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AM的非合作目標相對位姿測量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V52
【圖文】: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外研究現狀視覺的目標位姿測量研究現狀目標覺的目標位姿測量是近年空間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最早該技會對接中。美國、歐洲和日本在這方面的研究較早,并成功將視交會對接等空間任務當中。在阿波羅計劃的交會對接系統(tǒng)中的逼近段使用攝像機為航天員航天員手動對接的基礎上,近年重點研究自動測量對接系統(tǒng),美案包含 GPS 和視頻定位系統(tǒng)(VGS)[3,4]。當對接目標較遠時,利逐漸接近目標;當與對接目標距離 50m 時,采用 VGS 進行目標VGS 需要在對接航天器上安裝合作目標。其中美國的“軌道快驗證了交會對接任務中使用視覺測量的可行性。
技術研究現狀AM經過三十余年的發(fā)展,已形成較為固定的理論框架的算法。如今,SLAM 技術開始逐漸被應用于移動域。目前根據使用圖像特征點或使用整圖信息分為感器的不同又可分為單目、雙目以及 RGBD 相機方面,早期的 SLAM 實現是借助于濾波器[33-36]實量來存儲相機位姿及地圖點的三維坐標,然后通獲得新的狀態(tài)向量。在該領域 Davison 等首先提出實現了 StructurefromMotion 無法實現的實時性能,個稀疏的特征點地圖。如圖 1-2 所示,圖中的橢球分布,其在某個方向上越長表示它在該方向上的不展的卡爾曼濾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化導致不確定性的問題,后續(xù)有學者將無跡卡爾曼UKF)[37,38]和粒子濾波(Particle Filter,PF)[39,40]引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幀[41-43]的視覺 SLAM 逐漸發(fā)展起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ng and Mapping(PTAM)[42],該論文提出一個簡單有效的提取關鍵幀定位與創(chuàng)建地圖分為兩個獨立的任務,在兩個線程上進行。后來 方法均采取這種前后端的框架,原因在于前端需要實時響應圖像數則沒有必要如此,只需在某些時刻與前端同步即可,這樣做大大降低。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郝剛濤;杜小平;宋建軍;;空間翻滾非合作目標相對位姿估計的視覺SLAM方法[J];宇航學報;2015年06期
2 朱仁璋;王鴻芳;叢云天;邱慧;王冉;;中外交會對接技術比較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3年03期
3 苗錫奎;朱楓;郝穎明;吳清瀟;夏仁波;;基于太陽能帆板部件的空間非合作飛行器視覺位姿測量方法[J];高技術通訊;2013年04期
4 高宗余;方建軍;于麗杰;;MEMS傳感器隨機誤差Allan方差分析[J];儀器儀表學報;2011年12期
5 周建平;;載人航天交會對接技術[J];載人航天;2011年02期
6 徐文福;劉宇;梁斌;李成;強文義;;非合作航天器的相對位姿測量[J];光學精密工程;2009年07期
7 高學海;徐科軍;張瀚;劉曉麗;;基于單目視覺和激光測距儀的位姿測量算法[J];儀器儀表學報;2007年08期
8 張世杰;曹喜濱;陳閩;;非合作航天器間相對位姿的單目視覺確定算法[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5期
9 林來興;美國“軌道快車”計劃中的自主空間交會對接技術[J];國際太空;2005年02期
10 馬婷婷 ,魏晨曦;空間交會對接概述[J];中國航天;2004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洪裕珍;空間非合作目標的單目視覺姿態(tài)測量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7年
2 陳龍;輔助視覺中的圖像處理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3 張永亮;面向非合作目標的自主空間飛行器圖像信息處理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任行行;空間交會接近視覺測量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734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277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