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不同階段熱帶輻合帶的移動及其與大氣能量輸送的關(guān)系
發(fā)布時間:2021-03-07 11:48
基于第五次國際間耦合模式比較計劃(The phase 5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5)中在4.5 W/m2的典型濃度路徑(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RCP4.5)試驗結(jié)果,本文通過能量框架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變暖不同階段熱帶輻合帶(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的南北移動及其主要機制,發(fā)現(xiàn)在溫室氣體持續(xù)增加的海洋快響應和溫室氣體達到穩(wěn)定后的海洋慢響應兩個階段,ITCZ的移動都和跨赤道的大氣能量輸送(Atmosphere Heat Transport, AHT)變化顯著相關(guān),但兩者變化的原因在兩個階段中是不同的。在快響應階段,ITCZ位置的移動以及跨赤道AHT受大氣層頂(Top of the Atmosphere, TOA)的能量變化驅(qū)動,主要與南大洋云短波輻射響應、北半球中高緯度云和地表的短波輻射響應有關(guān),氣溶膠減少引起的輻射響應變化使得ITCZ在大多數(shù)模式中表現(xiàn)出向北移動的特征。在慢響應下輻射強迫...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50(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快響應下ITCZ移動與半球間TOA短波輻射不對稱性變化以及APRP分解的散點圖
(2)慢響應下,大多數(shù)模式模擬大氣向北輸送能量,對應ITCZ向南移動,兩者在模式間仍呈顯著的負相關(guān),但此時的負相關(guān)主要由surface flux南北差別的模式間差異貢獻。進一步對surface flux各項進行診斷分析,發(fā)現(xiàn)這一階段ITCZ模式間差異主要與潛熱通量的南北半球差異有關(guān),其中45°S~55°S的潛熱通量變化貢獻最大。圖8 慢響應下ITCZ移動與半球間能量不對稱性變化散點圖
慢響應下ITCZ移動與半球間能量不對稱性變化散點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洋對全球變暖的快慢響應與低溫升目標[J]. 龍上敏,謝尚平,劉秦玉,鄭小童,黃剛,胡開明,杜巖. 科學通報. 2018(Z1)
本文編號:3069032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50(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快響應下ITCZ移動與半球間TOA短波輻射不對稱性變化以及APRP分解的散點圖
(2)慢響應下,大多數(shù)模式模擬大氣向北輸送能量,對應ITCZ向南移動,兩者在模式間仍呈顯著的負相關(guān),但此時的負相關(guān)主要由surface flux南北差別的模式間差異貢獻。進一步對surface flux各項進行診斷分析,發(fā)現(xiàn)這一階段ITCZ模式間差異主要與潛熱通量的南北半球差異有關(guān),其中45°S~55°S的潛熱通量變化貢獻最大。圖8 慢響應下ITCZ移動與半球間能量不對稱性變化散點圖
慢響應下ITCZ移動與半球間能量不對稱性變化散點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洋對全球變暖的快慢響應與低溫升目標[J]. 龍上敏,謝尚平,劉秦玉,鄭小童,黃剛,胡開明,杜巖. 科學通報. 2018(Z1)
本文編號:30690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0690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