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m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總壓控制策略設計
本文關鍵詞:0.6m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總壓控制策略設計 出處:《實驗流體力學》201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 總壓 控制策略 分段變參數(shù) 模糊PID
【摘要】:總壓作為連續(xù)式風洞控制系統(tǒng)關鍵指標之一,其控制精度及快速性對提高風洞試驗效率、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義。0.6m風洞為國內(nèi)首座具備負壓試驗能力的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其試驗工況多,壓力范圍廣,針對該風洞壓力特性,設計了總壓控制策略,根據(jù)不同的壓力工況確定不同的閥門組合控制方式;同時針對模糊PID對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寬壓力范圍、多調(diào)節(jié)工況下壓力控制適應性較差的問題,提出分段變參數(shù)加模糊PID相結合的控制算法,即先根據(jù)目標總壓確定不同分段區(qū)間下基本合理的基準P、I參數(shù),再結合模糊控制算法對基準參數(shù)進行修正。風洞調(diào)試結果表明,總壓控制精度優(yōu)于0.1%,控制策略能夠有效滿足不同工況的控制要求。
[Abstract]:As one of the key indexes of continuous wind tunnel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accuracy and rapidity of total pressure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ind tunnel test.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0.6m wind tunnel is the first continuous transonic wind tunnel with negative pressure test capability. It has many test conditions and a wide range of pressure, aiming at the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d tunnel. The total pressure control strategy is designed and different valve combination control methods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essure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poor adaptability of fuzzy PID to the pressure control of continuous transonic wind tunnel with wide pressure range and multi-regulation conditions, a new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piecewise variable parameters with fuzzy PID. That is to say, according to the total pressure of the target, the basic reasonable parameters of the benchmark Pfie are determined under different segmental intervals, and then the reference parameters are modified with the fuzzy control algorithm. The results of wind tunnel debugging show that. The precision of total pressure control is better than 0.1,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meet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作者單位】: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fā)展中心;
【分類號】:V211.74
【正文快照】: 0引言0.6m×0.6m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以下簡稱0.6m風洞)為國內(nèi)首座具備負壓實驗能力的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試驗馬赫數(shù)范圍為0.2~1.6,壓力范圍為20~250kPa(絕對壓力),具有3個試驗段,該風洞通過閥門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常壓、增壓和降壓運行,其中增壓、常壓運行通過調(diào)節(jié)進排氣系統(tǒng)實現(xiàn),降壓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邦鼎;亞洲最大的跨聲速風洞通過國家驗收[J];安裝;2001年02期
2 杜江;大型跨聲速風洞的引導風洞建成[J];氣動實驗與測量控制;1991年01期
3 蕭泰順,劉政崇;亞洲最大的跨聲速風洞調(diào)試順利[J];國際航空;1999年08期
4 谷嘉錦;跨聲速風洞試驗段低噪聲壁板模型的聲學試驗[J];空氣動力學學報;2001年01期
5 李一濱,喬志德;增壓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的防喘振措施——直接放空的研究[J];流體力學實驗與測量;2001年03期
6 李尚春,周平,張俊生,韓杰;2.4m×2.4m跨聲速風洞多變量控制[J];貴州科學;2002年04期
7 陳德華,王維新,王晉軍,周嶺;2.4m跨聲速風洞流場性能調(diào)試研究[J];空氣動力學學報;2004年03期
8 劉曉波;廖達雄;張巧蕓;;大型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熱交換器概述[J];實驗流體力學;2009年01期
9 廖達雄;陳吉明;彭強;柳新民;;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設計關鍵技術[J];實驗流體力學;2011年04期
10 張征宇;喻波;羅川;孫巖;周桂宇;黃詩捷;;2.4m跨聲速風洞的模型位移視頻測量精度研究[J];實驗流體力學;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徐有剛;杜強;徐友鉅;向榮山;;2.4m跨聲速風洞增壓吹風試驗振動監(jiān)測[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9)[C];1999年
2 吳軍強;徐來武;;國內(nèi)現(xiàn)有跨聲速風洞滿足大飛機試驗需求情況的評估分析[A];大型飛機關鍵技術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大偉;陳德華;尹陸平;彭超;;2.4米跨聲速風洞條帶支撐干擾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3年
4 陳德華;劉大偉;尹陸平;師建元;彭超;;大型暫沖式跨聲速風洞條帶懸掛支撐試驗技術研究[A];第九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3年
5 路波;楊興華;羅建國;芮偉;;2.4米跨聲速風洞全模顫振試驗懸浮支撐系統(tǒng)[A];第十一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劉光遠;陳德華;王瑞波;李為群;馬上;;2.4米跨聲速風洞支架干擾評估分析[A];第九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3年
7 張永雙;康虎;;FL-26y風洞測控系統(tǒng)改造及其控制方法[A];四屆四次空氣動力測控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8 王飛;祝汝松;張俊生;;卡爾曼濾波算法在某跨聲速風洞CTS機構連續(xù)動態(tài)軌跡捕獲試驗技術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空氣動力學會測控技術專委會第六屆四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蘭小紅 曾憲齊;我自主設計0.6米×0.6米連續(xù)式跨聲速風洞開建[N];科技日報;2011年
2 記者 喻國英 特約記者 劉程 通訊員 蒲國永;我國風洞設計躋身世界前列[N];光明日報;2005年
3 蘭小紅 曾憲齊;風洞家族注入“新鮮血液”[N];中國技術市場報;2011年
4 李躍 王婧 記者 于莘明;亞洲最大2.4米跨聲速風洞軌跡捕獲成功[N];科技日報;2005年
5 記者 于莘明 特約記者 劉程 通訊員 李躍;中國風洞事業(yè)發(fā)展的開路先鋒[N];科技日報;2005年
6 李躍邋苑素明 記者 于莘明;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建造亞洲第一風洞群[N];科技日報;2008年
7 蘭小紅 于杰 本報記者 郝勇;亞洲最大風洞群中的明珠[N];四川日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曹世坤;跨聲速風洞開孔壁壁面流動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2 汪伏波;跨聲速風洞槽壁試驗段流動特性初步研究[D];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fā)展中心;2010年
3 李紅U,
本文編號:13667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136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