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風應力對呂宋海峽處黑潮流徑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6-02 19:41
本文主要基于黑潮流態(tài)存在遲滯回歸現(xiàn)象,研究了受山脈與地形影響的局地風急流對呂宋海峽處黑潮流徑的影響。首先使用1.5層約化重力模式模擬黑潮流態(tài)的遲滯回歸過程,然后從中選取黑潮流態(tài)發(fā)生明顯轉變時刻的臨界點,考察局地風應力對黑潮流態(tài)的影響。結果顯示,在黑潮從跨越態(tài)向入侵態(tài)轉變的臨界點,東風和北風能夠使黑潮向入侵態(tài)轉變,西風和南風不能使其發(fā)生轉變;在黑潮從入侵態(tài)向跨越態(tài)轉變的臨界點,除西風以外的風應力都能使黑潮向跨越態(tài)轉變。此外數(shù)值實驗還表明風應力旋度的作用強于風應力大小的作用。從動力機制上講,局地風應力的旋度會產生艾克曼抽吸,使得溫躍層變淺或者加深,從而產生壓力梯度力,使得黑潮流徑東西偏移。由于黑潮流態(tài)存在遲滯變異過程,就使得這些改變在沒有外界強迫下是不可逆轉的。在外界擾動足夠大的情況黑潮入侵和跨越兩個流態(tài)可以相互轉變。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文獻綜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數(shù)值模式及模式初始態(tài)介紹
2.1 1.5 層約化重力模式簡介
2.2 模式初始態(tài)介紹
第三章 局地風應力對黑潮跨越流態(tài)的影響
3.1 模式初始狀態(tài)
3.2 數(shù)值模式結果及討論
3.3 西海盆緯向有旋與無旋風應力結果對比
3.3.1 有旋風應力
3.3.2 西海盆無旋風應力結果
3.3.3 小結
3.4 全區(qū)域無旋風場的結果
3.5 全區(qū)域有旋風場加無旋風場的結果
3.6 局地風應力的尺度范圍影響
3.6.1 風向對結果影響
3.6.2 風場中心位置實驗
3.7 局地風應力對黑潮入侵流態(tài)的影響
3.7.1 實驗介紹
3.7.2 實驗結果
3.8 動力機制分析
第四章 黑潮兩個流態(tài)的相互轉變
4.1 實驗介紹
4.2 其他實驗結果
第五章 總結與討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呂宋海峽附近海域水團分布及季節(jié)變化特征[J]. 劉增宏,許建平,孫朝輝,朱伯康. 熱帶海洋學報. 2011(01)
[2]Sub-seasonal variability of Luzon Strait Transport in a high resolution global model[J]. ZHANG Zhengguang 1 , ZHAO Wei1 , LIU Qinyu 1 1 Phys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0(03)
[3]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Regional Ocean Circul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China[J]. 張耀存,錢永甫.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9(03)
[4]黑潮水入侵南海的水文分析──Ⅱ.1994年8—9月期間的觀測結果[J]. 許建平,蘇紀蘭. 熱帶海洋. 1997(02)
[5]南海大尺度地轉環(huán)流的季節(jié)特征[J]. 周發(fā)琇,沈積鈞. 熱帶海洋. 1995(04)
[6]南海環(huán)流的一個兩層模式[J]. 蔡樹群,蘇紀蘭. 海洋學報(中文版). 1995(02)
[7]南海環(huán)流的一個約化模式[J]. 劉先炳,蘇紀蘭. 海洋與湖沼. 1992(02)
[8]臺灣以東黑潮深層流的途徑——1940年2—3月觀測結果的分析[J]. 管秉賢. 海洋與湖沼. 1985(04)
博士論文
[1]呂宋海峽黑潮流徑變異的動力機制研究[D]. 王錚.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南海中尺度渦的運動規(guī)律探討[D]. 王桂華.中國海洋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10635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文獻綜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數(shù)值模式及模式初始態(tài)介紹
2.1 1.5 層約化重力模式簡介
2.2 模式初始態(tài)介紹
第三章 局地風應力對黑潮跨越流態(tài)的影響
3.1 模式初始狀態(tài)
3.2 數(shù)值模式結果及討論
3.3 西海盆緯向有旋與無旋風應力結果對比
3.3.1 有旋風應力
3.3.2 西海盆無旋風應力結果
3.3.3 小結
3.4 全區(qū)域無旋風場的結果
3.5 全區(qū)域有旋風場加無旋風場的結果
3.6 局地風應力的尺度范圍影響
3.6.1 風向對結果影響
3.6.2 風場中心位置實驗
3.7 局地風應力對黑潮入侵流態(tài)的影響
3.7.1 實驗介紹
3.7.2 實驗結果
3.8 動力機制分析
第四章 黑潮兩個流態(tài)的相互轉變
4.1 實驗介紹
4.2 其他實驗結果
第五章 總結與討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呂宋海峽附近海域水團分布及季節(jié)變化特征[J]. 劉增宏,許建平,孫朝輝,朱伯康. 熱帶海洋學報. 2011(01)
[2]Sub-seasonal variability of Luzon Strait Transport in a high resolution global model[J]. ZHANG Zhengguang 1 , ZHAO Wei1 , LIU Qinyu 1 1 Phys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0(03)
[3]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Regional Ocean Circul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China[J]. 張耀存,錢永甫.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9(03)
[4]黑潮水入侵南海的水文分析──Ⅱ.1994年8—9月期間的觀測結果[J]. 許建平,蘇紀蘭. 熱帶海洋. 1997(02)
[5]南海大尺度地轉環(huán)流的季節(jié)特征[J]. 周發(fā)琇,沈積鈞. 熱帶海洋. 1995(04)
[6]南海環(huán)流的一個兩層模式[J]. 蔡樹群,蘇紀蘭. 海洋學報(中文版). 1995(02)
[7]南海環(huán)流的一個約化模式[J]. 劉先炳,蘇紀蘭. 海洋與湖沼. 1992(02)
[8]臺灣以東黑潮深層流的途徑——1940年2—3月觀測結果的分析[J]. 管秉賢. 海洋與湖沼. 1985(04)
博士論文
[1]呂宋海峽黑潮流徑變異的動力機制研究[D]. 王錚.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南海中尺度渦的運動規(guī)律探討[D]. 王桂華.中國海洋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106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2106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