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H2AX、53BP1、Mre11、MDC1作為低劑量輻射生物標志物的初步研究
本文關鍵詞:γ-H2AX、53BP1、Mre11、MDC1作為低劑量輻射生物標志物的初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低劑量 ~(60)COγ射線 免疫熒光 DSB
【摘要】:目的在放射醫(yī)學與電離輻射防護領域中,預測腫瘤細胞輻射敏感性和輻射事故情況下估算人員的生物劑量的指標一般有以下幾種:(1)染色體畸變分析,是目前廣泛使用的金標準,雖然分析準確,但工作量大、試驗周期長;(2)ESR分析,劑量范圍廣,但材料獲得困難; (3)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分析基因表達的變化。此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組蛋白γ-H2AX等DNA損傷修復相關蛋白、拷貝數(shù)變異、代謝組學等的研究,在輻射損傷生物標志物的篩選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然而,人們對低劑量電離輻射的生物標志物所知甚少,低劑量電離輻射受照劑量的估算方法也并不成熟。本課題選取了γ-H2AX、MDC1、53BP1、 Mrel1等DNA損傷修復相關蛋白。γ-H2AX在DNA雙鏈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早期,在損傷位點即可募集MDC1 (Mediator of DNA damage checkpoint protein 1)、53BP1(p53-binding protein 1)、Mrel1(meiotic recombination 11 homolog A)等參與DSB修復,本研究試圖探索在低劑量水平下人永生化細胞株和人外周血原代細胞中的四種焦點形成水平的劑量-效應關系,這將有助于日常醫(yī)療照射等低劑量照射下快速、高效、準確的輻射生物標志物的探尋。方法1.利用免疫熒光技術分別分析受到0~200 mGy ~(60)Co γ射線照射后永生化淋巴細胞株AHH-1在多個時間點(1h、2h、6h、18 h)時γ-H2AX、MDC1、53BP1和Mre11蛋白焦點的形成情況,分析各焦點形成水平隨時間和劑量的變化規(guī)律。2.在此基礎上,利用免疫熒光技術分析受到0-200mGy~(60)Coγ射線照射且修復1h后人外周血淋巴細胞中γ-H2AX、MDC1、53BP1 和 Mrell蛋白的焦點形成情況,確定這些焦點形成水平與照射劑量之間的關系。結果1.~(60)Coγ射線照射1h和2h后,人永生化淋巴細胞株AHH-1細胞中DNA損傷相關蛋白γ-H2AX、MDC1、53BP1和Mre11焦點形成均隨照射劑量增加而升高,且具有良好的劑量-效應關系,并可以擬合成直線方程,R2值較高。~(60)Coγ射線照射6h和18h后,人永生化淋巴細胞株AHH-1細胞中DNA損傷相關蛋白γ-H2AX、MDC1、53BP1和Mre11焦點形成與照射劑量之間不存在良好的劑量-效應關系。2.~(60)Co γ射線照射人永生化淋巴細胞株AHH-1細胞中DNA損傷相關蛋白γ-H2AX、MDC1、53BP1 和 Mre11照射1h和2h后在25mGy以上照射組焦點形成均高于未照射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照射后1h各個蛋白焦點水平高于2 h,總體上焦點水平形成隨時間而呈下降趨勢。在照射后6h與18h時間點四種蛋白的各個照射組焦點形成水平均與未照射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60) Coγ射線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細胞1h后DNA損傷相關蛋白γ-H2AX、 MDCl、53BP1口Mre11焦點形成水平,在25 mGy以上照射組焦點形成水平均高于未照射組(p0.05),且隨劑量增加而呈上升趨勢,具有良好的劑量-效應關系,R2值較高。結論1.低劑量電離輻射作用2 h內AHH-1細胞中DNA損傷相關蛋白γ-H2AX、 MDC1、53BP1和Mre11焦點形成與照射劑量存在良好的劑量效應關系。2.低劑量電離輻射誘導的AHH-1細胞中DNA損傷相關蛋白γ-H2AX、MDC1、53BP1和Mre11焦點形成會隨時間逐漸減少,6h以后下降到本底水平。3.低劑量電離輻射誘導的人外周血淋巴細胞中DNA損傷相關蛋白γ-H2AX、 MDC1、53BP1和Mre11焦點形成水平在照射后1h與照射劑量存在良好的劑量效應關系。綜上所述,DNA損傷相關蛋白H2AX、MDC1、53BP1和Mrel1具有成為低劑量輻射生物標志物的潛力。
【關鍵詞】:低劑量 ~(60)COγ射線 免疫熒光 DSB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144
【目錄】: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英文縮略詞表11-12
- 前言12-21
- 技術路線21-23
- 材料與方法23-29
- 結果29-49
- 第一部分 0~200mGy ~(60)Co γ射線照射人永生化淋巴細胞株AHH-1 γ-H2AX焦點形成變化29-33
- 第二部分 0~200mGy ~(60)Co γ射線照射人永生化淋巴細胞株AHH-153BP1焦點形成變化33-37
- 第三部分 0~200mGy ~(60)Co γ射線照射人永生化淋巴細胞株AHH-1 MDC1焦點形成變化37-41
- 第四部分 0-200mGy ~(60)Co γ射線照射人永生化淋巴細胞株AHH-1 MRE11焦點形成變化41-45
- 第五部分 0~200 mGy ~(60)Co γ射線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各DNA損傷修復蛋白焦點形成變化45-49
- 討論49-59
- 結論59-60
- 參考文獻60-67
- 作者簡介67-68
- 致謝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培軍,熊先哲,楊桂芬,劉宛,許華夏,臺培東;動物生物標志物在土壤污染生態(tài)學研究中的應用[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3年12期
2 計勇;陸光華;;水體污染風險預警的生物標志物技術[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3 侯宏衛(wèi);張小濤;熊巍;唐綱嶺;胡清源;;苯并[a]芘生物標志物3-羥基苯并[a]芘研究進展[J];科技導報;2012年32期
4 ;書刊征訂[J];分析化學;2014年05期
5 陳建平;鄧春萍;宋孚慶;張大江;;用生物標志物定量計算混合原油油源的數(shù)學模型[J];地球化學;2007年02期
6 劉海芳;王凡;;重金屬對水產動物污染的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水產科學;2009年05期
7 姚婷;郝敬團;楊宏偉;馬玉紅;;化石資源中生物標志物的研究與分析[J];化工時刊;2013年09期
8 向同壽;生物標志物的色/質數(shù)據(jù)處理[J];質譜學報;1993年03期
9 向同壽;地質體中生物標志物的分離鑒定[J];質譜學報;1995年04期
10 武文麗;楊明柳;吳斌;廖思明;吳志強;閻冰;;露空對紅樹蜆生物標志物的影響[J];廣西科學;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建平;鄧春萍;宋孚慶;張大江;;應用生物標志物定量計算混合原油油源的數(shù)學模型[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王曉蓉;;分子生物標志物在水環(huán)境有機污染的早期預警研究進展[A];有機污染環(huán)境化學前沿與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論文集[C];2006年
3 申秀萍;賈長虹;;十二五“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毒性生物標志物與人源化動物模型關鍵技術課題簡介[A];2013年(第三屆)中國藥物毒理學年會暨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論壇論文摘要[C];2013年
4 申秀萍;賈長虹;;十二五“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毒性生物標志物與人源化動物模型關鍵技術課題簡介[A];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5 謝鑫友;;新技術在生物標志物篩選中的應用(英文)[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檢驗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馬t,
本文編號:10165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16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