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種晶相最密排列方式
本文選題:金納米團簇 + 晶相排列; 參考:《中國科學基金》2017年05期
【摘要】:迄今為止,在晶體中共發(fā)現(xiàn)了三種最密排列方式。金屬納米團簇研究的興起,為發(fā)現(xiàn)新的晶相排列提供了契機,這是因為金屬納米團簇粒子具有亞納米尺寸和組成結構的多樣性。近年來,我們在研究金屬納米團簇內部結構的基礎上,開展了金屬納米團簇的外部結構(晶相排列)研究,繼在Au_(92)團簇中發(fā)現(xiàn)4H最密排列后,最近合成了一個新的團簇Au_(60),并在它的晶體結構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晶相最密排列方式6HLH,這是繼1979年第三種晶相最密排列方式發(fā)現(xiàn)后的一種新的最密排列方式。6HLH排列導致Au_(60)固態(tài)熒光的顯著衰減。另外,我們在這種團簇的結構中發(fā)現(xiàn)了6個四面體配位的μ4-S和一對巨型Au20S3(SCH2Ph)18長釘。我們的工作不僅對金屬納米團簇研究,而且對晶相排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Abstract]:To date, three of the densest arrangements have been found in crystals. The rise of metal nanocluster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discover new crystal phase alignment, which is due to the diversity of subnanoscale size and composition of metal nanoclusters.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metal nanoclusters,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external structure (crystal phase arrangement) of metal nanoclusters. Recently, a new cluster Austace 60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a unique crystal phase most dense arrangement, 6HLH, has been found in its crystal structure. This is a new most dense arrangement pattern. 6HLH row after the discovery of the third crystal phase densest arrangement in 1979. The list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decay of solid state fluorescence. In addition, we have found six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渭 4-S and a pair of giant Au20S3(SCH2Ph)18 nails in the structure of this cluster. Our wor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to the study of metal nanoclusters, but also to the study of crystal phase arrangement.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納米科學卓越中心安徽省納米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批準號:21222301) 青年科學基金(批準號:51502299)等資助
【分類號】:O7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彥,施祖進,周錫煌,顧鎮(zhèn)南;納米團簇的超分子自組裝[J];化學進展;1999年02期
2 馮黛麗;馮妍卉;張欣欣;;小尺寸鋁納米團簇的相變行為[J];物理學報;2013年08期
3 王利江;劉麗艷;崔鳳霞;高大昕;;碳鋁納米團簇的研究進展[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張浩琪;梁國熙;吳向陽;潘宏程;;熒光金納米團簇的制備及其在銅離子檢測中的應用[J];分析科學學報;2012年05期
5 龔艷春,武文遠,毛益明,陳廣林;納米團簇淀積過程的分形聚集特征[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6期
6 于海艷,高根之,邵明江;單分子層保護的銀納米團簇的合成與表征[J];許昌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7 ;金屬納米團簇強熒光研究獲進展[J];分析測試學報;2014年04期
8 江林,陳霞,楊文勝,靳健,楊百全,徐力,李鐵津;一種表面具有自由羧基的CdS納米團簇[J];高等學;瘜W學報;2001年08期
9 ;鈀摻雜的25-原子和38-原子金納米團簇(英文)[J];物理化學學報;2011年03期
10 陳萌;談立偉;許娜;馮大千;劉國良;王偉;;金納米團簇熒光探針的合成與生物檢測應用[J];鹽城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高嶷;;金納米團簇結構演化規(guī)律及其對催化性能影響的理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3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2 劉樂全;鄧友全;;負載金納米團簇上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選擇還原研究[A];第七屆全國催化劑制備科學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楊華艷;王羽;嚴娟珠;張鑫;趙小靜;周琴;鄭南峰;;硫醇保護的幣金屬團簇的單晶結構[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13分會:晶體工程[C];2014年
4 宋永波;鄧慧娟;朱滿洲;;直接合成有機硒配體保護的金納米團簇[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5分會:無機化學[C];2014年
5 李鵬;朱滿洲;;超細金、鈀納米團簇參與的有機催化反應[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4分會:納米催化[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潔;功能銀納米團簇的合成及其性質與應用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2 楊文華;硅納米團簇生長模式及光學性能和SnO_2氣敏機理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楊麗娜;金納米團簇的生長及熒光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4 劉伶俐;金屬納米團簇在MOFs材料中的裝載及其多相催化性質研究[D];安徽大學;2016年
5 宋永波;有機硒配體保護的金納米團簇的直接合成,,結構及其性質研究[D];安徽大學;2017年
6 張普;銀、金納米團簇的合成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7 李婉珍;金納米團簇薄膜的量子化充放電現(xiàn)象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婷;鉀納米團簇和表面的局域應變及3p軌道能量釘扎[D];湘潭大學;2015年
2 卞平平;氨基酸穩(wěn)定的金/銀納米團簇的制備及應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3 黃科翰;新型熒光銀納米團簇探針在生物分子檢測領域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4 張佳楠;金納米團簇/聚合物復合納米探針的制備和生物應用[D];吉林大學;2016年
5 蘭靜;還原性模板穩(wěn)定的銀、金納米團簇的制備及其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6 羅雅文;金(銅)納米簇的制備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應用[D];西南大學;2016年
7 陳巖;Pd_nAu(n=3~25)納米團簇的結構搜索及其催化作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8 王利超;熒光金屬納米團簇的合成與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9 郭頌;金、銅納米團簇熒光性質研究及其檢測應用[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10 鐘亞平;新型銅納米團簇的制備及其熒光、催化性質研究[D];湖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498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94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