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應器內(nèi)合成2-溴-7-氯化鎂-9,9-二辛基芴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微反應器內(nèi)合成2-溴-7-氯化鎂-9,9-二辛基芴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鹵-鎂交換反應 -溴--氯化鎂- -二辛基芴 微反應器 共軛聚合物
【摘要】:利用Kumada型偶聯(lián)反應合成共軛聚合物得到廣泛關注,而獲得帶格氏基團的活性中間體是進行偶聯(lián)反應的前提。今采用i Pr Mg Cl?Li Cl與2-溴-7-碘-9,9-二辛基芴進行鹵-鎂交換反應制備聚芴類活性中間體2-溴-7-氯化鎂-9,9-二辛基芴。在釜式裝置內(nèi)考察了原料濃度和反應時間對轉(zhuǎn)化率的影響之后,著重考察了微反應器內(nèi)合成2-溴-7-氯化鎂-9,9-二辛基芴的反應特性,在固定微管長度下調(diào)節(jié)流量獲得不同停留時間對反應收率的影響,并考察了不同微管長度下,改變反應通量,在相同停留時間節(jié)點處對收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由于微反應器高效的傳熱能力和精確配比物料的優(yōu)良特性,使該反應收率由釜式內(nèi)的74%提高到了90%,而且微管反應器封閉性的優(yōu)勢也避免了釜式反應器中反應產(chǎn)物易與空氣中氧氣產(chǎn)生副產(chǎn)物。此外,隨著流速的增加,反應收率隨停留時間的變化更加平緩,但最終都可以達到90%左右。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306167)
【分類號】:O621.3
【正文快照】: 有機電致發(fā)光材料作為一種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由于其發(fā)光效率高、器件制作工藝簡單等優(yōu)點,圖1 2-溴-7-氯化鎂-9,9-二辛基芴制備及檢測原理圖Fig.1 Synthetic route and detection method of 2-bromo-7-chloromagnesio-9,9-dioctylfluoreneBrC8H17C8H17Ii Pr Mg Cl.Li ClBrC8H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亞鋒,趙陽,辛峰;微反應器研究及展望[J];化工進展;2004年05期
2 劉娟;鄭成;陳永亨;;微反應器的研究與進展[J];廣州化工;2005年06期
3 劉濤;;歐洲微反應器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現(xiàn)狀[J];現(xiàn)代化工;2007年10期
4 駱廣生;王凱;呂陽成;徐建鴻;邵華偉;;微反應器研究最新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09年05期
5 龐U_雄;;淺談微反應器的特點及應用[J];科技資訊;2010年24期
6 錢伯章;;微反應器開啟高效精細化工時代[J];化工裝備技術;2011年04期
7 黑瑟爾·沃爾克,勒韋·霍爾格;微反應器研究與應用新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04年07期
8 李斌;;微反應器技術在精細化工中的應用[J];精細化工;2006年01期
9 姚華堂;于新海;王正東;涂善東;;微反應器中的微制作技術[J];微細加工技術;2006年02期
10 翟彥青;徐新;宋永吉;蔣力培;;甲醇水蒸汽重整微反應器性能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斌棟;吳艦;馬曉明;;微反應器控制芳烴綠色硝化研究[A];全國危險物質(zhì)與安全應急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1年
2 劉蕓;萬晶晶;劉寶紅;孔繼烈;余承忠;楊原;;蛋白分析的高效酶解微反應器[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葛皓;陳光文;袁權;李恒強;;微反應器用于烴類選擇氧化——催化劑的壁載[A];第十三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高飛;馬光輝;王平;蘇志國;;生化微反應器的構建與應用[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6年
5 朱俊;王方軍;陳銳;程凱;葉明亮;鄒漢法;;離心輔助的糖蛋白微反應器用于N-糖蛋白組學[A];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2012)會議手冊[C];2012年
6 楊九龍;李劍鋒;路勇;何鳴元;;微纖多孔材料結構化微反應器中的苯硝化反應[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綠色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7 李劍鋒;王苗苗;楊九龍;王紅;路勇;何鳴元;;基于燒結微纖復合結構材料微反應器中氫氣的催化燃燒[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7年
8 王俊;郭育華;朱學林;劉剛;田揚超;;陶瓷微加工工藝及陶瓷微反應器的制作研究[A];中國微米、納米技術第七屆學術會年會論文集(一)[C];2005年
9 陳彩風;劉軍;駱英;徐祥寧;;活性炭微反應器法制備PZT壓電纖維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壓電和聲波理論及器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施tb;王玉軍;駱廣生;;膜分散微反應器制備納米ZnO顆粒[A];第六屆海峽兩岸超微顆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可喜;日本積極發(fā)展“綠色化學”技術[N];中國建設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錢淼;微凸臺陣列型甲醇重整制氫微反應器理論研究與設計優(yōu)化[D];浙江大學;2014年
2 陳彩鳳;微反應器法合成納米氧化物粉體的技術研究[D];江蘇大學;2007年
3 王俊;陶瓷微反應器的制作以及高溫氣相催化微反應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4 楊菊香;微凝膠負載雜多酸季銨鹽微反應器的構筑及在深度脫硫中的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陳雪葉;微混合器和微反應器的建模計算方法與實驗[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6 馬曉明;N_2O_5硝化硝解反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7 郭忠;固定化酶微反應器和混合基體應用于MALDI TOF-MS的肽譜分析和小分子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滕裕翔;微反應器中綠色硝化合成二甲戊樂靈的工藝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張繼敏;微反應器中合成聚(9,9-二辛基芴)的基礎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3 方軻;新型多通道微反應器的設計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4 鄭亞鋒;微反應器中的乙烯氧化反應[D];天津大學;2005年
5 呂曉明;微反應器中快速氧化反應和低溫鋰鹵交換反應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焦松坤;基于甲醇制氫的微反應器仿真分析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7 蔡紅麗;沸石膜組裝微反應器的制備及催化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8 吳艦;微反應器在芳烴硝化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9 鄒士博;基于3D打印技術的化學合成微反應器快速制造工藝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5年
10 孫富禪;掃描電化學顯微術結合微反應器的單細胞分析[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2152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21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