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催化劑Pt-Co合金納米顆粒的合成及光催化制氫活性
本文選題:光催化 切入點:Pt-Co合金 出處:《功能材料》2017年10期
【摘要】:采用水熱法合成了粒徑在4nm左右的不同比例的Pt-Co合金納米顆粒,作為助催化劑負載在商業(yè)CdS表面。用X射線衍射(XRD)、透射電鏡(TEM)、選區(qū)電子衍射(SAED)、能譜分析(EDS)等技術對其進行表征。結果表明,確實合成了Pt-Co合金且負載良好。樣品在模擬太陽光的條件下,測試其可見光分解水制氫性能,結果表明,n(Pt)∶n(Co)=3∶1時產氫性能最佳,為1 049μmol/h,光量子效率達到36%,與純鉑性能相當。
[Abstract]:Pt-Co alloy nanocrystalline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particle size about 4nm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surface of commercial CdS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S)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The Pt-Co alloy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loaded well.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ample is tested under simulated solar light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ample is the best at 3: 1, which is 1049 渭 mol / h, and the optical quantum efficiency is 36%,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pure platinum.
【作者單位】: 上海電力學院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1103106)
【分類號】:O643.36;TQ11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乃才,簡翠英,董慶華;有機羧酸的光催化分解反應[J];感光科學與光化學;1988年04期
2 張誼華,滕玉美,曾憲康,王涵慧,,俞稼鏞;光催化分解硫化氫制取氫氣的研究[J];感光科學與光化學;1994年02期
3 張德;;有害的硫化氫污染物可經(jīng)光催化成有用的氫和硫[J];化學通報;1982年05期
4 宋琦;揮發(fā)性有機物的光催化分解法[J];大學化學;1995年06期
5 劉斌;毛斌;宋玉哲;王運福;劉國漢;;還原劑參量對金納米顆粒的影響[J];甘肅科學學報;2009年02期
6 郭薇,魏莉,張昕彤,白玉白;云母表面金納米顆粒單層膜的制備[J];高等學;瘜W學報;2001年12期
7 付云芝;杜玉扣;楊平;李津如;江龍;;單分散、小粒徑金納米顆粒的形貌控制增長[J];中國科學(B輯 化學);2006年05期
8 楊振;楊曉寧;徐志軍;;金納米顆粒周圍水的結構和動力學性質的分子動力學模擬[J];物理化學學報;2008年11期
9 呂秉峰;李國平;羅運軍;;金納米顆粒的水相法合成及熒光性能[J];高等學;瘜W學報;2010年08期
10 王慧娟;薛晨陽;袁艷玲;;金納米顆粒制備及其光學特性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旦振;鄭宜;付賢智;;微波場助光催化及其應用[A];中國電子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2 殷好勇;金振聲;張順利;張治軍;;有機物分子的吸附及光催化分解對水接觸角的影響[A];2000'全國光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3 李薇;席時權;王海水;;金納米顆粒的組裝和結構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張超;張丫丫;肖宜明;董振超;徐文;;金納米顆粒熒光光譜特性研究[A];中國真空學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張彩榮;曹淑妍;劉珍杰;馬士禹;張云艷;陳邦林;;微納氬、氮氣泡對檸檬酸鈉合成金納米顆粒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1分會:表面界面與納米結構材料[C];2013年
6 付賢智;;環(huán)境光催化基礎與應用研究進展[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劉珍杰;王國軍;馬士禹;張云艷;陳邦林;;不同還原劑對金納米顆粒合成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田月;趙玉云;崔燕;蔣興宇;;具有獨特活性的金納米顆粒的合成及其抗菌機制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9 冷飛;李英;甄淑君;李原芳;;基于金納米顆粒的等離子體共振吸收測定阿莫西林[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張彩榮;吳善超;曹淑妍;馬士禹;張云艷;陳邦林;;微納氫氣泡制備金納米顆粒[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1分會:表面界面與納米結構材料[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李林旭;納米科技領域的“黃金熱”[N];中國黃金報;2013年
2 記者 吳長鋒;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展現(xiàn)迷人前景[N];科技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振峰;面向可見光催化的半導體催化劑及非貴金屬助催化劑研究[D];天津大學;2016年
2 韋丁;硒化銦和鈦酸銦納微結構調控與光催化制氫性能[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高洪林;無機離子修飾提高g-C_3N_4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4 郎笛;硫化鎘光催化材料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6年
5 趙昆;基于氧化物的多級結構光催化能源材料的設計、優(yōu)化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7年
6 史崠瑛;光功能性多酸/金屬有機框架的組裝與光催化[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7 劉迪龍;金納米顆粒有序結構的界面自組裝及其電磁場耦合增強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8 莊強;金納米顆粒的靜電自組裝及其在界面可控成膜中的應用[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馬軍;單顆粒暗場光散射成像:靈敏度、準確度提升及多靶物分析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7年
10 于笑瀟;分等級納米復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鑫;新型MoS_2/TiO_2復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王雋;釕基光敏劑的合成及其在TiO_2光催化體系中的催化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3 李云;上轉光劑-NaTaO_3-助催化劑體系在光催化水解制氫中的應用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4 李宏穎;TiO_2@酵母微球的調控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5 張亞軍;微納枝狀結構ZnFe_2O_4的制備與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李孜;氮摻雜碳量子點的熒光分析檢測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7 徐鵬;介孔二氧化鈦基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吉首大學;2015年
8 郭威威;石墨烯/WO_3納米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9 高溢;自摻雜TiO_2的制備及表面等離子體增強光催化產氫性能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10 宋琰;TiO_2和LiNbO_3低指數(shù)面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753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167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