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環(huán)境下的無人機避碰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V279
【部分圖文】:
a) 二維障礙環(huán)境示意圖 b) 三維障礙環(huán)境示意圖圖 2-1 問題描述示意圖圖 2-1 a)是無人機在二維動態(tài)障礙環(huán)境避障建模示意圖。其中無人機處于 1000*800 的網(wǎng)格空間內(nèi),起始位置在點(900,700),目標位置在點(100,100)。無人機和障礙物的安全半徑都設為 10,無人機向八個方向探測障礙物位置。障礙物以近似隨機的運動方式運動,障礙物有三種運動狀態(tài)分別是直線運動,圓周運動和原地轉(zhuǎn)彎,在訓練的開始,障礙物處在三種運動狀態(tài)下的概率分別是 30%,30%,40%,每輪更新有 10%的概率轉(zhuǎn)換運動狀態(tài),在三種運動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的概率如圖 2-2 所示:
維障礙環(huán)境示意圖 b) 三維障礙環(huán)圖 2-1 問題描述示意圖是無人機在二維動態(tài)障礙環(huán)境避障建模示意圖網(wǎng)格空間內(nèi),起始位置在點(900,700),目標位置物的安全半徑都設為 10,無人機向八個方向探隨機的運動方式運動,障礙物有三種運動狀態(tài)分地轉(zhuǎn)彎,在訓練的開始,障礙物處在三種運動狀40%,每輪更新有 10%的概率轉(zhuǎn)換運動狀態(tài),率如圖 2-2 所示:
圖 2-3 障礙物運動模型直線運動的模擬障礙物,藍色代表圓弧運、淺粉代表結(jié)合了兩種以上運動方式的混程度上可以實現(xiàn)“隨機”“交錯”運動。人群、飛鳥或其他無人機等運動方式無法速度標量設置為模擬速度 10 以內(nèi),除了勻速巡航。無人機在三維動態(tài)障礙環(huán)境避障建模示意00 的網(wǎng)格空間內(nèi),起始位置在點(500,500。無人機和障礙物的安全半徑都設為 20,方向探測障礙物位置,探測半徑為 120,維空間類似,以近似隨機的運動方式運動向,新方向是極坐標(ρ,φ),其中ρ,φ符合( 40,每回合有 10%的概率變換速度,速率分別是 30%,30%,40%。無人機保持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元橋;鄭海濤;周春輝;肖長詩;;基于復雜性地圖的多船避碰模擬[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7年03期
2 薛彥卓;魏伊;孫淼;;基于避碰重點船算法的多船避碰模擬[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3 施平安;魯俊;;能見度不良兩船互見后的避碰行動分析[J];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1期
4 彭德洋;;“協(xié)議避碰”的性質(zhì)[J];世界海運;2007年02期
5 陳錦標,王則勝;多船自動避碰決策探討[J];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李麗娜,孫騰達,黃麗卿;關于船舶自動避碰仿真方法的研究[J];儀器儀表學報;2004年S1期
7 逢金雷,王桂軍,張志強;解析法分析旋回對避碰的影響[J];航海技術;2003年02期
8 李麗娜,熊振南,任勤生;多船避碰智能決策的生成與優(yōu)化方法[J];信息與控制;2003年02期
9 黃偉梧;汽車緊急避碰的四條要則[J];勞動保護;2003年06期
10 K.H.Kwik;基于避碰操縱知識庫的安全海運(英)[J];船舶力學;199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陳立家;海上多目標船智能避碰輔助決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2 張金奮;船舶碰撞風險評價與避碰決策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3 鄭中義;船舶自動避碰決策系統(tǒng)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4 陳國權;船舶避碰自動化關鍵技術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年
5 楊神化;基于Multi-agent的船舶避碰決策支持系統(tǒng)[D];上海海事大學;2008年
6 歐陽帆;雙機器人協(xié)調(diào)運動方法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7 李旺;水面無人艇航跡規(guī)劃與跟蹤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年
8 薛頌東;面向目標搜索的群機器人協(xié)調(diào)控制及其仿真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09年
9 畢修穎;船舶碰撞危險度及避碰決策模型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牟詩璇;動態(tài)環(huán)境下的無人機避碰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2 付彥超;游艇活動水域碰撞風險度量與避碰決策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
3 陳文玉;規(guī)則約束下無人船實時避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學;2019年
4 郭峰;小型USV高速運動條件下避碰規(guī)劃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9年
5 練青坡;多USV避碰規(guī)劃與學習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9年
6 薛嘉歡;雙工業(yè)機器人協(xié)調(diào)避碰運動研究[D];東北電力大學;2017年
7 胥文;基于克隆選擇優(yōu)化的多船避碰決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年
8 劉偉;協(xié)議避碰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年
9 王哲;無人艇自動避碰策略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10 高鵬;人機協(xié)作中機器人主動避碰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791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87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