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毫米波雷達(dá)的一次海霧過程特征分析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圖1毫米波雷達(dá)兩種脈沖寬度的探測能力隨探測距離變化
由于霧滴粒子直徑非常小,為了探測到較弱的海霧,需要采用長脈沖電磁波,而隨著脈沖的增長,探測盲區(qū)又會增大。為了調(diào)和上述矛盾,本部毫米波雷達(dá)出廠配置采用0.2μs和12μs兩種脈沖寬度分別探測近距離和遠(yuǎn)距離的海霧,為確保兩種脈沖探測信號強度的一致性,雷達(dá)設(shè)計時已經(jīng)通過了模擬信號源間接....
圖22018年3月28日08:00850hPa高度場(a,單位:dagpm)、地面氣壓場(b,單位:hPa)、浙江北侖站探空(c)和過程沿海最低能見度(d,單位:m)
為了解和對比雷達(dá)周邊能見度變化趨勢,選取雷達(dá)站附近的楊家山站(29.79°N,121.98°E)和小東嶼站(29.63°N,122.02°E)2個站作為代表站,其中楊家山位于沿海區(qū)域,距離東南方向海岸線約2.5km,兼顧大陸和沿海屬性,并且與雷達(dá)海拔高度相當(dāng)(40m),小東嶼則為....
圖32018年3月27—28日12:00楊家山站(a)和小東嶼站(b)能見度(實線)、氣溫(虛線)和風(fēng)速(點線)時間變化
圖22018年3月28日08:00850hPa高度場(a,單位:dagpm)、地面氣壓場(b,單位:hPa)、浙江北侖站探空(c)和過程沿海最低能見度(d,單位:m)綜合分析此次海霧的高低空天氣形勢和代表站能見度變化趨勢,此次過程是一次較為典型的輻射霧過程,850hPa以下水....
圖52018年3月27日21:16、28日00:183°仰角寧波毫米波雷達(dá)PPI反射率因子(a、c)和基本速度(b、d)以及27日21:03、28日00:28RHI反射率因子(e、f)
針對此次過程雷達(dá)產(chǎn)品分析描述時,有兩點說明:(1)在雷達(dá)東南約2km和東偏北約3km處有兩處比較明顯的雜波(圖5a標(biāo)注),雜波的識別可以通過無海霧時的回波對比即可確認(rèn);(2)本文分析過程中在雷達(dá)可探測范圍內(nèi)以雷達(dá)最小反射率(-40dBz)作為有無海霧的分界線,這個界線不一定與1k....
本文編號:39517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95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