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島西南泥質區(qū)不同粒級沉積物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物源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6-23 23:29
長江與黃河每年輸入大量的沉積物進入中國東部陸架海,這些物質是黃、東海陸架沉積物的最主要來源。有效判別長江與黃河的元素地球化學差異,對判別東部陸架海泥質區(qū)的物質來源、東部陸架區(qū)現(xiàn)代沉積動力過程、陸架發(fā)育演化及河流對海洋作用等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本文選取了濟州島西南泥質區(qū)粘土粒級沉積物和長江、黃河<63um粒級沉積物,對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變化進行了研究。對長江、黃河表層與濟州島西南泥質區(qū)粘土粒級沉積物的元素地球化學進行了對比研究。 研究發(fā)現(xiàn),長江沉積物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受粒度控制明顯,隨粒度增大,其含量都呈衰減的趨勢。長江粘土粒級沉積物中多數(shù)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都高于黃河,如Co、Cr、Sc、Ti等。黃河沉積物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隨粒度增大不具有規(guī)律性,即黃河沉積物元素含量基本不受粒度控制。長江與黃河沉積物的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長江沉積物的稀土元素與黃河相比,輕、重稀土分餾更明顯,各個粒級的稀土元素含量差別比黃河小,即它們之間的配分曲線更緊密。在16~32um和32~63um粒級內長江沉積物輕稀土都明顯高于黃河,重稀土卻略低于黃河。造成長江與黃河沉積物微量...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l研究區(qū)域及鉆孔位置圖
對于了解物源物質的輸運模式及沉降范圍有巨大幫助,也為查明研究區(qū)的元素地球化學變化間的關系提供依據(jù)。黃東海環(huán)流系統(tǒng)復雜(圖1一2所示),既受到強大的黑潮影響,具有深海流體系的特點,又受到淺海地形、氣候因素和強大的入海徑流的影響,具有淺海流系的特點。L3.1黑潮流系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北向分支,是太平洋副熱帶環(huán)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沿著臺灣東岸北上,從蘇澳和與那國島之間進入東海,流向東北,流速頗強。按傳統(tǒng)的觀點,黑潮大約在30“31,N,129“E處分出一支向北流動的海流一對馬暖流。對馬暖流主流轉向東北
船于2003年9月東海海洋環(huán)境調查時取得的震動柱狀樣。BZ孔水深63,m柱長4.03m,整個巖芯以青灰色或黃灰色粘土質粉砂為主,在327~347cm處為以明顯的砂質粉砂層(圖3一1一1,)沉積物中含有小貝殼及較多的有孔蟲團塊,柱樣上部及底部碳酸鹽含量較高,中部碳酸鹽含量相對較低。B3位于B:孔以南23.8ha處,孔水深62m,柱長230cm,巖芯O~83mc以灰色粉砂質粘土為主,83~230uct巖芯以灰色粘土質粉砂或砂質粉砂及細砂為主
本文編號:3245870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l研究區(qū)域及鉆孔位置圖
對于了解物源物質的輸運模式及沉降范圍有巨大幫助,也為查明研究區(qū)的元素地球化學變化間的關系提供依據(jù)。黃東海環(huán)流系統(tǒng)復雜(圖1一2所示),既受到強大的黑潮影響,具有深海流體系的特點,又受到淺海地形、氣候因素和強大的入海徑流的影響,具有淺海流系的特點。L3.1黑潮流系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流的北向分支,是太平洋副熱帶環(huán)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沿著臺灣東岸北上,從蘇澳和與那國島之間進入東海,流向東北,流速頗強。按傳統(tǒng)的觀點,黑潮大約在30“31,N,129“E處分出一支向北流動的海流一對馬暖流。對馬暖流主流轉向東北
船于2003年9月東海海洋環(huán)境調查時取得的震動柱狀樣。BZ孔水深63,m柱長4.03m,整個巖芯以青灰色或黃灰色粘土質粉砂為主,在327~347cm處為以明顯的砂質粉砂層(圖3一1一1,)沉積物中含有小貝殼及較多的有孔蟲團塊,柱樣上部及底部碳酸鹽含量較高,中部碳酸鹽含量相對較低。B3位于B:孔以南23.8ha處,孔水深62m,柱長230cm,巖芯O~83mc以灰色粉砂質粘土為主,83~230uct巖芯以灰色粘土質粉砂或砂質粉砂及細砂為主
本文編號:32458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2458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