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黃酮類抗氧化活性成分的HPLC法識別及其成分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4-04 02:44
本文選題:肉桂 切入點:抗氧化活性物質(zhì) 出處:《天津商業(yè)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又名玉桂,是一種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喬木植物。原產(chǎn)于中國,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等地,另外,國外的斯里蘭卡、越南等地也有盛產(chǎn)。肉桂因具有特殊的香味而常被用作食品調(diào)味料,亦可作藥用,具有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等多種功效,是一種純天然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研究結果表明,肉桂中具有多種類型的成分,如:揮發(fā)油、二萜、黃烷醇及其多聚體化合物、黃酮及其苷類、多糖、木質(zhì)素等。目前,對于肉桂的研究以揮發(fā)油為主,而對其中的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較少。黃酮類化合物是發(fā)揮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因而通過對肉桂中的化學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等相關研究,可進一步了解肉桂這種天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價值。本課題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部分:(1)利用超聲-微波協(xié)同提取儀提取肉桂黃酮類化合物,通過單因素實驗篩選出影響提取率的顯著因素,并采用響應面法對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得到最佳工藝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shù)72%,液料比28:1,萃取溫度66℃,微波功率300 W,萃取時間6 min,超聲功率50 W。在此條件下,肉桂黃酮的得率為5.62%,純度為26.46%。(2)通過靜態(tài)純化法得到D101和NKA-9兩種大孔樹脂的吸附曲線,選擇吸附量更大的D101大孔樹脂作為后續(xù)進行動態(tài)大量純化的載體。采用動態(tài)純化法確定最佳條件為:上樣液濃度1.0 mg/m L、樣品液吸附流速為2 BV/h、洗脫流速為3 BV/h、乙醇洗脫劑為70%。經(jīng)純化后采用分光光度法顯色測定并計算得到肉桂黃酮純度從純化前的26.46%增加到49.26%,肉桂黃酮的純化得率為21.5%。通過制備色譜對經(jīng)大孔樹脂純化后的肉桂總黃酮作進一步的純化分離并得到兩個組分。(3)采用Agilent G6410A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技術,對肉桂總黃酮成分進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通過與標準品的保留時間及特征碎片進行比對,鑒定出7種黃酮類物質(zhì),分別為沒食子酸(4.36μg/mg)、原花青素B2(112.55μg/mg)、表兒茶素(75.95μg/mg)、原兒茶醛(7.10μg/mg)、蘆丁(5.30μg/mg)、金絲桃苷(0.54μg/mg)、鞣花酸(7.25μg/mg)。又根據(jù)碎片離子、裂解規(guī)律及相關文獻推斷出5種物質(zhì),分別為A型原花青素二聚體(1.17μg/mg)、A型原花青素三聚體(34.95μg/mg)、沒食子;-鞣花;咸烟(101.83μg/mg)、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0.86μg/mg)、槲皮素-3-O-木糖苷(1.41μg/mg)。(4)采用傳統(tǒng)分光光度法和細胞模型法評價了經(jīng)制備色譜分離純化的肉桂黃酮兩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與同濃度的兩種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抗氧化劑Vc和PG作了比較。結果表明,肉桂黃酮兩組分在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方面能力強于PG,在抑制卵黃脂蛋白脂質(zhì)過氧化能力上優(yōu)于Vc。且組分1清除其他幾種自由基的活性都強于組分2。在細胞模型抗氧化實驗中,肉桂黃酮兩組分在濃度范圍為1-100μg/mL內(nèi)幾乎無細胞毒性,且肉桂黃酮組分1比組分2具有更好的細胞內(nèi)抗氧化活性。此外,采用HPLC-DPPH、HPLC-OH法識別出肉桂總黃酮中的抗氧化活性較強的成分為原花青素B2、沒食子酸、表兒茶素。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商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657.72;TQ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楠;王尉;張經(jīng)華;高峽;;中壓制備色譜在天然產(chǎn)物分離純化中的應用[J];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2016年11期
2 秦振嫻;張瑜;齊夢蝶;張權;劉爽;李e,
本文編號:17080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7080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