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17年北極航道冰情變化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731.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瑋;;有這樣一位環(huán)保局長——速寫大連市環(huán)保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海冰[J];中國生態(tài)文明;2017年05期
2 羅成喜;張大勇;王國軍;于哲敏;婁春娟;岳前進;;渤海灣海冰壓縮強度測試研究[J];中國海洋平臺;2016年05期
3 季青;龐小平;許蘇清;趙羲;劉清全;石中玉;;極地海冰厚度探測方法及其應用研究綜述[J];極地研究;2016年04期
4 殷俊俊;馮正平;劉樂樂;沈權;;極地海冰環(huán)境分析[J];船舶;2017年02期
5 任政委;查恩來;龍慧;劉文增;;中國南極科學考察探地雷達海冰探測[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7年02期
6 張文奇;張勝茂;樊偉;胡勇;鞏彩蘭;;南極磷蝦探捕區(qū)獨立海冰提取[J];遙感信息;2017年03期
7 顏鈺;邵冬冬;許映軍;顧衛(wèi);;海冰運動研究進展綜述[J];海洋預報;2017年03期
8 劉煜;吳輝碇;;第1講 渤、黃海的海冰[J];海洋預報;2017年03期
9 劉煜;吳輝碇;;第2講 海冰動力學[J];海洋預報;2017年05期
10 leithian;;海冰,來年再見啦![J];海洋世界;201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璇;任妙春;周須文;常志坤;;河北省沿海海冰時空分布特征及其氣象要素指標分析[A];第34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25 謝義炳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7年
2 石立堅;王其茂;鄒斌;曾韜;施英妮;;基于輻射計海冰密集度數(shù)據(jù)的北極區(qū)域海冰變化規(guī)律分析[A];“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海洋科技創(chuàng)新——中國海洋學會2015年學術論文集[C];2015年
3 康釗菁;葉松;王曉蕾;李軍;劉鳳;;海冰厚度測量技術進展[A];“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海洋科技創(chuàng)新——中國海洋學會2015年學術論文集[C];2015年
4 藥蕾;蘇潔;;渤海海冰的大氣影響因子[A];第33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1 災害天氣監(jiān)測、分析與預報[C];2016年
5 吳輝碇;;海冰動力學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6 郭井學;李鑫;席穎;李丙瑞;;雷達技術在極地海冰厚度探測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李彥青;蘇潔;汪洋;郭曉葭;翟夢茜;;渤海海冰距離侯平均時間序列構建與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3天氣預報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C];2011年
8 孫波;何茂兵;康建成;溫家洪;李院生;;探地雷達對北冰洋海冰的探測與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2002——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周琳琳;康建成;益建芳;張小偉;;被動微波遙感與南極海冰[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2002——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周凱;;基于機載多傳感器系統(tǒng)的海冰航空遙測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崔鯨濤 胡麗茹;拉響海冰藍色警報[N];中國海洋報;2018年
2 記者 張夢然;海冰已成塑料微粒臨時“儲存庫”[N];科技日報;2018年
3 本報記者 崔國輝;堪憂:北極氣溫頻繁驟升[N];中國氣象報;2017年
4 本報記者 董姝楠;千里迢迢探海冰[N];中國海洋報;2017年
5 本報記者 楊安麗 通訊員 任弘道;大連 一切都是為了碧水藍天[N];中國環(huán)境報;2017年
6 記者 房琳琳;北極變暖速度為其他地區(qū)兩倍[N];科技日報;2017年
7 ;奮斗的青春最美麗[N];中國海洋報;2017年
8 本報記者 郭靜原;航海遙感:開啟海天觀測“第三眼”[N];經(jīng)濟日報;2017年
9 本報記者 游雪晴;北方的那片冰與海,與我們息息相關[N];科技日報;2017年
10 本報記者 吳瓊;菁冰連:海冰之上舞青春[N];中國海洋報;201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培;導管架海洋平臺與海冰相互作用及結構優(yōu)化分析[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5年
2 韓正兵;東南極普里茲灣“生物泵”及其對海冰變化的響應[D];中國地質大學;2018年
3 王安良;基于強度試驗和立體監(jiān)測的海冰離散元模型及工程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4 紀永剛;基于微波圖像的遼東灣海冰典型要素信息提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5 王剛;中小尺度海冰動力學的粘彈—塑性本構模型及SPH數(shù)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6 盧鵬;基于圖像分析的海冰幾何參數(shù)和拖曳系數(shù)參數(shù)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郭井學;基于電磁感應理論的極地海冰厚度探測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張樹剛;海冰密集度反演以及北極中央?yún)^(qū)海冰和融池變化物理過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9 王瑞學;海冰動力學數(shù)值模擬及波浪與海冰相互作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李春花;海冰在潮汐和波浪作用下的斷裂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校熠;基于CrvoSat-2的海冰厚度反演方法研究[D];南京大學;2018年
2 王蔓蔓;1979-2017年北極航道冰情變化研究[D];南京大學;2018年
3 龐海洋;近50年來渤海海冰時空變化與氣候因子關系研究[D];魯東大學;2018年
4 劉濤;基于模糊事故樹的海冰事故防控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年
5 盧巍;海冰彎曲破壞的近場動力學數(shù)值計算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年
6 肖王星;東北亞海冰變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7年
7 賈麗莉;2003-2013年北極圈海冰時空變化研究[D];魯東大學;2015年
8 任朝輝;基于決策樹算法的遙感影像海冰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D];青島大學;2012年
9 劉宗勛;立體監(jiān)測的海冰圖像處理與分析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10 靳衛(wèi)衛(wèi);海冰智能視頻監(jiān)視系統(tǒng)設計及實現(xiàn)[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7333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733350.html