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亞磺酸鹽或單質硫為硫源的C-S鍵生成反應研究
本文選題:含硫有機分子 + 環(huán)境友好。 參考:《湘潭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含硫有機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農藥、藥物、染料和功能材料等領域,發(fā)展簡單高效綠色構筑C-S鍵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遠景來看,尋找更加穩(wěn)定而且儲量豐富的硫源變得更加的迫切;從綠色化學發(fā)展的遠景來看,尋找無毒無害及可再生資源的原料,無毒無害的催化劑以及無毒無害的溶劑變得更加的迫切。通過活化C-H鍵直接構建C-S可以有效增強反應步驟經濟性、提高合成轉化的原子經濟性,甚至可能實現常規(guī)方法難以完成的化學合成。亞磺酸鹽或單質硫相對其它有機硫化試劑存在性質穩(wěn)定、無特殊氣味、價格便宜、原料易得等諸多優(yōu)點。本論文以“環(huán)境友好的C-S鍵生成反應”作為研究核心,以亞磺酸鹽或單質硫為硫源,開展一系列構建C-S鍵的研究工作,具體內容如下:1、以亞磺酸鹽和2-甲基喹啉類化合物為原料發(fā)展了一類合成2-砜基甲基喹啉類化合物的新方法。該反應以亞磺酸鹽為磺;噭,無需添加任何過渡金屬催化劑,通過碘化鉀作為添加劑實現了高效、綠色的2-砜基甲基喹啉類化合物的合成。2、水相條件下亞磺酸鹽與酚類化合物化學選擇性的偶聯反應。該反應以穩(wěn)定易得的亞磺酸鹽作為硫化試劑,水作為反應介質,反應體系中不需要添加任何過渡金屬催化劑,通過控制反應的酸堿性可以化學選擇性的得到芳基硫醚或砜類化合物。3、銅催化水相條件下三組分(單質硫、碘代烴和芳烴)“一鍋法”反應合成芳基硫醚類化合物。該反應以水作為反應的唯一綠色溶劑,儲量豐富的單質硫作為硫源,合成了出了一系列的芳基硫醚類化合物,反應具有非常好的官能團容忍度。該反應為綠色、高效的合成芳基硫醚類化合物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Abstract]:Sulfur organic compounds are widely used in pesticides, drugs, dyes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simple and efficient green C-S bond construction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earch for more stable and abundant sources of sulfur becomes more urg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chemical development, the search for non-toxic, harmless and renewable sources of raw materials, Non-toxic and harmless catalysts and non-toxic and harmless solvents become more urgent. The direct construction of C-S by activation of C-H bond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conomy of reaction steps, improve the atom economy of synthesis and transformation, and even realize the chemical synthesis which is difficult to be complet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Compared with other organic sulphide reagents, sulfite or elemental sulfur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table properties, no special smell, low price and easy to obtain raw materials. In this thesis,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he formation of C-S bond have been carried out, with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S bond formation reaction" as the core and sulfinite or sulfur as the sulfur source.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A new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2-sulfone methyl quinoline compounds has been developed by using sulfonate and 2-methylquinoline compounds as raw materials. In this reaction, sulfonate was used as sulfonylation reagent and no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was added in the reaction, and potassium iodide was used as additive to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Synthesis of Green 2-sulfone Methyl Quinoline compounds. 2. Chemical selective 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Sulfonate and Phenolic compounds in Aqueous Phase. In this reaction, stable and easily available sulfides were used as sulphide reagents, and water was used as the reaction medium. No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was needed in the reaction system. Aryl sulfides can be chemically selectively synthesized by controlling the acidity and alkalinity of the reaction. Aryl sulfides can be synthesized by "one pot" reaction of three components (simple sulfur, iodinated hydrocarbons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queous phase catalyzed by copper. A series of aryl sulfid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water as the only green solvent and abundant sulfur as the sulfur source. The reaction has a very good tolerance of functional groups. The reaction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green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aryl sulfide compounds.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62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東坡;鄭延成;尹先清;李克華;;驅油用磺酸鹽多元體系分析[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2年01期
2 ;磺酸鹽添加劑座談會[J];石油煉制與化工;1978年04期
3 崔敬佶;;國外合成磺酸鹽[J];石油煉制與化工;1981年07期
4 牛金平;韓亞明;;驅油用磺酸鹽的工業(yè)化生產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日用化學品科學;2008年11期
5 劉彥芳;鮑忠定;顧秀英;;α-烯基磺酸鹽中磺內酯的測定[J];日用化學工業(yè);2010年04期
6 Graham Barker;王勤;;α-烯基磺酸鹽配制的高效香波[J];日用化學品科學;1980年01期
7 李美佳;;一些亞磺酸鹽的二硫或三硫化物用作輻射防護劑[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放射醫(yī)學分冊);1977年01期
8 周靜妤;磺酸鹽保護層(譯文)[J];材料保護;1978年01期
9 張鏡誠;;磺酸鹽添加劑的結構分析[J];石油煉制與化工;1980年06期
10 ;菲醌磺酸鹽脫硫探索試驗[J];化肥工業(yè);198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陳慶德;魏俊發(fā);石先瑩;劉莉;于君;;葛根素磺酸鹽的合成[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2 黃俊華;李朋威;吳夏;白曉;羅根明;;四川廣元上寺二疊紀剖面C-S同位素及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5屆學術年會——紀念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80周年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劉偉;;蠟裂解烯烴合成α-烯烴磺酸鹽研究[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4 王澤云;;脂肪酸甲酯磺酸鹽的性能和應用[A];第31屆[2011]中國洗滌用品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盧志敏;;脂肪酸甲酯磺酸鹽(MES)的基本性能研究[A];第27屆[2007]中國洗滌用品行業(yè)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張克強;季民;李軍幸;李野;;含硫化物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單質硫的形成特性[A];首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蔡正元;史延慧;龐廣生;施展;曹昌盛;;NHC-PdCl_2-py金屬催化劑催化C-S鍵的偶聯反應[A];第十六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8 邱精文;石帥;張興國;鐘平;李金恒;;銅催化C-S鍵形成反應合成N-(2-(苯巰基)苯基)氰胺化合物[A];第十六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9 周錫庚;;稀土有機化合物對不飽和有機分子和單質硫的活化[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油溶性磺酸鹽防銹劑嚴重老化[N];中國化工報;2003年
2 特約記者 宋立新 張曉君;酞菁鈷磺酸鹽制備方法獲專利[N];中國化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黃毅;非芳香性磺酸鹽驅油劑的設計、合成及應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2 成娟娟;鋰硫電池多孔金屬基正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3 王娟;煙氣氫氧化鈉循環(huán)吸收—微生物還原回收單質硫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4 鄭偉;二次鋰電池單質硫復合正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5 喻獻國;導電含硫聚合物的結構與性能及儲鋰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樹清;以亞磺酸鹽或單質硫為硫源的C-S鍵生成反應研究[D];湘潭大學;2017年
2 田恒;鈀催化硝基芳烴與芳基亞磺酸鹽的脫硝基偶聯反應[D];鄭州大學;2015年
3 廖凌之;基于烯基磺酸的芳烷基磺酸鹽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4 孟子華;磺酸鹽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其性能測定[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5 強圣璐;磺酸鹽甜菜堿型兩性聚合物水凝膠的制備及應用[D];西北師范大學;2016年
6 賀偉東;聚醚磺酸鹽的合成與評價[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7 李立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鹽耐溫、耐鹽性及驅油體系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8 尹成峰;內烯烴磺酸鹽的合成[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9 楊昭;烷基芳基磺酸鹽分子量及其分布與原油的匹配關系[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10 何祖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鹽的合成研究[D];江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042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00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