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電石渣與粉煤灰混合料的強度與滲透特性研究
【學位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X705
【部分圖文】:
圖 2-2 最大干密度、最優(yōu)含水量與配合比的關系nship between maximum dry density, Optimum water content an配合比的最優(yōu)含水量與最大干密度之后,進行試樣的照不同的比例稱取一定質量的土樣以及蒸餾水,將三勻至固體混合料顏色一致,其中要保證蒸餾水均勻灑
試樣制備過程
試驗制備的試樣Fig.2-4Thesampleofthetest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建亞;徐慧;;基于RFID的混合料運輸信息系統(tǒng)[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7年S1期
2 ;巧配雞飼料[J];致富天地;2017年09期
3 李仲駿;;公路水穩(wěn)層混合料的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城市地理;2015年24期
4 唐嫻,李濤,王天林;水泥粉煤灰混合料在臺背回填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5年19期
5 馮繩隋;混合料法配料計算及應用[J];水泥;2002年01期
6 李建占,張金山;粉煤灰在瀝清混合料中的應用[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0年02期
7 朱從坤,裴玉龍;冰雪路面砂鹽混合料養(yǎng)護技術與標準研究[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1999年05期
8 李森芳;;自找平澆注地面的新型干混合料[J];建材工業(yè)信息;1990年11期
9 蔡云升 ,嚴如柳;冰淇淋混合料的制作[J];食品工業(yè);1991年02期
10 ;HJB—1自動混合料拌和機[J];宇航計測技術;1987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曉龍;礦粉復合木質纖維的制備及其改性瀝青與混合料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2 曾利文;MA混合料模擬制備裝置設計與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3 彭龍仕;寬溫域改性瀝青高低溫性能及其混合料力學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4 魏建國;瀝青穩(wěn)定碎石技術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5 邱珍鋒;周期性飽水砂泥巖混合料的三軸強度變形特性及其劣化模型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6年
6 盧永貴;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研究[D];長安大學;2001年
7 楊朋;高模量瀝青及其混合料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趙麗華;玄武巖纖維對瀝青混合料性能影響機理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9 趙復笑;公路瀝青混合料應力吸收層結構性能及其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10 李祖仲;應力吸收層瀝青混合料組成設計及抗裂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煒煬;赤泥、電石渣與粉煤灰混合料的強度與滲透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9年
2 柳冬雷;煤矸石二灰混合料干濕循環(huán)水穩(wěn)定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8年
3 李文博;TiO_2封層式催化分解尾氣型瀝青路面材料及其路用性能研究[D];新疆大學;2017年
4 黃丹;廢舊輪胎片體一風化料混合料土工特性室內(nèi)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5 莫洪韻;島礁鈣質砂、巖混合料工程力學性能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6 鐵峰;級配砂石混合料抗剪性能分析[D];河北工程大學;2013年
7 鄺堅鋒;耐久性微表處混合料室內(nèi)試驗及工程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8 趙燕;鋼渣混合料的力學特性試驗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3年
9 馬銀俊;混合料正交試驗參數(shù)測定及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10 李炯;河砂與建筑垃圾混合料回填路基工程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784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7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