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底熱液口十足目系統(tǒng)發(fā)育及其演化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26 13:02
【摘要】:海底熱液口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和弧后盆地,通常由地殼板塊運動形成。盡管這里環(huán)境極端,生命依然能在這里繁衍生息。除了化能合成細菌,迄今為止,在已發(fā)現的絕大多數熱液口中,十足目甲殼類通常是優(yōu)勢種。與“熱液口生物是古代動物區(qū)系的遺跡”假說相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海底熱液口十足目是在更晚近的時期才開始分化。最近的研究表明,alvinocarid蝦起源于中新世。 本研究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4個熱液口取樣點分別采集了7個深海熱液口十足目代表種。采用分區(qū)混合模型對線粒體DNA的系統(tǒng)發(fā)育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這些十足目物種呈現一致的系統(tǒng)發(fā)育拓撲結構。此外,以多種化石標定的分子鐘分析顯示,bythograeid蟹和alvinocarid蝦均起源于中生代和早新生代。盡管分析的樣本有限,我們的估算結果支持海底熱液口物種的“滅絕-重生”假說。該假說認為晚白堊紀-早第三紀全球范圍深海的缺氧/低氧事件引發(fā)的大規(guī)模的滅絕,導致了大多數熱液口生物是在較近的年代才發(fā)生分化。西太平洋板塊的大陸衍生特性與熱液口十足目起源于如海底冷泉這樣的淺海區(qū)也是相吻合的。我們的結論加深了人們對海底熱液口的生命起源與進化及其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布的理解。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Q178.535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Q178.53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田穎;卜文俊;;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中檢測數據不相合性的方法[J];動物分類學報;2007年02期
2 鄭渝池,莫邦輝,劉志君,曾曉茂;基于16S rRNA序列的角蟾科部分屬間系統(tǒng)關系[J];動物學研究;2004年03期
3 劉兵;柳菁筠;李大超;;一種新的相似性度量及其在DNA序列相似性分析中的應用(英文)[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4 宋忠魁;王s閼
本文編號:28052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8052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