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黃海典型海域初級生產(chǎn)力和氮、磷營養(yǎng)要素的近代沉積記錄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P736.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興中;長江口濕地的分級、分類保護對策研究[J];生態(tài)經(jīng)濟;2001年07期
2 張莉莉;李九發(fā);;長江口攔門沙研究情況綜述[J];上海水務;2001年02期
3 于東生,田淳,嚴以新;長江口水流運動特性分析[J];水運工程;2004年01期
4 呂曉霞,翟世奎,于增慧,張懷靜;長江口內(nèi)外表層沉積物中營養(yǎng)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通報;2005年02期
5 王艷姣,張鷹;基于BP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水體遙感測深方法研究[J];海洋工程;2005年04期
6 左書華;李九發(fā);萬新寧;沈煥庭;付桂;;長江河口懸沙濃度變化特征分析[J];泥沙研究;2006年03期
7 李云;李道季;唐靜亮;王益鳴;劉志剛;丁平興;何松琴;;長江口及毗鄰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與變化[J];環(huán)境科學;2007年04期
8 張鳳英;莊平;徐兆禮;王云龍;朱江興;;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qū)底棲動物[J];生態(tài)學雜志;2007年08期
9 葛建忠;胡克林;丁平興;;風暴潮集成預報可視化系統(tǒng)設計和應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郁微微;楊洪林;劉曙光;戚定滿;;深水航道工程對長江口流場的影響[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國富;;“山海關輪”在長江口碰撞“沃哈科森”輪[A];海事預防學術交流暨臺灣海峽航行安全研討會文集[C];1988年
2 張素香;;長江口南港化學需氧量COD分布特征研究[A];第二十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7年
3 孔亞珍;丁平興;;近幾年長江口附近的余流變化特征分析[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4 羅小峰;陳志昌;路川藤;王春華;;長江口南港河段近期潮流性質變化分析[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5 歐冬妮;劉敏;程書波;侯立軍;許世遠;王麗麗;;長江口濱岸碳黑對多環(huán)芳烴(PAHs)遷移過程的影響[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金忠賢;顧錦祥;;試論長江河口的界定[A];第十六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2年
7 薛鴻超;;長江口沿江大開發(fā)與長江三角洲繁榮[A];江蘇省航海學會2004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8 陳西慶;穆宏強;;論長江口水源地的保護[A];上海市飲用水水源地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劉至治;楊金權;王正琦;唐文喬;;大彈涂魚群體遺傳多樣性及種群歷史分析[A];中國工程院第77場工程科技論壇·2008水產(chǎn)科技論壇——漁業(yè)現(xiàn)代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8年
10 夏益民;;長江河口段的演變規(guī)律研究和徐六涇節(jié)點整治[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真;在長江口:展望未來[N];中國水利報;2008年
2 陳吉余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口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與調(diào)控[N];人民長江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矯陽 陳彬;水下長城 科技壯歌[N];科技日報;2010年
4 本報通訊員 張靜 記者 傅菁;與“長三角”一同成長[N];人民長江報;2010年
5 曹杰;長江口赤潮緣何日益頻發(fā)[N];上?萍紙;2009年
6 記者 何連弟;長江口拔掉入!肮酋啞盵N];文匯報;2010年
7 記者 王uG;長江口經(jīng)濟成新熱點[N];聯(lián)合時報;2004年
8 記者 周放 陳琪;將飛躍長江口[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9 記者 矯陽;治理長江口打通攔門沙[N];科技日報;2006年
10 駐鄂記者 錢忠軍邋通訊員 李真;長江口綜治開發(fā)確定目標[N];文匯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克林;波—流共同作用下長江口二維懸沙數(shù)值模擬[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曹振軼;長江口平面二維非均勻全沙數(shù)學模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戚定滿;長江口水體環(huán)境數(shù)值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羅小峰;長江口水流鹽度數(shù)值模擬[D];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3年
5 張恩仁;長江口懸浮泥沙的吸附—解吸作用對元素固—液相態(tài)轉化控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黃德坤;基于核素示蹤的長江口、東海和海南東部近海泥沙的沉降過程[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畢春娟;長江口濱岸潮灘重金屬環(huán)境生物地球化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于東生;基于ADCP的長江口水沙運動分析及三維水流數(shù)學模型[D];河海大學;2005年
9 郜昂;基于GIS的長江口九段沙濕地地貌變遷及其機制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石曉勇;長江口營養(yǎng)鹽、石油烴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影響及動力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玲珍;長江口潮灘氮、磷的潮汐循環(huán)與反硝化作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立娟;長江口及其鄰近水域碳、氮、磷的時空分布[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3 黃惠明;長江河口鹽水入侵一、二維數(shù)值計算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4 武小勇;長江口北港河勢演變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林晶;長江口及其毗鄰海區(qū)溶解有機碳和顆粒有機碳的分布[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曉燕;長江口北槽浮泥周期變化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7 段宗煉;放射性核素在長江口固—液相態(tài)轉化影響因素的模擬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8 劉淑德;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域魚類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特征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9 楊登峰;富營養(yǎng)化水體中膠體有機營養(yǎng)物質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10 李巖;黃河口、長江口pCO_2及水—氣界面通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7491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74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