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甩油盤式燃燒室若干關鍵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微小型甩油盤式燃燒室若干關鍵技術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微小燃燒室 燃燒室設計 甩油盤 試驗 數(shù)值模擬
【摘要】:微小燃燒室設計技術是微型渦輪發(fā)動機核心技術之一。研制成功了一款微小型葉片式甩油盤燃燒室,對研制過程進行分析,突破的關鍵設計技術有:火焰筒容積應足夠大,保證停留時間不低于5ms,容熱強度在經(jīng)驗范圍內(nèi);合理設計甩油盤,保證全工況霧化質(zhì)量良好;構造多渦小渦的主燃區(qū)流場結構,控制射流強度和深度;合理分配流量,主燃區(qū)稍富油,其后采取小氣量逐漸進氣方式給氣。
【作者單位】: 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
【關鍵詞】: 微小燃燒室 燃燒室設計 甩油盤 試驗 數(shù)值模擬
【分類號】:V231.2
【正文快照】: 1引言微小燃燒室設計技術是微型渦輪發(fā)動機的核心技術之一,常采用甩油盤、蒸發(fā)管等燃油霧化方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中小型燃燒室,其主要特點是結構更為緊湊,燃燒室停留時間更短、容熱強度更高,因而燃燒組織更為困難,設計難度大。甩油盤式的微小燃燒室在國外已研制成功并應用,典型如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弛;王建臣;覃清欽;杜鵬;姚翔;林宇震;許全宏;;微型燃氣輪機乙醇燃燒室點火與熄火試驗[J];航空動力學報;2009年09期
2 李杰;;先進低氮氧化物排放燃燒室技術分析[J];航空科學技術;2010年04期
3 徐華勝;小城;;徐華勝 燃燒室技術專家[J];航空制造技術;2011年05期
4 ;燃燒室的結構及其操作方法[J];外國海軍導彈科技動態(tài);1976年S5期
5 唐明;朱慧齡;杜琴芳;;蒸發(fā)型雙腔燃燒室的實驗研究[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1979年02期
6 金如山,A.H.Lefebvre;燃料化學性質(zhì)對燃燒室排氣冒煙的影響[J];航空動力學報;1989年02期
7 李慧英;劉陵;唐明;王宏基;吳二平;陳炳錄;;蒸發(fā)型雙腔燃燒室和單管燃燒室排氣污染性能的比較[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1989年04期
8 劉軍;航空發(fā)動機的先進燃燒室技術[J];國際航空;1997年12期
9 陳志杰;燃燒室熱力;治鯷J];燃氣渦輪試驗與研究;1998年01期
10 陳軍;白菡塵;柳森;;化學平衡效應對沖壓燃燒室性能潛力與工作過程關系的影響分析[J];推進技術;201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史家榮;;短環(huán)燃燒室點火和燃燒穩(wěn)定性能研究[A];探索創(chuàng)新交流--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C];2004年
2 尚守堂;程明;張軍峰;李鋒;馬宏宇;;低排放長壽命燃燒室關鍵技術分析[A];大型飛機關鍵技術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李飛;余西龍;顧洪斌;李智;林鑫;陳立紅;張新宇;;超燃燃燒室氣流參數(shù)診斷[A];第三屆高超聲速科技學術會議會議文集[C];2010年
4 郎洪儉;黃勇;郭志輝;;雙軸向旋流杯燃燒室主燃區(qū)流場特性[A];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杰;;富油燃燒-猝熄-貧油燃燒(RQL)燃燒室技術分析[A];第三屆民用飛機先進制造技術及裝備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6 徐勝利;黃生洪;夏慧;李俊杰;;燃燒風洞加熱器設計和流場的初步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華勝;航空燃氣渦輪發(fā)動機燃燒室新技術[N];中國航空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徐榕;湍流燃燒模型在航空發(fā)動機燃燒室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2 王利和;固體燃料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工作過程理論與實驗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陶歡;固體燃料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工作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劉歐子;雙模態(tài)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碳氫燃料凹槽火焰穩(wěn)定性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5 金義;高油氣比駐渦燃燒室流動與燃燒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6 李大鵬;煤油雙模態(tài)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工作過程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7 毛艷輝;航空燃氣輪機渦輪級間燃燒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崢;燃燒室燃油噴霧場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2 齊海帆;燃燒室頭部設計對燃燒室性能影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3 黎武;浮動壁燃燒室關鍵結構設計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4 江民節(jié);炮式起動條件下的微型燃燒室煙火點火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5 高超;一種新型燃燒室的設計與性能驗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6 葉超;沖壓燃燒室關鍵部件方案設計與性能驗證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7 劉睿;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燃燒室構型試驗與仿真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8 吳超;湍流燃燒模型在燃燒室數(shù)值計算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09年
9 程文強;基于正交試驗設計超燃燃燒室數(shù)值模擬[D];南昌航空大學;2013年
10 陳偉;直射流穩(wěn)焰技術及其燃燒室設計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891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78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