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反硝化除磷的啟動及運行工況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X703
【圖文】:
圖 1.1 短程硝化與全程硝化脫氮的差異性硝化工藝的關鍵在于抑制 NO2--N 氧化為 NO3--N,目前實現(xiàn)短程硝下幾種:低溶解氧控制 AOB(0.2-1.5 mg/L)的氧半飽和常數(shù)比 NOB(1.2-1.5 mg/L)低持反應器好氧階段處于低溶解氧的狀態(tài),使 AOB 依舊能夠進行氨氧 進行 NO2--N 氧化的能力被抑制,以實現(xiàn)短程硝化。不同條件下存 閾值,在高于閾值后將不能實現(xiàn)短程硝化,不同 DO 閾值如表 1.2 所圍內(nèi),DO 增大導致實現(xiàn)短程硝化的時間延長,但 DO 減小將使[11]。表 1.2 低溶解氧控制短程硝化閾值圍(mg/L) 溫度(℃) NH4+-N 濃度(mg/L) DO 閾值(mg/L5~1.50[11]21~23 70 1.25
進行吸磷[57-58],雖然這兩類 PAO 均能進行短程反硝化除磷,但是 PAOⅡ才是短程反硝化除磷的主要菌種。Zeng 等[59]發(fā)現(xiàn)在將反硝化除磷轉化為短程反硝化除磷后,污泥中的 PAOⅠ全部被淘汰。Wang 等[60]也觀察到在短程反硝化除磷的 SBR反應器中 PAOⅡ占 PAO 的 72%。本文將使用 NO2--N 作為電子受體進行缺氧吸磷的 PAO 統(tǒng)稱為短程反硝化聚磷菌(NDPAO,Nitrosation Denitrifying PhosphorusAccumulating Organisms)。NDPAO 代謝方式如圖 1.2 所示。在厭氧狀態(tài)下,聚磷(Poly-P)和聚糖(Gly)分解為磷酸鹽和丙酮酸并產(chǎn)生能量(以 ATP 表示),磷酸鹽攜帶質子推動力(以H+表示)從細胞中放出,使揮發(fā)性脂肪酸(VFA)能在質子推動力(以 H+表示)的幫助下進入細胞[61]。VFA 進入細胞后消耗 ATP 合成乙酰輔酶 A,之后乙酰輔酶A利用丙酮酸分解產(chǎn)生的還原力(以NADH++H+表示)合成聚羥基烷酸(PHA)。在缺氧狀態(tài)下,PHA 分解生成乙酰輔酶 A 進行三羧酸(TCA)循環(huán)以產(chǎn)生 ATP和 NADH++H+,磷酸鹽在質子推動力作用下進入細胞并消耗 ATP 合成聚磷以完成除磷作用,同時 NO2--N 利用 NADH++H+還原為 N2O 和 N2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
注:使用反應器分別為:(a)A2/O、(b)雙泥 A2/O、(c)SBR、(d)A2N圖 1.3 短程反硝化除磷的典型運行方式目前研究的短程反硝化除磷的脫氮除磷效果如表 1.4 所示。在四種運行方式中雙污泥系統(tǒng)的序批式反應器能依次進行有機物去除、短程硝化、短程反硝化除磷三個步驟,表現(xiàn)出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相比于序批式反應器,連續(xù)式反應器進行短程反硝化除磷需要回流的硝化液提供電子受體,而硝化液來源于反應器好氧的出水,反應器出水必須保證一定的 NO2--N 濃度,這使得連續(xù)式反應器脫氮效果比序批式反應器差。在單污泥系統(tǒng)的連續(xù)式反應器中于好氧池后增加間歇曝氣池能夠有效的改善處理效果,增加的間歇曝氣池除了對污染物進行深度去除外,間歇曝氣池在停曝階段通過沉淀作用延長 SRT 并將較輕的絲狀菌和死泥由上部排出反應器以維持污泥活性,SRT 的延長有利于 NDPAO 的生長[110]。羅亞紅等[111]發(fā)現(xiàn)缺氧吸磷速率和好氧吸磷速率的比例在增加間歇曝氣池后由62.07%提高至 95.69%,而間歇曝氣運行能夠抑制 NOB 的活性維持短程硝化的運行。Dong等[112]在增加間歇曝氣池后檢測到AOB 占AOB 和NOB 之和的比例由 3.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繼輝;吳鵬;程朝陽;沈耀良;;基于優(yōu)質碳源提供的CAMBR復合工藝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15年12期
2 張建華;彭永臻;張淼;王淑瑩;王聰;;不同電子受體配比對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內(nèi)碳源轉化利用的影響[J];化工學報;2015年12期
3 張立成;黨維;徐浩;李捷;隋軍;;SBR快速實現(xiàn)短程硝化及影響因素[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5年05期
4 張小玲;鄧揚帆;馮繼貴;劉珊;韓猛;;亞硝酸鹽對強化生物除磷系統(tǒng)的影響[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5年02期
5 羅亞紅;李冬;曾輝平;蔡言安;許達;張杰;;末端間歇曝氣A~2/O工藝處理低碳氮(磷)比生活污水[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6 韓蕓;許松;董濤;王斌帆;王顯耀;彭黨聰;;碳源類型、溫度及電子受體對生物除磷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2015年02期
7 羅亞紅;李冬;鮑林林;許達;蔡言安;張杰;;長泥齡改良A~2/O工藝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J];化工學報;2014年12期
8 吳春英;;新型短程硝化工藝的反硝化除磷特性[J];中國給水排水;2014年19期
9 劉捷;吳鵬;沈耀良;;CAB-MBR復合反應器實現(xiàn)亞硝化-脫氮除磷的啟動研究[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4年08期
10 丁馳;付磊;王珍珍;尹建新;張金娜;;低強度超聲波強化低溫SMBR脫氮的性能與機制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千;基于固相反硝化和吸附除磷的低碳源污水脫氮除磷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16年
2 田文德;BBSNP工藝性能及反硝化聚磷菌除磷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雷;武漢市某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工藝優(yōu)化與分析[D];武漢科技大學;2014年
2 張翔凌;武漢城市污水水質特征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7542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5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