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間硫鍵的理論研究
本文關鍵詞:小分子間硫鍵的理論研究
【摘要】:本論文運用量子化學從頭算方法,對FH2S和CSF_2分子間硫鍵化合物的結構和穩(wěn)定性做了理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在體系SHX和HOCl中硫鍵、鹵鍵和氫鍵S×××O/Cl/H的理論研究(2)在體系F_2CX(X=S,Se)和HM中硫鍵和π-hole作用的競爭(3)硫鍵化合物:SHNO_2:NCX(X=F,Cl,Br,H,Li和Na)。為了探究分子的成鍵本質,用NBO方法對不同構型進行了軌道分析,并用AIM方法分析了分子間存在的鍵臨界點BCP及臨界點的性質:電子密度(ρBCP)、拉普拉斯值(?2ρ)、總的電子能量密度H(H=G+V)等。在NBO和AIM分析的基礎上,計算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大小。主要內容如下:1.用分子軌道理論、分子靜電勢和分子局域化能量分解方法來研究這些非共價鍵。用量子化學從頭計算的方法來分析HOCl和SHX(X=F,CN,NC,Cl,Br,NO_2,CCH,CH3,H)分子間的非共價鍵相互作用。三種最低能量勢能點被標記了,在這些情況下,S原子當做路易酸和O原子作用形成硫鍵,同時也可以當做路易斯堿和H、Cl原子作用形成氫鍵和鹵鍵。電負性非常強的取代基如F,CN,NC,NO_2傾向于形成非常強的硫鍵。同時,電正性非常強的基團如CCH,CH3和H傾向于形成更加穩(wěn)定的氫鍵。由于從Lp(O)到σ*(SX),從Lp(S)到σ*(ClO),和從Lp(S)到σ*(HO)硫鍵、鹵鍵、氫鍵的電荷轉移變得更加穩(wěn)定。結果,SHF分子在鹵鍵和氫鍵中變得更加電正性,但是在硫鍵中變得更加電負性。2.F_2CX(X=S、Se)???HM(X=S、Se)體系用量子化學從頭計算的方法來研究,在MP_2/aug-cc-pVTZ level方法下研究硫鍵和π-hole作用的競爭關系。F_2CX(X=S,Se)中的S或者Se原子靜電勢表面有σ-hole,在F_2CX(X=S、Se)分子平面的上方有π-hole扮演著路易斯酸的角色,和路易斯堿HM相互作用。當X=Se時,兩種相互作用變得更強。π-hole作用要比硫鍵強的多。在F_2CX???HM作用中是由分子靜電勢和極化能占主導作用。通過運用分子中的原子理論、自然鍵軌道分析、分子靜電勢和能量分解方法進一步分析各種弱相互作用。3.在MP_2/aug-cc-pVDZ的方法下用量子化學從頭計算來研究SHNO_2S:N-base體系,氮堿基對可以是NC-,NCF,NCCl,NCBr,NCH,NCLi,NCNa。S-N之間的距離和相互作用能在那些化合物中變化非常大。相互作用能隨著NCNaNCLiNCBrNCClNCHNCF這個順序遞減。相反對于一個固定的堿基和路易斯酸相互作用時,分子間的距離和相互作用能的變化沒有一種特定的模式。這就暗示有很多因素影響那些性質。很大程度上堿基對的電子給予能力決定了相互作用的距離和能量。從N原子孤對電子到σ*S-N軌道的電荷轉移對于化合物SHNO_2 S:N-base的穩(wěn)定性取到了很大的作用。電荷轉移和相互作用能有很好的線性相關性。相互作用能的能量分解分析表明誘導能占有很大的比重。通過分子中的原子理論、自然鍵軌道理論、分子靜電勢和能量分解分析進一步研究了各種弱相互作用。
【關鍵詞】:硫鍵 鹵鍵 取代基效應 σ-孔相互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1.3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序言9-17
- 1.1 分子間弱相互作用的研究意義9-10
- 1.2 分子間弱相互作用的類型10-11
- 1.2.1 氫鍵10
- 1.2.2 鹵鍵10
- 1.2.3 磷鍵10-11
- 1.2.4 硫鍵11
- 1.3 硫鍵的研究現(xiàn)狀11-13
- 1.4 研究內容13-14
- 參考文獻14-17
- 第二章 理論基礎和計算17-31
- 2.1 Schr?dinger方程和三個近似17-19
- 2.1.1 多電子體系的Schr?dinger方程17-18
- 2.1.2 非相對論近似18
- 2.1.3 Born-Oppenheimer近似18
- 2.1.4 單電子軌道近似18-19
- 2.2 Hartree-Fock理論19
- 2.3 電子相關19-20
- 2.4 密度泛函理論20-21
- 2.4.1 Hohenberg-Kohn定理20
- 2.4.2 Kohn-Sham方程20-21
- 2.5 微擾理論21-22
- 2.6 靜電勢理論22-23
- 2.6.1 分子表面靜電勢22
- 2.6.2 分子核的靜電勢22-23
- 2.7 應用程序23
- 2.7.1 Gaussian程序23
- 2.7.2 Multiwfn程序23
- 2.8 基組重疊誤差23-24
- 2.9 Gaussian程序內存基組及其含義24-26
- 2.9.1 基組的定義24-25
- 2.9.2 Gaussian函數的內存基組25-26
- 2.10 自然鍵軌道(Natural Bond Orbital,NBO)理論26
- 2.11 分子中的原子(Atoms In Molecules ,AIM)理論26-29
- 參考文獻29-31
- 第三章 體系SHX和HOCl中硫鍵,鹵鍵氫鍵的理論研究31-45
- 3.1 引言31-33
- 3.2 計算方法33-34
- 3.3 結果與討論34-38
- 3.3.1 結構和成鍵34-35
- 3.3.2 相互作用能35-36
- 3.3.3 靜電勢36-38
- 3.4 電荷轉移,,電子密度和頻率的移動38-42
- 3.5 結論42-43
- 參考文獻43-45
- 第四章 體系F_2CX(X = S , Se) 和HM中硫鍵和π-孔作用的競爭45-57
- 4.1 引言45-46
- 4.2 計算方法46-47
- 4.3 結果與討論47-52
- 4.3.1 結構和相互作用能47-50
- 4.3.2 電子密度拓撲分析50-51
- 4.3.3 能量分解分析51-52
- 4.4 總結52-53
- 參考文獻53-57
- 第五章 硫鍵化合物:SHNO_2 :NCX (X= F , Cl , Br , H , Li和Na )57-65
- 5.1 引言57
- 5.2 計算方法57-58
- 5.3 結果與討論58-61
- 5.3.1 結構和相互作用能58-59
- 5.3.2 NBO分析59
- 5.3.3 能量分解分析59-60
- 5.3.4 AIM分析60-61
- 5.4 總結61-62
- 參考文獻62-65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5-67
- 致謝6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江寧,李煒疆;蛋白質二硫鍵的分布特征[J];無錫輕工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2 董方霆,楊松成;重組人腫瘤壞死因子中二硫鍵的測定[J];質譜學報;1998年04期
3 馬動;吳丹;郝玉有;儲炬;王永紅;莊英萍;張嗣良;;二硫鍵對畢赤酵母表達重組人復合α干擾素的降解與聚合影響[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4 董方霆,邱豐和,廖杰,桑志紅,楊松成;用電噴霧質譜法監(jiān)測重組人腫瘤壞死因子中二硫鍵的還原過程[J];分析測試學報;1999年03期
5 曹本文;王衛(wèi)國;李戰(zhàn)雄;徐紅巖;;選擇性氧化形成三對二硫鍵合成齊考諾肽[J];合成化學;2011年01期
6 張鵬飛,肖順勇,梁宋平;虎紋捕鳥蛛毒素Ⅴ的二硫鍵定位分析[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4年06期
7 胡潔;劉娜;李海鷹;劉珠果;戴秋云;;中國南海新α芋螺毒素Mr1.8的合成及二硫鍵測定[J];生物技術通訊;2012年01期
8 羅明江,羅春霞,吳贛香;Ellman's試劑比色法測定食品中蛋白質的巰基和二硫鍵[J];鄭州糧食學院學報;1986年01期
9 胡朝紅,鄒承魯;含有二硫鍵的蛋白質在6mol/L鹽酸胍中變性后不是完全無序的[J];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命科學 地學);1992年05期
10 胡朝紅,鄒承魯;二硫鍵完整對蛋白質在鹽酸胍中變性時伸展的影響——Fourier紅外光譜研究[J];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命科學 地學);1992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春喜;賈偉;陳熙;宋蘭坤;;單克隆抗體分子中二硫鍵的快速自動定位分析[A];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2年
2 黃小毅;王濤;夏傳琴;余孝其;;分子內環(huán)化合成含二硫鍵的環(huán)五肽[A];大環(huán)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研究進展——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二屆大環(huán)第四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羅曼;徐立仁;關怡新;姚善涇;;重組二硫鍵異構酶的純化及其協(xié)助蛋白質重折疊研究[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6年
4 劉青業(yè);許小娟;張俐娜;;聚脫氧腺嘌呤核苷酸與香菇β-葡聚糖通過二硫鍵構建基因轉染體系[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I:生物高分子與天然高分子[C];2013年
5 劉家福;林東海;;大鼠L-PGDS結構和生物學性質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3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6 牛洪斌;覃懷德;王益華;翟虎渠;萬建民;;水稻二硫鍵異構酶基因的克隆和表達[A];全國作物生物技術與誘變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劉家福;郭晨云;高紅昌;姚一賀;林東海;;保守的二硫鍵對大鼠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生物學性質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8年
8 張貴鋒;劉永東;蘇志國;;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復合干擾素二硫鍵定位分析[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4年
9 卞艷;梁曉亮;方楠;唐曉峰;唐兵;沈萍;;二硫鍵對嗜熱蛋白酶WF146穩(wěn)定性的影響[A];2006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卞艷;梁曉亮;方楠;唐曉峰;唐兵;沈萍;;二硫鍵對嗜熱蛋白酶WF146穩(wěn)定性的影響[A];第二屆中國青年學者微生物遺傳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宋江寧;蛋白質二硫鍵結構特征與序列關系的生物信息學研究[D];江南大學;2005年
2 周芳芳;分子間鹵鍵和硫鍵弱相互作用體系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3 丁霞;嗜熱自養(yǎng)甲烷桿菌的分離純化和二硫鍵異構酶(MTH1745)的分子結構和功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韋承莎;動態(tài)共價鍵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意;小分子間硫鍵的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2 黎陽;二硫鍵對胰島素聚集性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解茹;聚乙二醇修飾對蛋白質的脫酰胺與二硫鍵的影響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年
4 韓鵬剛;作用于鈉離子通道的芋螺毒素μ-GⅢA中二硫鍵對結構與毒性的影響[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5 楊陽;二硫鍵對蛋白結構和功能的影響以及用單分子力譜研究蛋白間的相互作用[D];南京大學;2012年
6 寧曉卿;哺乳動物細胞內二硫鍵研究的新技術[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唐倩倩;基于二硫鍵載藥的藥物控制釋放系統(tǒng)的制備和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8 黃壽錕;巰基微球協(xié)助含二硫鍵蛋白質體外復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9 裔東亮;蛋白質跨膜結構與二硫鍵連接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10 仲偉磊;引入新的二硫鍵對植酸酶結構和功能的影響[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183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11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