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操縱面飛機交叉耦合控制分配方法
本文關鍵詞:多操縱面飛機交叉耦合控制分配方法 出處:《飛行力學》201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多操縱面飛機 控制分配 舵效交叉耦合 序列二次規(guī)劃
【摘要】:針對操縱面交叉耦合效應下指令分配不精準的問題,基于序列二次規(guī)劃提出了一種多操縱面非線性控制分配方法。在舵效線性條件下,引入虛擬控制指令建立了線性控制分配模型;考慮操縱面舵效交叉耦合非線性特征,以最小操縱面偏量為優(yōu)化目標設計了交叉耦合控制分配器;采用修正BFGS算法改進序列二次規(guī)劃,有效地求解了交叉耦合控制分配指令。仿真結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夠合理利用所有操縱面并實現(xiàn)精確分配。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surface cross coupling effect under the instruction distribution is not accurate, the sequence of two quadratic programming based on a multi control nonlinear control allo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e signal linear condi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virtual control instruction to establish linear control allocation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cross coupled nonlinear rudder contro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surface with the minimum deviation the design of the cross coupling control distributor as the optimization goal; using modified BFGS algorithm improved the sequence of two quadratic programming, effectively solve the cross coupling control allocation instruc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utilize all control surfaces and achieve accurate distribution.
【作者單位】: 空軍工程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61304120,61473307) 航空科學基金資助(20155896026)
【分類號】:V249.1
【正文快照】: 0引言為了具備良好的可控性、隱身性和安全性,現(xiàn)代飛行器在機翼上布置了多組冗余操縱面。但是,操縱面數(shù)量的增多,使得操縱面布置密集,相鄰操縱面之間氣動交聯(lián)響應增強,不可避免地存在交叉耦合效應[1-5],控制效能呈現(xiàn)強烈非線性。為此,考慮控制效能交叉耦合非線性,實現(xiàn)多操縱面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占正勇;劉林;;多操縱面先進布局飛機控制分配技術研究[J];飛行力學;2006年01期
2 柳揚;;多操縱面戰(zhàn)斗機飛行控制系統(tǒng)設計研究[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08年03期
3 宋小東;楊凌宇;申功璋;;多操縱面飛機氣動參數(shù)在線辨識新方法研究[J];飛行力學;2008年01期
4 徐艷玲;張新國;朱容芳;王琳;;飛機操縱面故障的多參數(shù)預測模型[J];計算機仿真;2008年11期
5 柳揚;安錦文;;多操縱面戰(zhàn)斗機飛行控制系統(tǒng)設計[J];火力與指揮控制;2009年04期
6 柳揚;安錦文;;多操縱面戰(zhàn)斗機動態(tài)控制分配策略研究(英文)[J];火力與指揮控制;2009年05期
7 楊凌宇;范彥銘;邵山;鐘友武;申功璋;;基于基排序法的冗余操縱面控制分配與管理[J];中國科學:技術科學;2010年04期
8 朱心中;劉春生;;基于控制分配的多操縱面戰(zhàn)斗機重構控制研究及應用[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S1期
9 崔玉偉;章衛(wèi)國;李廣文;史靜平;;基于線性規(guī)劃的多操縱面重構控制研究[J];飛行力學;2011年02期
10 劉春生;朱心中;;基于控制分配的多操縱面戰(zhàn)機故障容錯控制[J];飛行力學;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董磊;任章;李清東;;基于多因子高階模糊變動的飛機操縱面故障趨勢預測[A];2013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第四分冊)[C];2013年
2 陳立勇;魏榕祥;黃禮耀;林衍榮;;不可逆操縱面防顫振設計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郭潤江;霍應元;;大型飛機操縱面顫振設計考慮[A];第十一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楊凌宇;鐘友武;申功璋;;多操縱面飛機控制分配的非線性閉環(huán)迭代結構[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郭宏利;;飛機操縱面顫振分析[A];第八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6 徐春光;白曉征;劉君;羅建國;;基于非結構動網格技術的帶操縱面翼面顫振特性計算方法[A];第十一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楊勇;黃瑞泉;;基于LMS模態(tài)采集分析系統(tǒng)的飛機操縱面固有頻率的測試方法[A];中國航空結構動力學專業(yè)組第十六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8 陳海昕;李鳳蔚;鄂秦;;翼身組合體及操縱面跨音速繞流N-S方程計算[A];第十屆全國計算流體力學會議論文集[C];2000年
9 張春蔚;;飛機顫振試飛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技術研究[A];第十屆全國空氣彈性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屈曉波;無尾飛翼飛機多操縱面控制分配技術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紹杰;殲擊機操縱面故障的診斷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4年
2 張杰;超低空空投多操縱面控制系統(tǒng)控制律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3 朱心中;基于控制分配的多操縱面飛行器重構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4 張棟;飛翼無人機多操縱面控制分配與重構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5 郭夢旭;多操縱面飛行器受限控制分配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6 唐海敏;三維帶操縱面機翼Euler方程非定常氣動力計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3年
7 楊建文;基于操縱面控制技術的副翼自適應偏轉機構研究[D];中北大學;2013年
8 柴樹梁;大型民用飛機控制分配與自適應重構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9 張?zhí)├?控制分配算法研究及其在系統(tǒng)重構控制中的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604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ngkongsky/136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