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醇鈦試劑選擇性反應及基于銅、銀卡賓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重氮化合物 路易斯酸 烯醇鈦 催化 合成 出處:《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方面探討了?-重氮-?-羰基膦酯的烯醇鈦試劑與不飽和醛、酮選擇性加成反應。通過不同的路易斯酸的調(diào)控,可以選擇性地得到1,2加成產(chǎn)物,并且通過DFT計算解釋了這一反應機理。另一方面,也探討了基于銅、銀卡賓遷移插入的若干交叉偶聯(lián)反應,高效合成了多芳基取代的聯(lián)烯、聯(lián)烯基膦酯、E-烯炔酯和α-羰基2,3,5-三取代呋喃衍生物。第一章,綜述了重氮化合物的基本性質(zhì)、合成方法及重氮化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章,探討了?-重氮-?-羰基膦酯的烯醇鈦試劑與不飽和酮反應,發(fā)現(xiàn)無論是否使用等摩爾路易斯酸(TiCl4、Ti(i-PrO)4、BF3·OEt2和SnCl4)活化不飽和羰基化合物,都選擇性得到1,2加成產(chǎn)物。并且通過DFT計算解釋了這一反應機理;研究丁酮基重氮膦酯的烯醇鈦試劑與炔醛加成反應,不僅實現(xiàn)了1,2區(qū)域選擇性加成,而且具有優(yōu)秀的非對映選擇性,dr可達100:0。第三章,探討了基于銅卡賓遷移插入若干交叉偶聯(lián)反應:首先,設(shè)計了銅(I)催化二芳基重氮甲烷和重氮膦酯與端炔的反應,經(jīng)銅卡賓插入?質(zhì)子化,簡單高效合成多芳基聯(lián)烯和聯(lián)烯基膦酯;其次,研究了銅(I)催化三異丙基硅乙炔、重氮乙酸乙酯和醛三組分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經(jīng)銅卡賓插入?親核加成?消除的過程,合成一類重要的中間體-烯炔酯,并通過核磁、X-ray衍射證實為單一的E-型產(chǎn)物。第四章,探討了銀催化烯炔酮簡單高效合成了α-羰基2,3,4-三取代的呋喃衍生物。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wo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Diazo? Through the selective addition reaction of unsaturated aldehydes and ketones with the enol titanium reagents of carbonyl phosphonate, the 1n-2 addition product can be obtained selectively by the regulation of different Lewis acids. On the other hand, some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based on copper and silver carbene transport were discussed to synthesize polyaryl diene and dienylphosphonate efficiently.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diazo compounds, synthesis methods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diazo compounds are reviewed in chapter 1. -Diazo? The reaction of the enol titanium reagent of carbonyl phosphonate with unsaturated ketones, it was found that whether or not the isomolar Lewis acid TiCl _ 4 was used or not, the reaction of TiCl _ 4 with or without isomeric Lewis acid was carried out. BF3 路OEt2 and SNCL _ 4) activated unsaturated carbonyl compounds to obtain 1 ~ (2) addition product selectively.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was explained by DFT calculation. The addition reaction of butanone diazo-phosphine ester with acetylaldehyde was studied. Not only the region selective addition of 1 / 2 was realized, but also the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y was 100: 0. Chapter 3. Several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based on copper carbene transport inser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Firstly, the catalytic reaction of diaryl diazomethane and diazophosphonate with acetylene was designed for copper carbene insertion. The synthesis of polyaryldiene and dienylphosphonate by protonation was simple and efficient. Secondly, the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triisopropylsilyacetylene, ethyl diazoacetate and aldehydes catalyzed by copper I was studied, which was inserted by copper carbene? Nucleophilic addition? In the process of elimination, a class of important intermediates, alkynyl esters, were synthesized and proved to be a single E- type product by NMR X-ray diffraction. Chapter 4th. The simple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偽 -carbonyl 2o 3H 3o 4 trisubstituted furan derivatives by silver catalyzed alkyne ketones was studied.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21.25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仁會;孟凡磊;;銅催化C—N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條件優(yōu)化[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zhì)量;2012年05期
2 唐石,梁云,劉文杰,李金恒;氯化鈀催化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J];有機化學;2004年09期
3 ;納米鎳鈀催化劑在有機交叉偶聯(lián)反應中的應用[J];工業(yè)催化;2010年02期
4 馮乙巳;潘攀;蔡振亞;葉加久;徐小嵐;;納米CuⅠ多孔空心微球的制備及其催化C—S交叉偶聯(lián)反應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5 劉雅莉;張楙慧;費紅艷;晉興華;;吡啶-N-氧化物的C—C鍵交叉偶聯(lián)反應研究進展[J];有機化學;2013年02期
6 武曉麗;吳燕華;辛卓;馬永強;;有機銻化合物在交叉偶聯(lián)反應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化學通報;2013年09期
7 楊軼浠;張玨;趙琦;郭曉強;;4-溴-5-碘間二苯甲酸在交叉偶聯(lián)反應中的化學選擇性研究(英文)[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4期
8 ;福建物構(gòu)所鈀催化的兩種羧酸間脫羧交叉偶聯(lián)反應研究獲重要進展[J];化學與生物工程;2012年08期
9 王智賢;陳鐘瑛;;手性膦過渡金屬配合物催化不對稱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研究[J];有機化學;1993年05期
10 楊軍;鄧敏智;于濤;;鈀催化的有機硼化物與羧酸衍生物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J];有機化學;2013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麗;郭孟萍;何仁;;P⌒O配位環(huán)鎳配合物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絡(luò)合催化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2 蘇偉平;;金屬促進的基于脫羧或脫氫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郭孟萍;周麗;何仁;;P⌒O配位環(huán)鈀配合物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絡(luò)合催化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4 郭孟萍;周麗;何仁;;P⌒N配位環(huán)狀鈀配合物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絡(luò)合催化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5 萬伯順;;若干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配體的設(shè)計與合成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催化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初文毅;李新民;王熳;侯艷君;孫志忠;;鈀/碳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制備聯(lián)苯類化合物[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6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7 謝葉香;鄧辰亮;唐伯孝;梁云;尹篤林;李金恒;;無溶劑條件下鈀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8 胡鵬;魏曄;周君;吳文亮;張敏;趙懷慶;蘇偉平;;脫羧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及C-H鍵直接官能團化的新進展[A];中國化學會第七屆有機化學學術(shù)會議圖文摘要集[C];2011年
9 陶建龍;王中夏;;Pincer鎳催化的氨基磺酸芳基酯與芳基鋅試劑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7分會:有機化學[C];2014年
10 謝葉香;劉文杰;梁云;王德平;張旭東;胡惜朝;鄧辰亮;李金恒;;叔胺作為配體在鈀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中應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四屆有機化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楊宏輝;朗盛將諾貝爾獲獎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化[N];中國化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劉霞;希望年輕人有作為[N];科技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典龍陽;自由基介導的C(sp~3)-H鍵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2 劉平;表面活性鈀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水相中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曄峰;銅催化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6年
4 劉寧;鎳和鈀絡(luò)合物的合成及其對交叉偶聯(lián)反應催化作用[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2年
5 竺偉;氨基酸促進的銅催化的芳基鹵化物與疊氮化鈉、亞磺酸鈉及頻哪醇硼烷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張占金;亞磷酰胺—過渡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戴建軍;過渡金屬催化或參與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3年
8 徐蘭婷;銅催化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在雜環(huán)化合物合成中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9 郭孟萍;P(?)O、P(?)N螯合鈀配合物催化Suzuki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研究:TFT用液晶化合物的合成[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10 周麗;鎳配合物催化氯代芳烴的Suzuki交叉偶聯(lián)反應及相關(guān)反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夢艷;烷基硼酸酯的合成及在SUZUKI-MIYAURA交叉偶聯(lián)反應中的應用[D];上海大學;2015年
2 翟星;鈀納米顆粒催化的乙烯基碳酸乙烯酯與芳基硼酸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D];延邊大學;2015年
3 李爭峰;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配體1,10-菲羅啉-N-一氧化物在溫和的溫度下進行銅催化Ullmann-CN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研究[D];上海應用技術(shù)學院;2015年
4 沈曉燕;鐵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理論研究[D];上海大學;2015年
5 陳子寶;鈀催化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與含硫羰基的手性配體化合物的合成[D];蘭州大學;2014年
6 饒玉滔;基于卟啉與吡咯的功能分子的設(shè)計、合成與性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黃亞萍;聚苯胺負載鈀催化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探究[D];揚州大學;2015年
8 張敏;醚、磺酰肼和醛與丙烯酰胺類化合物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9 陳小清;鈀催化芳香類三氟硼酸鉀鹽與多氟苯的直接交叉偶聯(lián)反應[D];福州大學;2013年
10 崔龍燦;鈀催化芳基OTf和烷基偕二硼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4448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44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