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溢油風化與鑒定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25 14:25
隨著海洋石油開采和海上石油運輸?shù)目焖侔l(fā)展,溢油事故不斷發(fā)生,造成了對海洋生物和海洋自然資源的嚴重損害。了解溢油的風化和鑒別溢油來源,對于污染損害評估和解決責任爭端是極其重要的。無論是來自不同產(chǎn)地的油品,還是經(jīng)過不同的提煉工藝的油品,它們具有明顯區(qū)別于其它油品的分子特征,這些具有明顯區(qū)別的分子特征稱為“指紋”,“指紋”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為:油品所固有的化學特征的圖形顯示。通過儀器分析方法獲取油品的譜圖,通過圖譜分析、計算比較等手段,確認溢油源,溢油指紋分析是貫徹油污染法的有利手段。溢油進入環(huán)境中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風化作用,主要包括揮發(fā)、溶解、分散、乳化、光化學氧化、微生物降解和懸浮顆粒物表面吸附等,會減少沉積物和水中的烴濃度并改變溢油的化學組分。因此增加了殘余油對環(huán)境影響鑒定的困難性。如何準確進行鑒定溢油源成為國際國內(nèi)專家日益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以發(fā)生在舟山某重質(zhì)燃料油泄漏事件為例,通過重質(zhì)燃料油在海水中的風化模擬實驗,建立油品中的主要成分以及標志物的風化變化的規(guī)律,同時,對溢油樣本和現(xiàn)場采集的可疑油源進行了標志物分析、比對,進一步確定了該油品中可靠的溢油標志物,從而為油源鑒定提供了科學依據(jù)。本...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國內(nèi)外溢油事故發(fā)生及影響
1.1 溢油事故
1.2 溢油事故處理
2 溢油鑒定技術的發(fā)展
2.1 油指紋
2.2 油的風化
2.3 樣品分離技術
2.4 樣品分析技術
2.5 圖譜解析技術發(fā)展
2.5.1 正構烷烴(C_8-C_(40))和有選擇的類異戊二烯姥鮫烷和植烷
2.5.2 EPA 優(yōu)先控制多環(huán)芳烴和烷基化多環(huán)芳烴同系物
2.5.3 生物標志化合物萜烷和甾烷
2.5.4 TPH、不可分離的復雜混合物(UCMs)
2.5.5 其它
3 選題依據(jù)、技術路線、研究內(nèi)容與創(chuàng)新點
3.1 選題依據(jù)
3.2 技術路線
3.3 研究內(nèi)容
3.4 創(chuàng)新點
4 風化實驗部分
4.1 實驗步驟
4.1.1 儀器
4.1.2 實驗材料與試劑
4.1.3 風化實驗
4.1.4 樣品處理
4.1.5 樣品分析
4.2 結果與討論
4.2.1 重質(zhì)燃料油的組成
4.2.2 風化對重質(zhì)燃料油的產(chǎn)生的變化
4.2.3 溢油標志物
5 溢油分析鑒定
5.1 樣品采集與分析
5.2 結果與討論
5.2.1 烷烴
5.2.2 萜烷和甾烷
5.2.3 芳烴
6 結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輕質(zhì)原油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比研究[J]. 郭小文,何生. 地質(zhì)科技情報. 2006(05)
[2]薄層色譜分析法及其進展[J]. 汪瑗,朱若華,陳惠. 大學化學. 2006(03)
[3]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學研究新進展[J]. 馬安來,張水昌,張大江,金之鈞. 地球科學進展. 2005(04)
[4]高效液相色譜法在石油及其產(chǎn)品中的應用[J]. 呂振波,田彥文,莊麗宏,丁毅. 四川化工. 2005(01)
[5]近紅外光譜技術鑒別海面溢油[J]. 王麗,卓林,何鷹,趙英,李偉,王小如,Frank Lee.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4(12)
[6]南海區(qū)平臺石油的特征熒光光譜分析[J]. 何曉媛,石金輝,辛海虹.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04(04)
[7]快速氣相色譜法分析石油飽和烴[J]. 武杰,曹磊,李英明,端裕樹. 色譜. 2004(05)
[8]環(huán)境中石油烴污染物組分的氣相色譜分析[J]. 黃寧選,馬宏瑞,王曉蓉,馮建芳,丁萍. 陜西科技大學學報. 2003(06)
[9]柴油碳數(shù)分布的測定探討[J]. 劉振杰. 當代化工. 2003(01)
[10]氣相色譜法測定原油中的飽和烷烴組分[J]. 成前輝,楊麟科. 分析儀器. 2002(04)
本文編號:3409900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國內(nèi)外溢油事故發(fā)生及影響
1.1 溢油事故
1.2 溢油事故處理
2 溢油鑒定技術的發(fā)展
2.1 油指紋
2.2 油的風化
2.3 樣品分離技術
2.4 樣品分析技術
2.5 圖譜解析技術發(fā)展
2.5.1 正構烷烴(C_8-C_(40))和有選擇的類異戊二烯姥鮫烷和植烷
2.5.2 EPA 優(yōu)先控制多環(huán)芳烴和烷基化多環(huán)芳烴同系物
2.5.3 生物標志化合物萜烷和甾烷
2.5.4 TPH、不可分離的復雜混合物(UCMs)
2.5.5 其它
3 選題依據(jù)、技術路線、研究內(nèi)容與創(chuàng)新點
3.1 選題依據(jù)
3.2 技術路線
3.3 研究內(nèi)容
3.4 創(chuàng)新點
4 風化實驗部分
4.1 實驗步驟
4.1.1 儀器
4.1.2 實驗材料與試劑
4.1.3 風化實驗
4.1.4 樣品處理
4.1.5 樣品分析
4.2 結果與討論
4.2.1 重質(zhì)燃料油的組成
4.2.2 風化對重質(zhì)燃料油的產(chǎn)生的變化
4.2.3 溢油標志物
5 溢油分析鑒定
5.1 樣品采集與分析
5.2 結果與討論
5.2.1 烷烴
5.2.2 萜烷和甾烷
5.2.3 芳烴
6 結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輕質(zhì)原油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比研究[J]. 郭小文,何生. 地質(zhì)科技情報. 2006(05)
[2]薄層色譜分析法及其進展[J]. 汪瑗,朱若華,陳惠. 大學化學. 2006(03)
[3]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學研究新進展[J]. 馬安來,張水昌,張大江,金之鈞. 地球科學進展. 2005(04)
[4]高效液相色譜法在石油及其產(chǎn)品中的應用[J]. 呂振波,田彥文,莊麗宏,丁毅. 四川化工. 2005(01)
[5]近紅外光譜技術鑒別海面溢油[J]. 王麗,卓林,何鷹,趙英,李偉,王小如,Frank Lee.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4(12)
[6]南海區(qū)平臺石油的特征熒光光譜分析[J]. 何曉媛,石金輝,辛海虹.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04(04)
[7]快速氣相色譜法分析石油飽和烴[J]. 武杰,曹磊,李英明,端裕樹. 色譜. 2004(05)
[8]環(huán)境中石油烴污染物組分的氣相色譜分析[J]. 黃寧選,馬宏瑞,王曉蓉,馮建芳,丁萍. 陜西科技大學學報. 2003(06)
[9]柴油碳數(shù)分布的測定探討[J]. 劉振杰. 當代化工. 2003(01)
[10]氣相色譜法測定原油中的飽和烷烴組分[J]. 成前輝,楊麟科. 分析儀器. 2002(04)
本文編號:34099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4099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