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美印碳排放影響因素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15 13:27
由于全球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世界各國對經濟、環(huán)境和資源協調發(fā)展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逐步把節(jié)能減排和保護環(huán)境作為了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過程中,中美印三國不僅為經濟發(fā)展做出來重大的貢獻,在節(jié)能減排方面也尤為突出。中國作為CO_2排放量第一的國家,為了一定程度上減少碳排放對本國經濟發(fā)展的阻礙,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的和諧發(fā)展,積極響應了國際節(jié)能減排的號召。作為第三大碳排放國的印度在2016年10月2日向聯合國遞交了氣候承諾,承諾采取行動避免地球溫度升高。此外,中印兩國同作為發(fā)展中國家、農業(yè)大國、人口大國,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和改善國民生活水平是兩國均需要面對的歷史使命,近年來經濟上取得的重大成績也顯示中印未來將會成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美國作為第二大碳排放國,面對全球低碳經濟的發(fā)展要求,基于其強大的科技能力率先開始實施節(jié)能減排的相關政策,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與此同時美國作為發(fā)達國家,一直在經濟、科技、環(huán)保等方面領先于中印等國家,所以把美國引入研究可以很好地進行多維度比較,從而為中印節(jié)能減排提供經驗與教訓。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節(jié)能減排計劃中,中美印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文將以中美印三國作為研究主體,對比研究三國碳排放影響因素的區(qū)別與聯系。本研究以低碳經濟與碳排放相關理論為指導,基于STIRPAT模型研究中美印三國碳排放影響因素的區(qū)別與聯系。首先通過文獻綜述回顧與整理國內外關于碳排放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其次基于STIRPAT模型,把人口、財富和科技三大影響碳排放的因素,分別從經濟規(guī)模、產業(yè)結構、人口規(guī)模和碳排放四個方面對比分析中美印三國的現狀。再次,根據中美印三國的經濟發(fā)展現狀和碳排放情況進一步分解,定量分析2000-2017年間,分解出的八大影響因素變化對三國碳排放的影響。定量分析時主要是進行回歸分析,根據系數判定各大影響因素和碳排放之間的長期關系,探究影響因素作用于碳排放的方向。最后,根據前文定量分析與實證檢驗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通過中美印三國對比為中國發(fā)展低碳經濟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議。通過本文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為:中美印碳排放影響因素存在的共同特征為(1)影響一個國家的碳排放量的因素主要為人口規(guī)模、經濟規(guī)模、產業(yè)結構、城市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技術水平和碳排放強度。(2)在影響因素中,無論對于中美印哪一個國家,專利數、RD投入和第三產業(yè)對GDP的貢獻值對碳排放量的影響為負。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和碳排放強度對三個國家的碳排放量的影響為正。(3)經過回歸檢驗可知,中印兩國人均GDP與碳排放量之間存在倒U型曲線,說明與環(huán)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相一致。中美印碳排放影響因素存在的不同之處為:(1)對于人均收入水平這一影響因素,美國和中印兩國有很大差別。美國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會一定程度上增加本國碳排放量的增加,而中印則是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自身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所以逐漸使用低污染、低碳的資源,所以對碳排放量的減少有促進作用。(2)對于人口規(guī)模這一因素,美國和中印兩國也有很大區(qū)別。中印兩國人口總量的增加對兩國碳排量起正向作用,而美國隨著人口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會抑制本國碳排放量的增加。提出的政策建議有(1)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以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產業(yè)升級,發(fā)展低碳產業(yè)。(2)完善產業(yè)結構的同時重視能源結構、能源效率和能源強度。(3)關注城市化進程中的碳排放變化,合理控制人口結構和調整國民收入。(4)大力發(fā)展低碳經濟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節(jié)能意識,倡導低碳生活方式。(5)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管理制度,保障碳減排市場機制。
【學位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X32;F113.3
【部分圖文】:
基于 STIRPAT 模型的中美印碳排放影響因素比較研究1.3.2 不足雖然在理論層面和實踐研究方面本文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本文也存在著缺點需要去改進和完善。首先,本文只研究了影響中美印三國碳排放的因素中較為常用的幾大類因素,沒有更加細致地研究。其次是由于國際數據尋找的困難性,所以研究年份較短,對結果的精確性有些影響。1.4 論文基本框架
中國、美國①與印度經濟總量發(fā)展比較
990-2016年中美印人均GDP(單位:美元/人)
本文編號:2819022
【學位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X32;F113.3
【部分圖文】:
基于 STIRPAT 模型的中美印碳排放影響因素比較研究1.3.2 不足雖然在理論層面和實踐研究方面本文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本文也存在著缺點需要去改進和完善。首先,本文只研究了影響中美印三國碳排放的因素中較為常用的幾大類因素,沒有更加細致地研究。其次是由于國際數據尋找的困難性,所以研究年份較短,對結果的精確性有些影響。1.4 論文基本框架
中國、美國①與印度經濟總量發(fā)展比較
990-2016年中美印人均GDP(單位:美元/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科;文富德;;印度經濟放緩的體制原因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4年03期
2 黃亞生;;印度離中國還有多遠?——從經濟表現、體制影響、發(fā)展現狀預測兩國前景[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19期
3 劉小雪;;印度經濟面臨雙赤字困局[J];當代世界;2013年08期
4 文富德;;近年來印度通貨膨脹的原因、治理及前景[J];南亞研究季刊;2013年01期
5 王禮剛;莊貴陽;;基于VAR模型的甘肅省碳排放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生態(tài)經濟;2013年01期
6 曹廣喜;楊靈娟;;基于間接碳排放的中國經濟增長、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的關系研究——1995~2007年細分行業(yè)面板數據[J];軟科學;2012年09期
7 王芳;周興;;人口結構、城鎮(zhèn)化與碳排放——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2年02期
8 姚從容;;人口規(guī)模、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經驗證據及國際比較[J];經濟地理;2012年03期
9 曹瑩;;論我國發(fā)展低碳經濟的策略選擇[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2年04期
10 何安華;邵鋒;孔祥智;;資源稟賦差異與合作利益分配——遼寧省HS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案例分析[J];江淮論壇;2012年01期
本文編號:28190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190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