報;2005年
8 單仁;復合薄膜基材的品種及性能[N];中國建材報;2006年
9 記者 郭新秋、劉文波;多層共擠復合薄膜在大連誕生[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2年
10 黃虹 龔曉燕;我國多層共擠復合薄膜工藝日趨成熟[N];中國包裝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麟;甚低介電常數(shù)聚酰亞胺/多金屬氧酸鹽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以忱;中頻非平衡磁控濺射制備硬質復合薄膜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3 王春濤;二氧化鈦復合薄膜構筑及光電化學性能[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陳經緯;有機π電子共軛化合物復合薄膜的三階非線性光學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5 孫小飛;SiO_2基復合薄膜的制備與光學性能[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6 周曉明;Ⅱ-Ⅵ族半導體/二氧化錫納米結構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應用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7 李曉敏;FeCuNbSiB/SiR復合薄膜在壓應力下的力敏特性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8 卿勝蘭;Cd_x/CdS-SiO_2復合薄膜的電化學-溶膠凝膠法制備及其非線性光學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9 陶俊;金屬納米顆粒及其聚合物復合薄膜的光學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10 侯亞奇;二氧化鈦及其復合薄膜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主偉;納米SiO_2/TiO_2親水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慧;Mg-Ni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李靜;納米二氧化鈦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濟南大學;2010年
4 丁美鳳;MgO過渡層誘導Ba/Sr鐵氧體薄膜的制備及磁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李錢陶;Sol-Gel法制備Ag-SiO_2納米復合薄膜及其光學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6 柯滿竹;聚合物修飾V_2O_5納米復合薄膜的合成、結構及性能[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7 童俊軍;摻雜鐵酸鎳陶瓷和復合薄膜的制備以及性能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鄭錦霞;PEO-V_2O_5-MoO_3 納米復合材料的合成、結構及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9 張s舠
本文編號:2641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6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