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攜式珊瑚礁分布調查系統(tǒng)研究與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1-04-18 15:28
珊瑚礁作為海洋中典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沿岸珊瑚礁分布面積存在較大爭議,受限于技術方法和近岸水體透明度及珊瑚礁分布特征,近岸珊瑚礁分布狀況調查主要采用人工潛水的方式開展,缺乏高效的調查設備和技術方法。本文針對這一現(xiàn)狀,研究開發(fā)了一種便攜式的珊瑚礁分布調查系統(tǒng),并選擇廣西潿洲島進行試點應用。該調查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水下影像資料和GPS位置信號同步,并配合甲板單元實現(xiàn)數(shù)據(jù)的實時分站記錄和存儲。研究調查顯示,該調查系統(tǒng)操作可操作性強且安全高效,可大幅提高調查作業(yè)效率至150%~200%。試點調查結果與潿洲島珊瑚礁分布歷史調查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調查誤差僅3.8%。
【文章來源】:海洋技術學報. 2020,39(04)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便攜式珊瑚礁分布調查系統(tǒng)整體示意圖
調查斷面分布圖和數(shù)據(jù)采集點(紅色圓點)分布情況
本次試點調查結果(圖3)顯示,除南灣外,全島沿岸均有珊瑚礁呈帶狀分布,分布帶寬度范圍為0.07~2.16 km。其中以西北部-北部-東北部分布最寬,寬度多在1.65~2.10 km之間,東部和西部分別在0.24~1.14 km和0.16~1.03 km。潿洲島珊瑚多呈零星斑塊狀分布,以團塊狀和皮殼狀珊瑚為主,分枝狀珊瑚較少,珊瑚斷枝、骨骼和碎屑隨處可見,全島共發(fā)現(xiàn)珊瑚礁分布面積22.1 km2。廣西紅樹林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廣東海洋大學分別通過500 m、500 m和200 m的斷面間隔對潿洲島、三亞紅塘灣和深圳大鵬灣海域的珊瑚礁分布狀況進行了調查。與本次試點應用的區(qū)別在于調查手段不同,本次試點應用是以便攜式珊瑚礁調查系統(tǒng)替代人工潛水來獲取水下影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南島造礁石珊瑚資源初步調查與分析[J]. 吳鐘解,陳石泉,陳敏,李元超,王茜,王道儒. 海洋湖沼通報. 2013(02)
[2]福建東山造礁石珊瑚資源現(xiàn)狀及其保護[J]. 姜峰,陳明茹,楊圣云. 資源科學. 2011(02)
[3]大亞灣石珊瑚群落近25年的變化及其對2008年極端低溫事件的響應[J]. 陳天然,余克服,施祺,李淑,Gilbert J.Price,王嶸,趙美霞,陳特固,趙建新. 科學通報. 2009(06)
[4]潿洲島珊瑚礁分布特征與環(huán)境保護的初步研究[J]. 梁文,黎廣釗. 環(huán)境科學研究. 2002(06)
[5]中國現(xiàn)代珊瑚礁研究[J]. 趙煥庭.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 1998(04)
本文編號:3145717
【文章來源】:海洋技術學報. 2020,39(04)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便攜式珊瑚礁分布調查系統(tǒng)整體示意圖
調查斷面分布圖和數(shù)據(jù)采集點(紅色圓點)分布情況
本次試點調查結果(圖3)顯示,除南灣外,全島沿岸均有珊瑚礁呈帶狀分布,分布帶寬度范圍為0.07~2.16 km。其中以西北部-北部-東北部分布最寬,寬度多在1.65~2.10 km之間,東部和西部分別在0.24~1.14 km和0.16~1.03 km。潿洲島珊瑚多呈零星斑塊狀分布,以團塊狀和皮殼狀珊瑚為主,分枝狀珊瑚較少,珊瑚斷枝、骨骼和碎屑隨處可見,全島共發(fā)現(xiàn)珊瑚礁分布面積22.1 km2。廣西紅樹林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廣東海洋大學分別通過500 m、500 m和200 m的斷面間隔對潿洲島、三亞紅塘灣和深圳大鵬灣海域的珊瑚礁分布狀況進行了調查。與本次試點應用的區(qū)別在于調查手段不同,本次試點應用是以便攜式珊瑚礁調查系統(tǒng)替代人工潛水來獲取水下影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南島造礁石珊瑚資源初步調查與分析[J]. 吳鐘解,陳石泉,陳敏,李元超,王茜,王道儒. 海洋湖沼通報. 2013(02)
[2]福建東山造礁石珊瑚資源現(xiàn)狀及其保護[J]. 姜峰,陳明茹,楊圣云. 資源科學. 2011(02)
[3]大亞灣石珊瑚群落近25年的變化及其對2008年極端低溫事件的響應[J]. 陳天然,余克服,施祺,李淑,Gilbert J.Price,王嶸,趙美霞,陳特固,趙建新. 科學通報. 2009(06)
[4]潿洲島珊瑚礁分布特征與環(huán)境保護的初步研究[J]. 梁文,黎廣釗. 環(huán)境科學研究. 2002(06)
[5]中國現(xiàn)代珊瑚礁研究[J]. 趙煥庭.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 1998(04)
本文編號:31457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1457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