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結構形狀控制的壓電纖維復合薄膜驅動器布局方式與控制參數(shù)協(xié)同優(yōu)化設計
本文關鍵詞:面向結構形狀控制的壓電纖維復合薄膜驅動器布局方式與控制參數(shù)協(xié)同優(yōu)化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結構形狀控制 壓電纖維復合薄膜(Macro fiber composites MFC) 驅動器布局 協(xié)同優(yōu)化設計
【摘要】:能夠根據(jù)工作環(huán)境改變翼面形狀的自適應變形能力是未來航空、航天飛行器結構設計追求的重要目標。研究驅動器布局方式以及控制參數(shù)的設計技術是實現(xiàn)該目標的關鍵。以壓電纖維復合薄膜(Macro fiber composites,MFC)作為驅動器,研究在一定數(shù)量的MFC驅動器條件下,通過驅動器布局與控制參數(shù)的協(xié)同設計,以實現(xiàn)類翼面平板結構具有理想形狀的最優(yōu)控制設計方法。以驅動器的鋪設位置、鋪設角度、層數(shù)、對稱性以及控制電壓為設計變量,以驅動器的擊穿電壓、鋪設位置限制等為約束,建立多參數(shù)下的協(xié)同優(yōu)化設計模型。數(shù)值算例以類機翼平板的彎曲、扭轉、彎扭型面作為理想型面,以實際型面與理想型面在81個參考點位置的均方差為評價指標,設計獲得彎曲、扭轉和彎扭組合型面的均方差分別為9.977×10 5、4.394×10 4和5.308×10 4,實現(xiàn)了較高的變形控制精度。研究了驅動器數(shù)量對變形精度的影響,制作了具有6個驅動器的類翼面平板結構測試平臺,仿真與試驗結果高度吻合,從而驗證了所提出的驅動器布局與控制電壓協(xié)同優(yōu)化設計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工業(yè)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悉尼大學機械電子與航空學院;
【關鍵詞】: 結構形狀控制 壓電纖維復合薄膜(Macro fiber composites MFC) 驅動器布局 協(xié)同優(yōu)化設計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372063,11572073,51575088) 中航產學研專項資金(CXY2011DG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2342013DUT13RC(3)28)資助項目
【分類號】:V224
【正文快照】: 2.悉尼大學機械電子與航空學院悉尼2006澳大利亞)*0前言飛行器能夠實時適應飛行過程中的變化或者不同飛行任務時的環(huán)境,在保持所需升力的條件下減小阻力,保持良好的飛行性能,已成為未來先進飛行器的重要特征和發(fā)展方向之一[1-2]。變體飛行器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飛行任務和飛行環(huán)境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麗;石敏;周國慶;左如忠;許育東;蘇海林;伍光;于桂洋;于濤;;2-2型磁電復合薄膜材料研究現(xiàn)狀[J];金屬功能材料;2010年06期
2 王士林;;復合薄膜封口機介紹[J];上海包裝;1985年01期
3 王士林;;三、復合薄膜用于土產、食品時的選擇[J];上海包裝;1985年04期
4 李淑蘭;;對843復合薄膜的剖析[J];防腐與包裝;1986年01期
5 周潮生;;羅伯遜湖工程采用土工復合薄膜建壩的計劃[J];浙江水利科技;1989年03期
6 何煒德;何芳草;;共擠復合薄膜[J];中國包裝;1989年03期
7 吳廷祿;陳永芬;周明初;;包裝用復合薄膜技術及其應用[J];包裝工程;1990年04期
8 馬桂善;;五層共擠出復合薄膜的加工及應用[J];中國包裝;1991年01期
9 ;復合薄膜專業(yè)委員會95年會專欄 前言[J];塑料包裝;1996年03期
10 石敏;顧倉;許育東;王雷;蘇海林;王云龍;齊三;袁琳;;無鉛多鐵性復合薄膜材料的研究[J];材料導報;2013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學文;;多層共擠出復合薄膜晶點解析[A];中國包裝技術協(xié)會研討推廣會暨塑料包裝委員會第六屆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密永娟;歐軍飛;楊生榮;王金清;;聚多巴胺基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暨第九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曉光;劉愉快;姚一平;;BiFeO3/La5/8Ca3/8MnO3復合薄膜的巨磁介電效應及高低電阻態(tài)轉換行為[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趙巍;賈震;鄂磊;雅菁;劉志鋒;;浸漬提拉法合成鈦酸鉍/二氧化鈦復合薄膜的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高技術陶瓷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2年
5 王昊;陳雙俊;張軍;許仲梓;;LDPE/POE/SmBO_3復合薄膜材料表面蝕刻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6 朱軍;楊明成;陳海軍;劉克波;趙惠東;張傳國;;γ—射線輻射對尼龍6復合薄膜性能的影響[A];第6屆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高雅;南策文;;鐵磁性薄膜的制備和磁電復合薄膜電控磁性能探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趙云峰;高陽;;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復合薄膜的超聲波焊接[A];2010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0年
9 李廣;殷景華;劉曉旭;馮宇;田付強;雷清泉;;組分對PI/AlN納米復合薄膜微結構與介電性能影響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工程電介質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朱軍;楊明成;陳海軍;劉克波;趙惠東;;尼龍6復合薄膜的研制及其輻射改性研究[A];科技、工程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昌杰;聚乙烯醇在復合薄膜中的應用[N];中國包裝報;2005年
2 張文英;我國多層共擠設備亟待發(fā)展[N];中國化工報;2003年
3 林其水;常用軟包材的特性和應用[N];中國包裝報;2007年
4 趙世亮;復合薄膜的曲率與材料的熱收縮率差異[N];中國包裝報;2011年
5 高學文;多層共擠復合薄膜的應用及發(fā)展趨勢[N];中國包裝報;2002年
6 記者 郭新秋、劉文波;多層共擠復合薄膜在大連誕生[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2年
7 成遠發(fā);復合薄膜的固化管理[N];中國包裝報;2007年
8 單仁;復合薄膜基材的品種及性能[N];中國建材報;2006年
9 楊林;新型陶瓷復合薄膜研制出[N];廣東建設報;2009年
10 楊;復合軟包裝基材的特性、應用及其開發(fā)[N];中國包裝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春林;電沉積法制備硫族半導體復合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豆義波;層層組裝構筑水滑石基復合薄膜:組裝驅動力調控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3 孟祥欽;PZT基雙層壓電復合薄膜制備及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4 唐振華;多重鐵性復合薄膜的制備及磁—力—電耦合性能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5 朱朋;基于含能復合薄膜的非線性電爆換能元[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6 時志權;導電聚合物/聚四氟乙烯復合薄膜的制備與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7 張明玉;離子交換法制備聚酰亞胺/氧化鋁復合薄膜及電暈老化機理[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年
8 任粒;聚合物基功能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及介電和磁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6年
9 吳戰(zhàn)鵬;具有高反射和高導電特性聚酰亞胺銀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形成機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6年
10 侯亞奇;二氧化鈦及其復合薄膜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單文杰;基于界面電荷轉移的鉍系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程波;PIPS法制備多孔C/TiO_2納米復合薄膜及其太陽能選擇吸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3 宋曉棟;NaYF_4:Yb~(3+),Tm~(3+)/Ag復合薄膜的制備及其上轉換發(fā)光性質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4 時春華;軟模板法制備中空二氧化硅及其對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響[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5 趙湖鈞;L1_0-FePt/B2-FeRh雙層復合薄膜的結構和磁性[D];西南大學;2015年
6 司e,
本文編號:8837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88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