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法制備銅藻基載鐵活性炭及其去除亞甲基藍研究
本文關鍵詞:原位法制備銅藻基載鐵活性炭及其去除亞甲基藍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銅藻 原位合成法 載鐵活性炭 亞甲基藍 吸附 非均相Fenton
【摘要】:活性炭是一種比表面積大、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吸附劑和催化劑載體,被廣泛地應用于水處理領域。不同原料和方法制得的活性炭,孔隙結構和表面化學性質相差較大,對不同吸附質的吸附性能差別較大。研究表明,通過改性在活性炭上負載一定量的鐵及其氧化物,既可以提高活性炭對某些物質的吸附能力,又可以將其用作某些反應如光催化和非均相Fenton氧化等反應的催化劑。本文以一種大型海藻—銅藻為原料,FeCl_3·6H_2O為活化劑,采用超聲浸漬-原位合成法制備了銅藻基載鐵活性炭復合材料(Fe/SAC),以活性炭得率和亞甲基藍吸附值為指標,通過正交法考察了活化溫度、活化時間和浸漬比的影響,采用X射線衍射、掃描電鏡和比表面積分析儀對最優(yōu)結果進行了表征,并考察了Fe/SAC吸附亞甲基藍的熱力學與動力學特性。分別以Fe/SAC為吸附劑和非均相Fenton氧化反應的催化劑,對高濃度亞甲基藍模擬廢水進行處理,考察對比了不同體系中Fe/SAC去除亞甲基藍的效果,對Fe/SAC進行回收利用,考察了Fe/SAC的循環(huán)再生性能。結果表明:(1)以銅藻為原料,FeCl_3·6H_2O為活化劑,采用超聲浸漬-原位合成法制備Fe/SAC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活化溫度600℃、活化時間1 h、浸漬比1:1,此時的Fe/SAC得率為39.5%,亞甲基藍吸附值較ZnCl_2法銅藻基活性炭提高了約42%。該條件下成功制備了負載有Fe_3O_4和FeO的磁性Fe/SAC復合材料,比表面積為558.31 m2·g~(-1),平均孔徑約為7.7 nm。(2)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能夠很好地模擬亞甲基藍在Fe/SAC上的吸附動力學過程,亞甲基藍在Fe/SAC上的吸附以化學吸附占主導;顆粒內擴散擬合結果表明該吸附過程由多個吸附階段共同控制。(3)Langmuir模型適于描述亞甲基藍在Fe/SAC上的吸附平衡過程,313 K下單分子層飽和吸附量為268.10 mg·g~(-1)。熱力學分析表明,該吸附過程是熵增加的自發(fā)吸熱過程(ΔS0、ΔG0、ΔH0),升溫有利于吸附。(4)作為一種新型非均相Fenton氧化反應的催化劑,Fe/SAC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對高濃度亞甲基藍模擬廢水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Fe/SAC催化的非均相Fenton氧化反應受溶液初始濃度、pH值、反應溫度、Fe/SAC投加量和H_2O_2投加量等因素影響。(5)Fe/SAC性質穩(wěn)定,鐵離子溶出濃度低,作為非均相Fenton氧化反應的催化劑,Fe/SAC循環(huán)再生性能良好。
【關鍵詞】:銅藻 原位合成法 載鐵活性炭 亞甲基藍 吸附 非均相Fenton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703;TQ42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25
- 1.1 引言10
- 1.2 染料廢水處理研究進展10-16
- 1.2.1 物理法10-13
- 1.2.2 化學法13-16
- 1.2.3 生物法16
- 1.3 Fenton氧化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16-20
- 1.3.1 均相Fenton氧化技術18-19
- 1.3.2 非均相Fenton氧化技術19-20
- 1.4 載鐵活性炭在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20-23
- 1.4.1 載鐵活性炭制備方法21-22
- 1.4.2 載鐵活性炭在水處理中的應用22-23
- 1.5 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及內容23-25
- 1.5.1 研究意義23
- 1.5.2 主要研究內容23-24
- 1.5.3 技術路線24-25
- 第二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25-36
- 2.1 實驗藥品與主要儀器裝置25-28
- 2.1.1 實驗藥品25
- 2.1.2 實驗原料25-26
- 2.1.3 實驗儀器26
- 2.1.4 實驗裝置26-28
- 2.2 實驗方法28-33
- 2.2.1 銅藻基載鐵活性炭(Fe/SAC)的制備28-29
- 2.2.2 Fe/SAC的表征29
- 2.2.3 Fe/SAC吸附亞甲基藍實驗29-31
- 2.2.4 非均相Fenton反應降解亞甲基藍單因素實驗31-32
- 2.2.5 Fe/SAC穩(wěn)定性及再生實驗32-33
- 2.3 分析方法33-36
- 2.3.1 Fe/SAC得率的計算33
- 2.3.2 Fe/SAC亞甲基藍吸附值的測定33
- 2.3.3 亞甲基藍濃度的測定33-34
- 2.3.4 Fe~(2+)及Fe~(3+)濃度的測定34-36
- 第三章 銅藻基載鐵活性炭的制備及表征36-42
- 3.1 Fe/SAC最優(yōu)制備工藝條件的確定36-38
- 3.2 Fe/SAC表征結果38-41
- 3.2.1 比表面積及孔結構38-40
- 3.2.2 掃描電鏡分析40
- 3.2.3 X射線衍射分析40-41
- 3.3 本章小結41-42
- 第四章 Fe/SAC吸附亞甲基藍動力學及熱力學研究42-50
- 4.1 Fe/SAC吸附亞甲基藍動力學分析42-46
- 4.2 Fe/SAC吸附亞甲基藍等溫模型46-48
- 4.3 Fe/SAC吸附亞甲基藍熱力學分析48-49
- 4.4 本章小結49-50
- 第五章 Fe/SAC催化非均相Fenton反應降解亞甲基藍研究50-60
- 5.1 不同體系下亞甲基藍去除效果研究50-52
- 5.2 Fe/SAC催化非均相Fenton反應降解亞甲基藍影響因素52-57
- 5.2.1 pH對亞甲基藍去除率的影響52-53
- 5.2.2 Fe/SAC投加量對亞甲基藍去除率的影響53-54
- 5.2.3 H_2O_2用量對亞甲基藍去除率的影響54-55
- 5.2.4 亞甲基藍初始濃度對去除率的影響55-56
- 5.2.5 反應溫度對亞甲基藍去除率的影響56-57
- 5.3 Fe/SAC穩(wěn)定性及循環(huán)再生性能57-58
- 5.4 本章小結58-60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60-62
- 6.1 結論60-61
- 6.2 創(chuàng)新點61
- 6.3 展望61-62
- 參考文獻62-69
- 致謝69-7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西奎,國偉林,姚忠燕,狄可;超聲化學法降解水中微量亞甲基藍的研究[J];環(huán)境化學;2004年01期
2 鄭琦;李忠銘;王靖宇;劉志洪;;二氧化鈦溶膠日光下降解亞甲基藍的研究[J];化學與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3 劉轉年;趙西成;;不同組成粉煤灰吸附亞甲基藍的性能和機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4 楊士建;何宏平;吳大清;陳冬;覃宗華;袁鵬;朱建喜;;鈦摻雜磁鐵礦吸附去除水中亞甲基藍的研究[J];地學前緣;2008年06期
5 李冬;尹國杰;;改性煤矸石吸附亞甲基藍的研究[J];非金屬礦;2008年04期
6 路英杭;馮翰林;孫中溪;;鋁硅酸鹽對亞甲基藍的吸附行為[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冉東凱;儲德清;;納米氧化亞銅的制備及其對降解亞甲基藍的催化性能[J];天津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8 涂逢樟;姚輝梅;林竹光;陳蘭蘭;張亮;;分光光度法研究粉煤灰對亞甲基藍的吸附及其機理研究[J];光譜實驗室;2010年03期
9 張彩寧;王煦漫;;交聯(lián)γ-聚谷氨酸吸附亞甲基藍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10 黃曼雯;劉敬勇;蔡華梅;藍靜;裴媛媛;王靖宇;黃桂虹;鄧俊強;劉凱;謝永彬;;柚子皮對亞甲基藍的吸附性能[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蔚;韓攀;馬江雁;王元鳳;韓潤平;;可見分光光度法研究沸石柱高對吸附亞甲基藍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2 唐艷茹;丁鵬;成寶海;張敏;常超;;功能化石墨烯對亞甲基藍的吸附性能[A];第九屆全國微型化學實驗研討會暨第七屆中學微型實驗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楊合;薛向欣;劉卯;董學文;左良;;我國幾種含鈦物料作為光催化材料降解亞甲基藍的實驗研究[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Ⅲ[C];2004年
4 何亞蕓;蘇彬;;垂直有序介孔硅修飾電極用于亞甲基藍的富集與電化學檢測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5 田曉溪;閆立東;陳林;孫雨薇;;自制納米ZnO光催化降解亞甲基藍[A];第十四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張芳庭;聶績;張德文;周穎琳;張新祥;;亞甲基藍與G-四聚體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在均相電化學傳感中的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4分會:納米生物傳感新方法[C];2014年
7 王麗娟;廖立兵;韓琳;;鈦柱撐蒙脫石光催化降解亞甲基藍的實驗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韓琳;廖立兵;陳向榮;萬印華;;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降解亞甲基藍的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覃鴻東;朱義年;梁美娜;蔡芬芬;佟小薇;;竹炭對亞甲基藍的吸附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2008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8年
10 王浩紅;徐承天;陳邦林;;TiO_2/CdS/Fe_mO_n光催化降解亞甲基藍[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志;芽胞桿菌修復鉛、鈾和亞甲基藍污染的相關機制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2 張祥龍;高壓脈沖水中放電特性及亞甲基藍模擬廢液降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3 馬玉芹;功能化SBA-15納米分子篩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運雪;酵母菌/殼聚糖納米生物復合材料對廢水中Cd~(2+)/亞甲基藍去除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2 張書書;鉍基氧化物和鈰基復合氧化物上亞甲基藍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3 李丹丹;以纖維為造孔劑的粉煤灰基吸附材料制備及其對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4 張偉強;改性石墨烯海綿材料的制備及吸附性能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6年
5 徐海燕;新型TiO_2復合物的制備及其光催化降解亞甲基藍的性能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6年
6 茍三評;羥基氧化鐵復合物處理印染廢水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7 謝靜艷;配合物柱撐蒙脫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應用研究[D];華僑大學;2016年
8 張聲洲;表面修飾活性炭處理染料廢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9 Ahmed Mohamed Abdelrahman Ahmed Attia;[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10 蔣謙;三維球形硫化銻與氯氧化銻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5511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55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